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表情很重要:「微表情」情緒心理學
找出日常生活中潛藏於情緒的「危險信息」
即便對親近的人也要注意禮節。換句話說,對親近的人也是要客客氣氣的,家人、男女朋友、好朋友……,無論彼此多麼了解、心靈契合,要向對方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仍是會有點猶豫。
有時反而會因為熟識的關係,更不想讓內心深處的想法被對方知道。但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的關係可能會因為自己隱匿了真實情感,而產生了陰影。要如何不侵害對方隱私,同時維持重要的人際關係呢?
接下來,我們從微表情的世界來介紹夫妻、戀人、親子之間可能發生的危機狀況,以及人際關係維繫的訣竅。
當夫妻、男女朋友吵架時,「這個表情」很危險!
夫妻或是戀人之間,無論多麼相愛,總是很難避免因為口角而發生爭吵。吵架雖然不是件好事,但如果克服這項難關後,兩人之間的情感會進一步加深,也能趁機解決造成吵架的原因。
但是也有事態嚴重、難以挽回的時候,甚至發展成夫妻離婚或是戀人分手的結局。什麼樣的吵架是「正常」的,什麼樣的吵架會造成離婚或是分手的「危險性」狀況呢?
以夫妻關係與婚姻生活研究聞名於世的學者約翰.高特曼(JohnGottman)博士,根據調查結果發現一項實證:當夫妻吵架時,如果出現了「輕蔑(特別是男性)」及「厭惡(特別是女性)」的表情(不只局限於微表情),有九%的夫妻在四年後就會離婚。
夫妻吵架時看到的情緒,隱含了什麼與離婚相關的謎題呢?高特曼博士說,夫妻吵架時如果配偶出現「憤怒」反應尚屬安全範圍。因為「憤怒」是一種發泄激烈情緒的形態,在吵架中屬於「正常」的行為。
但是,當對方出現「輕蔑」這種瞧不起的情緒,或是拒絕對方的「厭惡」情緒時,會傷害愛情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感及關懷之情,而成為了預測離婚的指標。
破壞關係的危險信號
維持婚姻的方法,雖然每個人的見解不盡相同,但夫妻的相處之道在於相互尊敬的平衡關係,並要懂得關心、包容對方,這些應該是共通的。愛情說穿了,最終就是要懂得「接受」。
讓我們來思考一下「親吻」這個行為。如果有陌生人把舌頭放到自己的嘴巴里,光是想像就會覺得「厭惡」;若換作是自己的情人,那就可以接受。最初是因愛情將拒絕轉變成接受,一旦產生了「厭惡」(表達了排斥的感覺),當然會導致分開的後果!
高特曼博士也針對夫妻間的互動做了調查。感情破裂的邏輯─「輕蔑」的情緒破壞了互相尊敬的平衡關係,而「厭惡」情緒則把包容(接受)轉變成拒絕,而導致親密關係崩壞,不只適用於夫妻之間,戀人關係亦然。此外,也可以適用於其他人際關係。
事實上,已有觀察結果證實,「輕蔑」和「厭惡」的表現為破壞關係的危險信息。
某個團體的領導人,在群眾面前對敵對的另一個組織發表批判性的演說。此時,領導人的臉上浮現出了「憤怒」、「輕蔑」、「厭惡」等表情組合,成為暴動或是恐怖攻擊事件等的導火線。至於為何當領導人出現這樣的表情組合,就足以煽動群眾或是集團發動暴力的具體行動,原因仍不明確。
然而,可以想像得到的是,「憤怒」、「輕蔑」、「厭惡」等表情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包含「攻擊性」、「道德上的優越感」、「排斥」等意象會深植於群眾的潛意識中,使得思想被牽動,而化為直接行動的基礎。
時常看著對方也能傳達愛情
如果想要在離婚、分手及暴力行為等關係崩壞之前就防患於未然,該如何做呢?關係破裂是各種複雜的因素交織而成的,並沒有單純的解決方法。但是從表情學的觀點來說,建議採用以下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平時就常常觀察對方的表情。如此一來,能清楚的掌握對方的情緒變化以及表情特徵,當對方的情緒產生變化時,就能比較敏銳地發覺。只要能夠察覺出對方的情緒變化,就可隨時用適當的言語或行為應對。再者,常被自己所愛的人關注,從而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被認同的,會讓對方心情愉快。光是於日常生活中留意對方表情,就能維持感情,而且不易引起爭端。
第二個方法是,吵架時要留意對方臉上浮現的「輕蔑」以及「厭惡」表情。當對方臉上出現「輕蔑」和「厭惡」時,他就不會接受別人所說的話語。所以這個情形出現時,不論對方多麼地不可理喻,都必須暫且接受對方的說法並且道歉。
無論有多麼正當的理由,在此時堅持自己的主張,只會斬斷雙方的溝通。如此一來彼此的關係就會受到傷害,開始走向感情惡化的局面。
能夠適當地解讀表情及微表情,就能預測未來的人際關係,建構出彼此所希望的將來。
如何從微表情看出孩子的未來?
我從學生時代到研究所畢業的這十年間,曾經在補習班對中學生、成人以及各種不同年齡層的對象教授英語,其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學生。
在教導這個孩子時,當我指出他考卷作答的錯誤,他的臉部在一瞬間出現了「憤怒」的表情,但隨即消失,這就是「憤怒」的微表情。通常自己犯錯時,一般會感到羞愧,而他卻是出現了「憤怒」的反應。
這個孩子的精神世界到底是如何呢?我們可以從以下研究來思考。
從犯錯的反應,看出孩子的性格
有個調查是在研究孩子的性格與表情之間的關係。在此調查中,讓不同性格的孩子分別與面試官進行面對面的口試,並藉此分析孩子們的表情。調查對象為十二~十三歲的七十位孩子。考試方式是,孩子回答問題之後,由面試官馬上告訴他答案是正確或不正確。
從中觀察答案不正確時,孩子對錯誤所抱持的情緒,並把焦點放在孩子出現了何種表情反應。調查的結果發現,當孩子被指正解答錯誤時的反應,會與孩子各自的性格相對應。
沒有性格偏差的普通孩子大都出現了「羞愧」的表情,而有著缺乏注意力、過動傾向、攻擊性、反社會性格的孩子則是有「憤怒」的表情傾向。此外,有著過度不安、恐懼、身心癥狀、憂鬱性格的孩子則有「恐懼」的表情傾向。
這種對於錯誤產生「憤怒」或「恐懼」的表情,存在什麼問題呢?其一是可能讓其他人產生負面印象,導致人際關係變差;其次是,孩子失去了妥善解決問題的方向。
試想發生錯誤時,出現了「憤怒」或「恐懼」的孩子給其他人的印象是什麼?
對於自己的錯誤流露「羞愧」表情的人,會讓其他人對他產生好感,獲得同情,屬於較能為社會所接受的傾向。而依各種研究顯示,沒有露出「羞愧」表情的人,則會有相反的結果。
關於前面提過的那位對自己的錯誤產生「憤怒」表情的孩子,不僅常常忘記東西,上課不專心,也有暴躁的情形。很有可能就是有著缺乏注意力、過動傾向、攻擊性、反社會性格的孩子。此外,對於自己的錯誤持續產生「憤怒」的表情,且性格無法改善時,這種性格特性會一直持續,總有一天將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孩子失去妥善解決問題的方向,與情緒的功能息息相關。這是為了要讓各種情緒及事物能順利運行而產生的對應機制。
比如說,「羞愧」的情緒功能是,道歉及修正自我形象。感到「羞愧」的人,會表明自己道歉的態度,讓失敗的自己重新站起來,並努力尋求善意。以現在討論的案例來說,對於解答錯誤而感到「羞愧」的孩子,下次會小心避免再答錯。另一方面,「憤怒」的功能是為了要去除其達到目的之障礙,而「恐懼」的功能是迴避威脅。
對於解答錯誤感到「憤怒」的孩子,會把這個錯誤或是指正他錯誤的人當成是「障礙」,而想要將之除去。對孩子而言,他的目的是不想受任何人打擾;當他自認順利時,卻被指出錯誤,此事反而成為達到目的之障礙,而要去剷除它。
一般人犯錯,通常會透過修正讓自己成長,而不會將錯誤視為防礙;反之,若把錯誤當成障礙,也會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
「恐懼」又比「憤怒」更複雜一些,把錯誤當成威脅,而想要迴避錯誤。如果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錯誤,就會思考出解決及預防方案。但是,以消極態度行事,只會單純想要逃避錯誤,而不正視錯誤本身。從經驗上推測,對錯誤感到「恐懼」的孩子,很少能在沒有大人的鞭策下而積極行動的。所以,對於犯錯浮現出「憤怒」、「恐懼」的表情或情緒時,孩子容易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
接著,必須要談到更深入的問題。本節之中,已經討論過「羞愧」表情和「憤怒」表情的表現狀況。有些人也許會問,那微表情呢?
從結論來說,比起普通的表情,微表情的問題更為深刻。通常孩子相較成人更不懂壓抑情緒,感受到負面情緒時,無論是不會壓抑,或是無法完全壓抑住,表情總是很輕易就露餡。所以,孩子的表情變化是很容易被察覺的。
但是,如果孩子以微表情呈現情緒,很可能連自己都沒有察覺本身的情緒。這意味著,孩子的微表情要當成危險信息,必須慎重應對。最後,我們對於犯錯所產生不同情緒變化的孩子,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給予情緒上的支持。
「羞愧」對於修正自我形象,是很重要的機會。比如說,對於解答錯誤的問題提供解說,或是讓孩子自己發覺錯誤產生的原因,再一次挑戰類似難度的問題。等孩子能正確地回答後,給予適當稱讚「做得很好喔!」藉此修正、反省錯誤。
當孩子產生「憤怒」的狀況時,他會想要排除障礙,此時要告訴孩子,錯誤本身並非障礙,不僅不是障礙,更是協助成長的機會。為了要讓孩子接受這個想法,必須耐著性子多次說明才能達到效果。
如果有「恐懼」反應,孩子會下意識想要迴避威脅。可以先從簡單的問題開始,循循善誘,慢慢引導孩子正確回答,最後讓他可以回答同樣難度的問題,不要迴避錯誤,而是學習克服,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知道除了迴避之外,還有更積極的方法可以解決。
from inner
※喊冤的小夥子,他在撒謊嗎?
※男人和女人的六種情感需求,你知道嗎?
TAG:推理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