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伏啦!氣血波動的28天來了!這樣做才能照顧好自己和家人

出伏啦!氣血波動的28天來了!這樣做才能照顧好自己和家人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8

26

出伏

8月26日,正式出伏的第一天,三伏過去了,我們卻進入了一年中「極為兇險」的28天時間!一定要警惕!

出伏後28天,氣溫過渡、氣血波動,不養不行

今年的「閏伏(40天伏天)」結束了!8月26日出伏。出伏後,別以為就輕鬆了、就不養生了,時令改變,身體變化,保健更要注意!

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謝幕後:整體還是會熱到大約秋分(9月23日),這之間的28天(要跨過處暑、白露兩個節氣)是氣溫波動、氣血波動最大的時候,因為一天中的氣溫跨度可能最大到10度,早晚涼爽,晝夜溫差逐漸拉大是大趨勢。

此時,不單是養肺,高血壓等情況也要開始保養,主要是防止單日氣溫溫差給我們血壓、血管來帶的壓力,主要從三個方面做:

警惕溫差,早晚按頭頸穩壓

保證血糖,沒事搓手和下巴

飲食清淡,通氣化痰養血管

這個三大絕招都是專業醫生提供的,專門針對出伏之後,秋分之前這段容易忽視的日子,這些方法都不需要藥物,是最好的過渡養生法

溫差大易發心腦血管病

早晚按頭按頸,防止血壓突增

溫差大的時候,很多高血壓患者即使規律口服降壓藥物,也難免會時不時血壓增高,這個時候不要焦慮,北京中醫藥大學程凱教授有個好建議。

當你血壓升高的時候,你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之間的範圍,你的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北京中醫藥大學程凱教授示範:風池穴位置

北京中醫藥大學程凱教授示範:人迎穴位置

【位置】人體人迎穴位於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主治疾病〗咽喉腫痛,氣喘,瘰癧,癭氣,高血壓。

〖人體穴位配伍〗配大椎穴、太沖穴治高血壓。

出伏後到秋分(9與23日)一定要用這個方法,對於階段性的、季節性血壓問題很好的。如果覺得好,可以一直用,也有保健、護腦血管的作用。

溫馨提示

日常生活中,不僅需定期監測血壓,按時服用降壓藥,還要避免精神刺激、過度勞累。過分激動、勞累,會使交感神經系統興奮、腎上腺素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急劇收縮,誘發血管破裂。

老年人還要注意防便秘防跌倒。用力排便,極易使硬化的小動脈破裂,可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如芹菜、韭菜。同時加強腹肌的鍛煉,避免蹲便。

腦出血往往會有一些先兆,如無誘因的劇烈頭痛、頭暈、嘔吐、肢體麻木、乏力,言語不清等,一旦發現應及時就醫。

血糖不穩、糖尿病邊緣

搓手、揉下巴

口乾口渴是很多人在初秋都有的現象,這裡面可能是簡單的秋燥,也可能是血糖不穩所造成的,如果您感覺到:渾身沒勁、視力減退、皮膚瘙癢、老上廁所,那麼試試下面這兩個方法。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與推拿學院李志剛教授建議:有糖尿病的朋友也可以在吃藥或者胰島素注射後使用。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微信搜索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1

方法一:按揉承漿穴

承漿穴,位於口唇下面口唇溝的正中。

操作方法

1、用中指指尖放在承漿穴上,先左轉,後右轉,各按摩18~36次,可感覺口腔里湧出唾液。

2、當唾液充滿口腔時,將它分3次咽下,用意念送到丹田(肚臍關元穴),有助於緩解口渴多飲的癥狀。

2

方法二:揉魚際

在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或取側掌,微握掌,腕關節稍向下屈,於第1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即是。

操方法作

兩手夾一根筷子,在大魚際位置來回滾動,可刺激魚際穴,清肺熱,緩解口乾口渴的狀況。

如果手裡沒有筷子,可以伸開手掌,讓兩個大魚際互相碰撞。

一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0下。

通氣化痰,肺好血管好

氣侯逐漸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因此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身體,特別是我們中老年人最脆弱的肺部和血管。

通氣化痰湯

材料

蘿蔔、陳皮、椴樹蜜(蜂蜜也可以)

做法

1)白蘿蔔去皮洗凈,切片或切小塊;陳皮洗凈掰成小瓣;鍋內加水煮沸

2)將蘿蔔和陳皮放入鍋中,再加入1勺蜂蜜一起熬煮;煮到蘿蔔熟爛即可。

功效

蘿蔔:理肺化痰、通腑消食的好材料;中醫將「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在治療痰咳的時候,如果腑氣通暢了,痰自然就少了。

陳皮:血管的好幫手。俗話說「一兩陳皮一兩金」,陳皮煎劑、醇提物等能興奮心肌,其中的果膠對高血脂症引起的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加入陳皮與蜂蜜,調味的同時,潤肺效果更好!

此外,空氣中的黴菌遇到適宜條件,便會在媒介物上生菌。黴菌生活力很強,一般溫度在25℃~30℃、濕度在80%以上,並有充足的氧氣,便會生長繁殖。

出伏以後要注意勤通風,選個晴朗的日子,把衣物從箱中取出,掛在通風乾燥的地方。如果有私家車的話,注意聞聞車裡有沒有發霉的氣味哦!

出伏後,吃什麼?

滋陰潤燥

1.紅棗

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藥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2.苦瓜

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3.山藥

山藥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4.馬鈴薯

馬鈴薯:有「地下蘋果」之美稱。土豆的礦物質含量也非常豐富,鈣、磷、鉀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鉀,在蔬菜類里更是名列前茅。

5.茄子

茄子性味甘寒,無毒。散血止痛,有收斂、止血、利尿、解毒作用。茄子的營養較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P的含量很高。

6.西紅柿

西紅柿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煙酸、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胡蘿蔔素。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含的蘋果酸、檸檬酸和糖類,有助消化的功能。

7.蓮藕

秋季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

出伏喝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1.山藥百合大棗粥

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將以上原料洗凈煮粥,每日2次服用。

2.山楂酥梨冰粥

大米、糯米、酥梨1個、山楂罐頭、冰糖。

先將大米和糯米混合,在清水中浸泡一會。酥梨洗凈後連核一起切塊。

在小鍋中放入清水和酥梨塊,煮成梨水。

將泡米的水倒掉,倒入煮梨的水,連同梨塊一起倒入,冰糖也在這時放入。將米粥煮熟,然後晾涼,粥晾涼後,倒入山楂及山楂湯水,攪勻,擺入梨片及山楂裝點一下,然後就可以放入冰箱了。

3.紅棗蓮子粥

紅棗、蓮子、粳米。

紅棗洗凈去核,蓮子、粳米洗凈;

將紅棗、蓮子、粳米、姜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滾,後改用文火熬至成粥,再用少許鹽調味即可。

出伏養生的飲食進補6誤區

俗話說:「長夏無病三分虛。」出伏後,雖然早晚涼爽,但人仍易倦怠、乏力。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需要進補但不可亂補,應注意下面幾點:

不能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傷害身體。舉個例子: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發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並非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量服用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或腹瀉。

不能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品,不僅營養價值較高,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被消化吸收,久食多食使胃腸功能減退的老年人不堪重負。肉類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往往易誘發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

飲食清淡並不是不補,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水果和蔬菜含有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不能以葯代食

葯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如多吃芹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補脾胃。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是進補的佳品。

不能重「進」輕「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有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觀點,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順暢。

不能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食品如燕窩、魚翅等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等食物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證,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葯膳,「缺什麼,補什麼」,以實用為滋補原則,切勿憑貴賤分高低。

出伏後,秋分前,注意好這段氣溫過渡、氣血波動的日子哦!

來源:天下養生網綜合自萬家燈火、北京衛視、環球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曇花一現,難得一見!
西瓜要選這樣的才好吃!你知道嗎?

TAG:天下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