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無人化作戰時代來臨,如何搶佔先機?

無人化作戰時代來臨,如何搶佔先機?

原標題:無人化作戰時代來臨,如何搶佔先機?


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而創新貴在洞察科技發展、前瞻未來演進,即便是忽略了一個細微的裂變,也可能錯過一個重要的時代。1917年,世界上第一架無人駕駛遙控飛機的出現,就已經開始孕育無人化作戰的胚胎。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至今,無人化作戰已經以超越人類閃現思維的速度步入戰場。近年的武裝衝突與局部戰爭實踐更是充分表明,無人化作戰既非科幻,也非夢幻,而是無法改變的既來現實。要打贏未來戰爭,首要的是直面衝擊,準確把握這場變革帶來的深刻變化。


力量體系新重構——以智能化無人系統為主導

作戰歷史表明,新型武器裝備出現之初,通常以「擠入」的形式進入原有力量體系,並在技術創新與實踐催化等因素作用下不斷裂變,進而佔據主導地位,並引發力量體系的質變。無人作戰平台,已經走過最初的模擬控制與數字控制階段,進入以人工智慧、微電子、自動監控、導航定位和仿生等技術支撐的智能化與類人化階段。無人化武器裝備已經插上智能的翅膀,對原有作戰力量體系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有資料表明,到2025年,俄軍無人作戰平台裝備將佔整個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的30%以上;到2030年,美軍地面作戰平台60%將實現無人化,並將同步發展無人艦船、水下無人潛航器等大量水面和水下作戰裝備等,其無人作戰平台智能化水平也將大大提高,能夠實現在線態勢感知以及規劃航路、控制飛行等自主化,從而構建起覆蓋陸海空天多維空間的無人作戰力量體系。可以預見,以高智能化無人作戰系統為主導的作戰力量體系呼之欲出。



作戰領域新拓展——顛覆囿於生理極限戰場時空認知


對有人作戰平台而言,無論是作戰時間長短,還是作戰空間廣延,都要將人的生理極限作為重要考量因素,這始終是影響作戰方式方法選擇的前提和基點。而無人作戰平台的出現及其廣泛運用,極限突破了傳統的時空概念。就作戰時間來看,無人作戰平台沒有工作周期,不會感到疲勞厭煩,能夠持續不間斷地遂行各種作戰任務。如美國的「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可以持續飛行42小時,正在研發的海底無人潛航器能夠在深海潛伏數年之久,需要時由操作人員觸發,浮出水面執行任務。

就作戰空間來講,無人作戰平台不受核生化等惡劣環境影響,還可進入太空、深海、極地等生命禁區,使空間領域極大拓展。無人作戰平台的應用正在深刻改變戰場時空認知,一方面,思維所觸及的領域都可能成為戰場,另一方面,無人作戰平台所達的地域即為戰場。上天入海已不再是想像。隨著衛星與反衛星、星載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等技術的發展,在外太空由各種無人作戰平台進行的作戰即將來臨,太空也成為未來戰爭爭奪的制高點。以海下定位系統、水下潛航器、水下飛行器、水下機器人、智能水雷等構建的水下作戰力量體系必將使作戰的空間拓展到深海,成為保護和爭奪海洋資源的重要戰爭領域。


目的實現新手段——基於網路化分散式殺傷達成作戰目的


作戰目的實現歸根結底取決於技術和戰術。嵌入人工智慧技術的無人作戰系統,不但改變了力量體系,而且成為分散式殺傷理論提出和豐富發展的關鍵因素,並將最終創新變更作戰目的實現的途徑。美軍戰略級典型項目「SoSITE」系統研究了分散式殺傷的整體架構,提出了 「在有人和無人平台網路之間分配殺傷鏈,在性能和費用之間取得平衡;使用開放系統架構,在有人和無人平台上快速集成先進任務系統;實現作戰人員管理下的自主,適配分散式的效果;系統多樣性提升與降低脆弱性,提升系統適應性」等關鍵技術指標。


基於無人作戰系統的分散式殺傷作戰理論,並非是在創造一個新的作戰理論,而是在原有的相對界限明確的物理域、認知域、信息域、社會域的基礎上,進行部分的變革和融合,關鍵是能夠實現有人作戰平台與無人作戰平台的體系兼容,最終對制勝途徑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作戰樣式新發展——決策環內嵌預置的制智權爭奪


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的智能越來越多集成於軟體之中,並嵌入到無人武器系統,使其具有了更高的智慧,成為能夠自主思考、分析判斷、自動發現、識別和打擊目標的智能武器。2015年,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與IBM公司共同研發的低功耗神經形態晶元「TrueNorth(真北)」,具有並行、分散式、模塊化、可擴展、容忍失誤、靈活等特點,集運算、通信、存儲功能於一體,可用於深度學習與類腦計算,實現了智能層次的超經腦。可以預見,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過去那種需要人基於不斷變化的戰場態勢進行分析判斷、進而定下決心、組織實施作戰行動的決策過程,即將隨著內嵌預置智能的「晶元」不斷成熟淡出戰場。人與人之間激烈的智力對抗,將演化為基於「晶元」的制智權爭奪。


交戰方式新呈現——無人作戰與反無人作戰非對稱運用


攻防歷來是作戰矛與盾的孿生體,正如坦克的產生會催生反坦克武器的出現,飛機的發明會推動防空武器的問世一樣,無人作戰與反無人作戰之間也是如此。當無人作戰逐漸成為戰場主導時,無論是優勢一方為保持主動,還是劣勢一方改變被動局面,都會想盡千方百計來實施反無人作戰。同時,也將隨著人們對無人作戰平台相關作戰理論認知的不斷深化和基於作戰實踐的深入研究探索,發現越來越多應對無人作戰的招數與對策。無人作戰與反無人作戰之間的交鋒將日益激烈,進而催生作戰的非對稱運用新方式。


縱然今天基於無人作戰平台的非對稱作戰尚未在實戰中得到完全體現,但從反無人作戰發展來看,其趨勢變化已初顯端倪。2011年伊朗「牛刀小試」就輕鬆俘獲了美國RQ-170隱身無人機;而今年1月以來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上應對無人機攻擊更是描繪了無人作戰與反無人作戰的基本場景。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使俄羅斯得到什麼
怎樣理解聯合能力生成

TAG:光明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