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極拖冰山——遠水能否解近渴?
在
電影《西虹市首富》里有一個橋段:
一夜暴富的男主角王多魚為了在一個月內花光10個億,投資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項目——從北極拉冰山回內蒙古阿拉善沙漠,但因船卡在半路而流產,可沒想到冰山裡的北極熊被重金買走,最後他不僅沒賠錢,反而大賺了一筆。
看似荒誕的拖冰山緩解乾旱之舉,是否真的可行呢?
無
獨有偶,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因遭受一場百年不遇、持續3年之久的乾旱困擾,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面臨斷水危機,已於去年開始實施史上最嚴的限水令,規定每人每天用水量為50升,洗澡時間不超過90秒,甚至每天只能沖一次馬桶。政府為了限制用水,對公民的個人生活都做了如此嚴苛的規定,可見當地缺水狀態確實嚴峻。
南非開普敦
為了應對旱災,南非水利專家克里斯·馮霍爾特提出了從南極拉冰山的想法:「這個主意不僅切實可行,而且要比海水淡化便宜得多。」根據他的測算,將漂移到南大西洋戈夫島的南極冰山運往2700公里外的開普敦,來回行程耗時3個月,耗資約2.5億美元,而通過海水淡化解決缺水問題的耗資則高達6.8億美元。
從南極拖冰山之舉是否違法?其在國際法上是否可行?
多位長期研究極地領域的法律專家認為,從國際法來看,《南極條約》主要凍結了南極陸地領土主權主張,對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未達成一致意見,並且未形成有關南極冰架及淡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針對性規定,因而從南極拉冰山這種行為在國際法上還是空白。但是依據《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的規定,所有南極活動均應避免對環境產生影響,因而一旦從南極拉冰山這種行為產生了重大環境影響,那麼就違反了《南極條約》體系的基本精神,就會觸發南極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
那麼問題來了,從南極拖冰山對環境有沒有影響?這種影響又有幾何?
近年來,南極冰架崩塌甚至消失的消息不時發生,對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氣候變化均產生重要影響。試想,如果從南極拉冰山這種想法得以實現,那麼囿於國際管理上的缺失,只要是缺水的國家就可以到南極「取水」,這樣就人為加快了南極冰山的消失速度,對南極這片冰封了億萬年的大地來說,豈不是要上演一場人人得而取之的「公地悲劇」!
同時,如果大規模地從南極拉冰山,勢必會對全球大洋環流、大氣環流乃至海洋生物群落產生重要改變,這種改變的影響及程度恐怕也將是「顛覆性」的,理應項目開始前對此充分評估。
然而,顯然這位言之鑿鑿的水利專家主要關注的是經濟成本和技術可行性,雖然其急於解決旱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對於環境影響卻語焉不詳,實在是令人存疑。
眾
所周知,南極洲98%以上的面積常年被冰雪覆蓋,儲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80%,是人類最大的淡水資源庫。有人曾估算,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類使用7500年。誠然,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或者生存需要時常呈現矛盾狀態。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協調和平衡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活動。這對南極淡水資源同樣適用。
事實上,這位南非水利專家的想法或許只會胎死腹中,讓人一笑置之,政府也會選擇其他的抗旱方法。但留給我們的,還應有一些反思:對於提出「天才」想法的科研人員,應在保持創新精神的同時,更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對於政府部門,應明白唯有平衡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綜合性施政,才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對於國際社會,應針對新問題,儘快彌補法律上的漏洞,並採取「預防性措施」提前設置紅線。如此種種,才是這則新聞帶給我們的應有之義。
(來源:中國海洋報;作者:伊民【略有刪節】)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北部有0.6到1.3米的輕浪到中浪;
黃海南部有1.3到2.3米的中浪區;
東海北部有1.5到2.8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台灣以東洋面、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南海北部有2到3.3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南海中部有1.5到2.3米的中浪區;
南海南部有1.3到2.0米的中浪;
北部灣有0.8到1.5米的輕浪到中浪。
預計後天,
東海北部的大浪區減弱消失;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台灣以東洋面、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南海北部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到2.8米。
上圖為今天中午到明天中午的海浪預報
國家海洋預報台
我們提供適應不同需求的海洋預報產品,
總有一款適合您~
TAG:國家海洋預報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