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東映動畫人才培養再開,演出家西尾大介初出茅廬

東映動畫人才培養再開,演出家西尾大介初出茅廬

作者:煌言

封面:我與動畫與大泉工作室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鷲尾天應聘東映動畫社招的製片人職位,被錄用後於1998年入職了,出道作是電影,監督是西尾大介。

【Q娃全明星風雲錄?黑版】本周是黑版,下周是白版。

第十九回 傳說的戰士西尾大介(前篇)

鷲尾天應聘東映動畫社招的製片人職位,被錄用後於1998年入職了。在影視行業和製片人員這一職種里,如果真是應屆生從徹底的新人干起,升職渠道完整來說可以是下面這樣。括弧外是日本語漢字照搬,括弧內是現代天朝語。進行助手(劇務/場務)製作進行/進行主任(製片)製作主任(統籌)製作擔當者(製片主任)製片人補/製片人補佐(助理製片人)製片人再往上就是幹部級了。

鷲尾已經成為社會人9年,是超過30歲的人,而且一開始就是明確製片人這個職務社招進來,所以不會丟到最基層從打雜進行干起,第一步從製片人補開始就行。通俗說一下如果當製片人比作上大學,製作擔當者以下就像是義務教育一樣的東西,意思是完成義務教育的人後來可能上大學也可能不上。從製作進行一步步做上來的人最後也可能不會當製片人,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去干別的比如演出家,當然了演出家的職種也有自己的升職渠道,從演出助手上來。

入職的1998這年,東映動畫製作的《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正在放送途中,系列導演是西尾大介。1997年的4月新番了,前後放送有3年半的時間,製作局是讀賣電視台。在星期一晚上7點的黃金時間放送,緊接後面7點半就是同為讀賣電視台製作的《名偵探柯南》,兩作前後搭夥正是讀賣電視台的目的。

這片連讀賣電視台一方的製片人,都與《名偵探柯南》的讀賣電視台製片人相同。東映動畫一方的製片人則是清水慎治,記住這個人。鷲尾並不能中途一上來直接就插手這個長期番組,給他安排的出道作在電影,1999年的暑期檔《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已經要出第2作劇場版了。清水的製片人補叫秋山陽子,第2作劇場版《殺戮的深藍》新的製片人補鷲尾加入進來,自然就位列秋山以下。這個劇場版其實相當豪華,製作現場實質採用兩班體制。

監督一個人忙不過來分出本篇班和補佐班,擔任演出補佐的是過去曾在《龍珠Z》劇場版給西尾擔任助監督的門田英彥。這時他的演出助手是門由利子,後來於《兩個人是光之美少女Max Heart》升格為正規演出家,在Q娃演出數量眾多,不過當下在前線的最新作是第6期《咯咯咯的鬼太郎》。而在本篇班擔任助監督的是池田洋子,16年後擔任《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R》的系列導演,《電影 組曲光之美少女!》以及今年春假檔期剛上映的新作《電影 光之美少女Super Stars!》的監督。至於大本命的本篇監督,與TV版系列導演同樣是西尾大介。

西尾大介是東映動畫培養的人才中,新世代第一批次的人。東映動畫這個公司,除了1956年成立時吸納了來自前身的一批動畫界元老之外,自己育成的人才主要加入於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前期。集中在1959年至1964年間入職的新人形成一個團塊,往後十幾年便很少自己招人和培養人才了。這宏觀背景在於六十年代的10年間是日本影視界全體大崩盤的10年,到了七十年代初市場規模相比五十年代末已近十分之一,到現在市場體量相比七十年代初也沒太大變化。

東映動畫的母公司東映,是影視業界的老牌巨頭企業,已經是當時一波災害中存活得最好的一個。反觀松竹廢棄自己的攝影所,日活改靠三級片維生,東寶徹底剁掉製作機能搞截肢,大映更是直接破產倒掉。業界崩潰中,東映的過剩人才只好或改行或調職,招新人和培育人才更是無從談起,子公司東映動畫自然也都採取同樣政策。那一批轉行或調職的人員中,也有不少從東映調到東映動畫,改投入動畫事業的人才。

像這樣長年沒有招人和育人的需求以及精力,到了1981年,東映動畫終於又迎來公開大批招募新人的時間。而且是招進去公司願意花成本從頭開始培育新人,給新世代建立新的體制,東映動畫研修生。研修生到現在也存在,當時剛開始是決定每5年招一批,西尾便是1981年進去的第一屆研修生。這時東映動畫都近10年沒有公開招募了,上一次成批地錄用新人來培養也已經是1964年的事,尤其八十年代培育的前兩屆為平成時代的東映動畫提供了充足的人才。

這第一屆研修生中,演出方面通過招募考試的,有九人的超新星。西尾大介、梅澤淳稔、佐藤順一、芝田浩樹、貝澤幸男,以上5人的戰隊是Q娃的熟人,再有島田滿、有迫俊彥、大久保唯男、江幡宏之。有迫跟梅澤一樣後來放棄了演出家這條道,轉行成管理型人才,現在也同樣在公司里已經是幹部了。如果擴展到畫師方面,這一屆還有比如數碼寶貝系列的中鶴勝祥,美少女戰士系列的安藤正浩。往後第二屆的演出研修生還有幾原邦彥和佐佐木憲世,作畫研修生有稻上晃和為我井克美。

同一屆的研修生關係都好,在後來也是當然的,不過要說其中關係特別好的,那也還是有。比方梅澤和芝田關係最好,因為被錄用之前他們就是同學了,佐藤和貝澤關係最好,因為經常練級的片場都一樣。那西尾跟誰關係最好,其實是島田滿。島田後來沒成演出家,從最開始練級的演出助手經歷都沒幹過,因為當時性別的壁壘比現在高得多,島田是女性。這還是動畫,如果是實寫作品的監督,就算桌面上的測試過了也要考慮體力上的問題確實存在,結果島田成了腳本家。但西尾和島田有同窗之誼,而且正式出道作也一樣,後來西尾經常在自己監督作品用島田的腳本。

西尾第一次參加的動畫製作現場是幼女片,是歷史轉折點上的關鍵作品,1981年的少女大河動畫《小仙蒂》。就是講小女孩在各地旅行的片,遇見各種人物以及成長的故事,尤其以歐洲舞台為多,《明日的娜嘉》在這類的系譜上。當然西尾本人還是個練級的演出助手,系列導演是昭和時代東映動畫幼女片的演出名手設樂博,也是給第一屆研修生培訓的主力演出家之一。

後來梅澤淳稔和佐藤順一的正式演出出道作,也都在設樂博擔任系列導演的現場。系列導演、系列構成、總作畫監督這之類的職務,東映動畫是在大約創立後20周年前後逐步確立這些的。設樂從那年起連續5年半,擔任東映動畫的幼女片系列導演。前後包括昭和時代幼女片金字塔頂尖的名作《小甜甜》,以及第三期東映魔女子系列,再到《小仙蒂》是其中的最後一年。

這與20多年後的發展是相似的,從《小魔女DoReMi》到《明日的娜嘉》,前面是魔法少女系列而後推出大河動畫路線的《小仙蒂》。並且都人氣低迷失敗了,之後於是大幅度更改方針做新嘗試,也走的變身超級英雄路線。但《小仙蒂》之後連幼女片路線都改掉了,接檔的是《宇宙刑事賈班》,以後走幼女片的變身超級英雄路線得西尾自己來干。所以《小仙蒂》實際是這樣一個歷史關節點上的作品,東映魔女子系列的後番組,金屬英雄系列的前番組,同時也是平成假面騎士系列的前前番組。

知道西尾的一般熟知他升格為正規演出家的出道作在《阿拉蕾》,西尾第一次參加的《阿拉蕾》現場實際是第2作劇場版,助監督的身份。《阿拉蕾》從西尾入職的1981年開始放送,前後延續5年,劇場版也一年各一作。但其中1982年的第2作很特殊,標題是《嚯喲喲!宇宙大冒險》,作品本身也是東映以及東映動畫整體的一次大冒險。

像這樣東映動畫的電視動畫,如果齣劇場版的時候,按當時的慣例也就是在東映漫畫祭上映。東映漫畫祭是專為兒童片準備的電影並映檔,在春假和暑假以及偶爾寒假上映,一張電影票包看捆綁上映的多個電影,在1963年到2002年的40年間是日本兒童的假日祭典。因為是多個電影同時上映,每個的時長也就不會很長,尤其是昭和時代作品數還很多,少子化也還沒成全國性災害的時候。主力作品四五十分鐘就算其中很長的了,附屬的短篇可以只有十幾分鐘,二三十分鐘的中篇比比皆是,《電影 Go!公主光之美少女》的豪華3本同時上映是實質性的復刻東映漫畫祭。

但是東映對《阿拉蕾》產生了野心,1982年的第2作劇場版沒有任何同時上映作品,是單獨上映的長篇,光這一個電影就90分鐘。目標是吸引多點人全家一起來看,就像後來吉卜力作品達成的集客效果那樣。孩子反正有《阿拉蕾》這塊牌子就能願意來了,而年齡層高些的人需要一個正式的單獨長篇電影才更有吸引力。

能把這個野心放在《阿拉蕾》身上,原因第一是當時這片的收視率實在爆表了,哪一周要是不到30%都會感覺不正常。第二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東映連續發行《宇宙戰艦大和號》的劇場版,還有東映動畫製作的《銀河鐵道999》自然也交給母公司發行,都取得了類似的效果。《銀河鐵道999》最初的劇場版取得同年日本國產電影商業成績的首位,當時動畫電影還是第一次取得這樣的地位,這件事是東映動畫社史上總要大書特書的一筆光輝。

以女性為主角的兒童片,如果是單獨上映的電影,還從未出現過觀影人次哪怕超過50萬的。其實這很早就是個業界常識,所以一般也沒有作死還真搞單獨上映操作的,但是《阿拉蕾》這次的長篇電影就是大冒險一次。……然後真的嘗試失敗了,東映難得敢挑戰一次,落得這下場嚇怕好多年。往後《阿拉蕾》的劇場版又老老實實回復以往的形式,後來《美少女戰士》也沒能跨過這道坎,這件事同樣後來交給Q娃了。

然後西尾最初參加《阿拉蕾》的TV版到了1983年,前一年島田滿已經在這裡出道成腳本家,比她再前一年在《阿拉蕾》出道的腳本家是井上敏樹。《阿拉蕾》是東映動畫在各方面大膽大量投入新手的作品,演出方面西尾也是眾多在本片里正式出道的一員,同期的研修生芝田浩樹也是,還有後來在《龍珠》和《兩個人是光之美少女》打交道的上田芳裕。西尾初次演出回的腳本是井上敏樹,後來井上和島田共同成為在《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安定輪班執筆的兩名腳本家。

《阿拉蕾》的系列導演是在最早的黑白版《鐵臂阿童木》時出道的老將岡崎稔,東映動畫一方的製片人是剛從母公司東映調職來的七條敬三。七條從還沒成為正規製片人的時候,在東映就是跟著平山亨混的,七十年代擔當過的東映超級英雄不少。大膽投入新人腳本家井上敏樹出道是七條的決斷,不過他當時完全不知道伊上勝和井上敏樹的關係,這就是井上家三代因馬甲都不同姓的好處。後來在讓動畫版《假面忍者 赤影》井上生涯初次擔任系列構成,執筆伊上寫過特攝版全話腳本的作品,也是七條主刀。

《阿拉蕾》的後期,演出輪班陣容主要就剩3個人,除西尾和系列導演岡崎之外,還有與西尾同時期出道的竹之內和久。而且前4年的份基本算是消耗完了原作,最後一年幾乎全是動畫原創繼續下去,壓力陡然增大。然後命運的時刻來臨了,鳥山明的下一作《龍珠》宣告動畫化接檔在《阿拉蕾》之後,從企劃腳本到演出作畫包括音樂等等,全體製作陣容幾乎都直接延續到新作。岡崎依然是系列導演,但是這回採用雙人的系列導演體制,選定擔任岡崎助手的便是西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聲優植田佳奈訪談:《Fate》改變了我的命運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