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古琴里尋古——淺談《普庵咒》

在古琴里尋古——淺談《普庵咒》

前言

古琴音樂,凝聚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生活氣息和文化底蘊,是傳統文人音樂和韻律的精華結晶。古琴,自古以來堪稱最為獨特、最具文化氣息,故有「琴學」之稱,這其中包含琴體樣式、琴論、琴派、減字譜、彈奏方式等,並涉及美學、歷史文化等方面。

本系列淺析,是以醒心琴韻已故創始人摩尼天虹先生的《醒心琴譜》,並結合天虹先生彈奏音頻資料進行的入手分析。

南宋普庵禪師所作。佛教咒語也。有滌盪邪穢,安心懷護之妙。原曲為梵唄之歌,後譜入琴曲。其音節清凈平和,自然安穩,為靜慮滌心之妙曲。

——《醒心琴譜》

實際上,自古以來,古琴歷來是直抒胸臆的。透過扣人心弦的旋律,貫穿天、地、人之間,相互的交融和感應,使心境空靈,與菩薩感應。

在古琴里尋古,更注重其背景的寫意,更注重彈者與聽者之間,靈魂的互動和認可。

古琴也講究「留白」,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聽著留下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普庵咒》可消災,令凶神惡煞迴避,就是祈福平安。所以要把這種意境帶入演奏中。

山林古剎,晨鐘暮鼓,梵唄悠悠,遠方鐘聲,若隱若現……

《普庵咒》全曲運用較多的撮音來表現「鐘聲、磬聲、木魚聲、誦經聲」,如此一來「撮」音的處理就要自然穩健,如此方能扣人心弦。不同的「撮」音在表達不同事物時,其彈奏方法宜根據其所表達的事物而有所不同:

首音以「撮」開始,接以「掩、掐起、掩、掐起、掩」,營造出遠方鐘聲,餘音繞梁的意境。自古鐘聲就有收攝身心的作用,那麼表現鐘聲的「撮」就要處理得沉穩、自然、和緩。

從第三段開始,樂曲運用大量的「撮"來描寫木魚聲、誦經聲,並伴有鐘磬齊鳴,使人在回蕩的梵音中,身心清涼,滌盪熱惱,進入了祥和肅穆、清凈空明的境界。在此「和聲」的處理就要有所控制,即:控制力度,不可出現暴指,這一點尤為重要。

言為心聲,樂為心音。除了撮音的處理要得當,樂曲中的泛音、按音更要處理得當。泛音清亮,按音堅實,散音穩健,如此構成天地人相互的交融,落指之時,便得佛心妙語……

正如天虹師所言:「此曲要點,在於清靜平和,自然穩健。務必要穩得住。下指潔凈,緩而不遲,如此方得其趣。」

金針妙用,即為濟世良藥。

玉琴中和,勝似益壽仙丹。

公眾號:tianlaiyuan-dl

bookfish20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明禪館天籟院 的精彩文章:

在古琴里尋古——淺談《良宵引》

TAG:空明禪館天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