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心格物,以情觸物,雕塑大展《感同身受》亮相松美術館

以心格物,以情觸物,雕塑大展《感同身受》亮相松美術館

GIF

松美術館雕塑展《感同身受》開幕式現場

八月秋韻,更勝春朝。在開館即將一周年之時,北京松美術館首個中國當代雕塑大展——《感同身受》於2018年8月23日下午開幕。

此次展覽松美術館聯動中央美術學院,邀請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擔任學術主持,策展人為中央美院副教授劉禮賓,共同呈現了老中青三代八位藝術家田世信、隋建國、展望、姜傑、向京、王偉、梁碩、耿雪的40餘件雕塑作品。這些或大型、或震撼、或細膩、或趣味的藝術作品彙集於松美術館帶有禪意的自然氛圍之中,將為到場觀眾呈現又一個不一樣的「松」。

松美術館外景

展覽藝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認為:「這個展覽的策劃視角聚焦一批有才華和已有充分業績的雕塑家,但重在從藝術的感性本體出發,展示雕塑家在生命體驗與造型語言方式上的關聯,彙集的作品透溢出兩個鮮明的特徵:一是藝術家在拓展雕塑材料媒介的同時超越材質的常見屬性。他們緊緊把握住自我對材質的獨特體驗,以心格物,以情觸物,使材質的自然屬性內在地轉化為雕造的語言,從而達到信手拿捏、出神入化的境界。二是在表達物象的同時超越物象的表象,直抵自我的心靈世界。這些藝術家的學術思路都很寬,具有極強的表現力,但在傳達生命的感覺、感知、感應上尤其體現出敏銳與坦誠的氣質,作品從直接到提煉,揭示了靈魂與肉身、精神歸屬與現實狀志之間複雜的關聯,頗有形象自在、精神自立的風儀。」

松美術館雕塑展《感同身受》發布會現場

根據八位在展藝術家作品特點,策展人將展覽分成了兩個單元,即「體覺」與「色醒」。

在策展人看來,「感同身受」是一個表達感激之情的辭彙,慣常解釋是在你、我感知的相同性的角度展開。如果我們將「感同身受」拓展開來,在「你」、「我」之外引入藝術作品,將藝術家和作品的關係、觀眾與藝術作品的關係納入其中,便可以很大程度上豐富這個成語的內涵。做此「豐富」的目的,一方面意在揭開藝術家身體與作品材質之間關係的特殊性(體覺);另一方面意在凸顯藝術家在作品表面的細緻處理所帶來的特殊觀感乃至觸感(色醒)。同時,通過對這兩點的強調以期望喚醒作品的和觀眾的共鳴關係,這個「共鳴」,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視覺愉悅,而是作品對觀眾全身心感知的一次調動,使其「感同身受」。

策展人劉禮賓先生髮言

此次擔任展覽統籌的華誼藝術副總裁王端說:我們認真的對待每一個在「松」舉辦的展覽,希望通過展覽和各式各樣的活動與觀眾建立密切聯繫,讓觀眾在享受作品與體驗藝術的同時,也為他們帶來更多的思考。從開館之初王中軍先生就曾說過,希望在「松」做一個雕塑展覽,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雕塑、了解當代藝術。因此無論是學術內涵還是表現形式都下足功夫,期望可以帶給觀眾一場「感同身受」的藝術探索。此次展覽對「松」來講只是一個開篇,未來針對雕塑、裝置等藝術表現形式「松」還將繼續探索。

華誼藝術副總裁王端女士發言

松美術館雕塑展《感同身受》發布會現場合影

開幕式現場回顧

松美術館雕塑展《感同身受》展館內

媒體群訪現場

策展人劉禮賓為媒體進行現場導覽

藝術家田世信為媒體進行現場導覽

藝術家隋建國在開幕式現場

藝術家展望為媒體進行現場導覽

藝術家姜傑為媒體進行現場導覽

藝術家向京在展覽現場

藝術家王偉在展覽現場

藝術家耿雪在發布會現場 左起:耿雪、向京、姜傑、展望

展覽作品

隋建國《肉身成道》(視頻截圖)

展望 《第86尊聖像》

姜傑《在》

向京作品

王偉 《夜》

王偉《白夜》

梁碩《什麼東西-#4》

耿雪《米開朗基羅的情詩》(視頻截圖)

田世信《老子——剛柔之道》

展覽海報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今日薦讀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頂級館藏·扛鼎佳作——中國嘉德 2018 春季拍賣會隆重啟幕
2018「藝博薈」首屆全國原創藝術大獎賽徵集啟動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