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10則
伏羲教人撈魚的傳說
伏羲兄妹來到人間以後,世間一天比一天熱鬧起來了。可是,那時候的人跟我們現在的人大不相同。那時候的人由於到處都是森林,空地極少,因此無法種莊稼,食物主要是靠打獵及摘取樹上的果子。那時的地球環境比現在要純凈的多,水果比現在種類多,個頭也比現在同類水果要大的多。但仍然不夠吃用,人們就用打獵等方法來補充食物。那時上天給人很多獲取食物的方法,這些方法不是研究出來的,而是上天給的。
據說,上天讓伏羲也發現了一種獲取食物的方法,那就是用網撈魚。過去沒有「打魚、捉魚」這些對立名詞,只有「撈魚」這種融洽概念。
有一天伏羲閑來無事,走到河邊一轉悠。走著走著伏羲偶爾抬頭一看,看見一條又大又肥的鯉魚,從水面上跳起來,蹦起好高。一會兒,又是一條鯉魚跳起來;再隔一會兒,又是一條。這下引起了伏羲的注意。他想:這些鯉魚又大又肥,弄來吃不是很好嗎!他打定了主意,就下河去撈魚。等了好大工夫,伏羲撈到一條又肥又大的鯉魚。伏羲很高興,就把鯉魚拿回去了。回來的路上,伏羲又從上天那得到了吃魚的方法,那就是用火處理。那時的人們都有功能,一伸手指就來火,人們的道德很高,不會隨便用火做不該做的事情。只是到了後來,人們開始用火做壞事,上天才把火這種功能從人體上給拿走了。
跟伏羲在一起的眾人們,看見伏羲撈來了魚,也都跑來問長問短。伏羲當眾用火將魚烤了,把魚撕給他們吃,大家吃了,都覺的味道不錯。伏羲對他們說:「既然魚好吃,以後我們就動手撈魚,好幫補幫補生活。」眾人當然贊成,當下都跑到河裡去撈魚。撈了一個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撈到了一條,還有撈三、四條的。這下子大家都歡喜的了不得了,把魚拿回去美美的吃了一頓。
後來,上天又給了伏羲一些撈魚的方法。
有一天,伏羲又是閑來無事,躺在樹底下,眼望著天出神。
這時候,他看見兩枝樹枝中間,有個蜘蛛在結網。左一道線,右一道線,一會兒就把個圓圓的網子結好了。蜘蛛把網結好後,過了一會兒,遠遠飛來了一些蚊子、蒼蠅等,很快都粘在網子上了。蜘蛛就用這些所得飽餐了一頓。
伏羲看見蜘蛛結網,心裡突然開了竅。他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葛藤來當繩子,象蜘蛛結網那樣,把它們編成了一張粗糙的網,然後又砍了兩根木棍十字形綁到網上,又拿了一根長棍綁到中間,網就做好了。他把網拿到河邊往河裡一放,隔了一會兒,把網往上一拉,哎喲,網裡凈是些歡蹦亂跳的魚。這個辦法真好,比起用手撈魚不但撈的多,人還不用下水了。
伏羲就把結網的方法教給眾人。從此以後,眾人就都曉得用網來撈魚了,一直到現在人們還是用網來撈魚。
老天有眼
話說古時候,我所在的村子有個胡財主,雖長的一幅好面相,卻為人刁鑽、刻薄、狡詐。常常幹些坑蒙拐騙見不得人的勾當,由此掙得了萬貫家財。雖如此,卻有不順心的為難事。原來他膝下有一獨生子,娶了個嬌滴滴的媳婦兒。只要一提起兒子兒媳就會把他氣的夠嗆。咋回事呢?兒子嗜好賭博,兒媳懶惰又好吃,按常人講,兒子兒媳好吃懶做不成性。
為了眼不見心不煩,胡財主在村外買了一塊地,蓋了一座院落,準備讓兒子兒媳居住。房子蓋好了,讓兒子兒媳倆人搬到新家去過日子。天有不測風雲,沒想到,小夫妻二人剛搬過去,當天夜裡就衣衫不整的從新家慌慌張張食物逃出來。原來裡面鬧鬼,可把二人嚇壞啦!從此,新家空了起來,賣又賣不了,住又不敢住……這又成了他的另一塊心病,唉——
時日不長,胡財主得個急病死了,不久老伴也隨他去了。好好的一個大家就落在了不成性的兒子兒媳手裡。起初倆人還挺高興,這個逍遙喲,哪個自在喲!該大吃就大吃,該大喝就大喝,該賭就賭,總之該出手時就出手……
好景不長,父輩留下的財產被倆人揮霍的乾乾淨淨,這下他們傻了。他們又把主意轉到那鬧鬼的新家身上,想歸想,沒人買,人家總是說,甭說用錢買,白給都不要。是呀,誰敢跟鬼住一塊呢!後來,他們請到一位相士,請其測字算卦。相士告訴他,只有等機會把那新家白送給別人,人家又敢在此居住的話,才能化解目前的困境。
等過了些日子,村裡來了倆個逃荒人,一男一女夫婦倆。眼見天色將完,二人要找落腳處。他聽說後,趕緊前去找到那逃荒人,說: 「我家有一處院子,就是鬧鬼,你們要是不怕鬼敢住的話,我分文不要,就把它送給你們啦。」起初,人家不信,後經村裡的鄉親作證,倆逃荒人才信以為真,不得已,住到那裡,打算安家落戶。
這倆個逃荒人男的姓王名石,村裡人就叫他們王家夫婦。當天晚上住進去後,妻子聽說這裡鬧鬼,有些害怕,直往男人懷裡鑽。王石一個勁的安慰,:「怕啥?身正不怕影子斜。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說歸說,他心裡也有點玄,長這麼大還沒見過鬼啥樣,聽說怪嚇人的,要真是那樣……想著想著,他的後背也起了涼意。
正在王石忐忑不安之際,突然,本來沒有風的天氣,院子里就象颳起了大風一樣,「嗚——嗚——」響了起來。鬼來了!嚇的妻子更是往王石懷裡鑽,王石的脊樑溝里直冒涼氣,心裡嗵嗵起來。他強打精神,堅持著。忽然,有聲音在窗外響起:「終於把這家主人給等來了,我倆也該回去交差啦。」「那咱們是否向主人告個別?」「可別,瞧咱倆這長相,要把人家嚇壞了,閻王怪罪下來,咱們這當小鬼的吃不了兜著走!」「那好,咱倆回去交差去。」不一會,外面風平浪靜,寂靜無聲,一切靜悄悄……王石一夜沒睡,窗外那倆小鬼的談話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僅僅明白,小鬼是說,他是這家的主人,可又為什麼呢?
次日一早,外面不遠處聚集了不少鄉親,都來看熱鬧。這個說,「昨天夜裡准把二人嚇個夠嗆,那有不怕鬼的!」那個說:「可能嚇的沒到半夜就逃跑了。」有的還說:「是不是嚇死啦?」總之講啥的都有。王家夫婦從家裡一出來,人們蜂湧而至,圍上去問這問那,詢問端由。王家夫婦微笑不答,只是說,以後就在此安家落戶了,望各位鄉鄰照顧。
上午,王家夫婦收拾院落,清理房舍。在某隱秘處發現了一個封口小瓮,打開一看,好傢夥,原來是一瓮銀元寶!當下夫婦二人商議,這錢財不是自己的不能竊為己有,應該歸還胡家夫婦,於是夫婦倆抬上那瓮銀元寶前往胡家送去。
且說胡家夫婦正在家裡高興呢,鬧鬼的房子終於有主了,這下我們又有好日子過咯!這時,王家夫婦來到家裡,等人家說明來意,把胡家夫婦樂了個半死。等王家夫婦走後,胡家夫婦打開瓮蓋一看,氣了個半死。原來瓮裡面哪來的元寶呀,凈是一些石頭塊。胡家夫婦怒火衝天,怒不可遏,抬起那小瓮直衝王家而來。他倆衝到王家牆外,也不進門,從瓮里拿出那一塊塊「石頭」狠狠的向王家院中丟去。一邊丟一邊嚷:「給你家這銀子,給你家這銀子……」
王家夫婦正在屋裡忙呢,聽到響聲,出來一瞧,只看見一錠錠銀元寶打牆外飛進來,落在地上。等胡家夫婦罵夠了,走了,王家夫婦還在納悶呢。
晚上,王石做了個夢,夢到父親來了,父親對他說:「吾兒,今個白天發生之事為父一清二楚。莫為這瓮元寶為難,他應該是你的啊。」王石不解,問其原由。父親便將其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原原本本道了個詳細。
原來,父親王員外是個精明能幹又心地善良之人。憑著自己的能耐干出了一番事業,在當地成了很有名氣的大財主,因為人厚道,樂於助人,被百姓送個綽號:王大善人。一次,他在生意上結交了一位胡姓朋友。二人相識後,越談越投緣,越談心越貼,後來結拜為異姓兄弟,成了無所不交的好友,於是二人合夥做起生意。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生意做的很紅火。可是好景不長,那胡員外起了歹心,把二人做生意的老本席捲而逃。父親忍受不了打擊,氣的吐血而死,不久母親也相繼而去。父親又告訴他,這家院落和這瓮元寶正合胡員外偷拐的咱家錢財的數目,不必推辭,理當享用,受之無愧。
這時王石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父親含恨而死,並在母親也死後,本地發生大旱災,莊稼顆粒不收,落的到處逃荒的根由了。
從此,王石夫婦在我村落戶,他們用自己應得的家財過起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讓人羨慕的是,他們的光景如有神助般的越來越興旺。他們時常發善心周濟日子拮据的窮人,當然也忘不了胡家夫婦。可喜的是,胡家夫婦在王石夫婦的影響和帶動下,改掉了很多舊習,漸漸的也會過日子了。雖說不太富裕,卻也能過的去……
這正應驗了老百姓常說的話:是你的東西丟不了,不是你的也別爭,爭也爭不來。老天有眼,神目如電,看來還真是這個理。
爆竹的由來
爆竹,民間又稱之為「爆仗」 「花鞭」或「響鞭」等。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會出來燃放爆竹。大街小巷,爆竹聲聲,映襯著人們的笑臉,使得節日的氣氛也格外的濃烈。
年夜飯前人們喜歡放一通爆竹,俗稱「閉門炮仗」;到了子時,人們以猛烈的爆竹聲來驅逐鬼怪,迎接新年;正月初一開門又是一通爆竹,稱作「開門炮仗」,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喜」,放六枚叫「六六大順」,放一串百枚小鞭炮叫做「百子爆」,讓炸碎的鞭炮紙屑覆蓋自家的門口,則被稱作 「滿地金錢」。
爆竹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它是禳鬼的鎮物,燃放爆竹,就可以驅除鬼怪。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在海底,但是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就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的除夕,人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他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子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其中一件就是燃放爆竹。以後,每年這個時候,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燃放爆竹。這個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而燃放爆竹也成為過年的重要習俗。
史料也記載了一個類似的說法。西漢東方朔在《神異經》中說西方的深山中,有一種長尺余的鬼怪,名「山魈」。它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它,人們才可得到吉利平安。據說山魈怕火、怕響聲,於是人們就想出對付的辦法,那就是把竹筒放到火堆里燒,讓燃燒時竹節發出畢剝畢剝的聲音,來嚇跑山魈。這大概是最早有跡可查的製作爆竹的方法。
六朝時,人們在過年燃放爆竹就已形成了習俗。南朝梁代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史記》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惡鬼。」這是後來「開門炮仗」的由來。
唐朝初年曾爆發瘟疫,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後稱為「爆竿」。火藥發明並被廣泛應用後,在宋朝,爆竹改用紙頭筒扎火藥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來點放,當時稱為「編炮」(即鞭炮)。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
從唐宋開始,燃放爆竹成為各地的習俗。後來,燃放爆竹不再單是過年時為了驅鬼辟邪,而且在喜慶時也可以燃放。
趙小二送神燈
宋朝時期,四川省廣安縣有一個工匠。因為人們都習慣稱當時的工匠們叫「魯班」,我們就叫他宋魯班吧。
宋魯班有一個徒弟叫趙小二,趙小二憑著自己的一點小聰明,總愛偷懶取巧。
當時的工匠都是要敬神的,所有當時的工匠也要講修心,也有傳統一套術類的東西流傳,最流行和神秘的是《上下冊》。聽說,上冊是叫人做好人,下冊就是專門整人。看過《上下冊》的人比較有本事,一般人都不能得罪。
工匠給人蓋房子,除了風水一套不能忽視外,什麼時候上樑,房子椽子怎麼穿眼都十分嚴謹。如果哪個房主敢輕慢了工匠,工匠就會用點小術整房主,如在椽子鑿個洞,塞進一個什麼符之類的東西。那麼房主幹什麼事都不會順利,一會兒家裡的豬死了,一會兒莊稼被動物糟蹋,一會兒老人也病了,小孩感冒老也不好等等。
宋魯班這個人比較善良,然而它的徒弟趙小二確是個耍油瓶子的人。趙小二跟隨師父多年,手藝也學到手了。一天,趙小二狂妄的對師父說,要與師父比手藝。
趙小二說:「師父,我學藝多年,想必已有成就,我們師徒比試一下,也知我學藝學的如何?」。
宋魯班不知其用意,問如何個比法。趙小二說:「我們在河東、河西各建一座塔,怎麼樣?」。
宋魯班沉思一會兒說:「行」。
小二說:「我在渠河以東建一塔,你在河西建一塔,我們必須要在明天天亮時將塔完工,誰後完工誰就認輸,怎麼樣?」。
宋魯班心裡沒好氣,心裡想:「乳臭未乾,如此狂妄,待我好好教訓他一番。」
當天晚上,師徒二人各自建塔。宋魯班趕往長生寨(今廣安區棗山鎮內),用足神通,劈開山石,鑿成方石,然後將石頭象趕牲口一樣,趕往渠河西岸,路有幾十里,到河邊上的岩石上建塔且不說。
且說他的徒弟趙小二,此時,用神通將一塊兩、三丈長的巨石移到渠河東岸,開始刻鑿起來,這就是趙小二耍小聰明的時候,他不是要建塔,而是要雕塔,這裡面有千差萬別,不長時間,趙小二就將巨石雕刻成塔形。他自以為大功告成,遂到來河西看師父建塔。
宋魯班正老老實實的建塔,且看石塔雄偉高大,層層現樓門、樓檐,氣勢非凡。
趙小二心中一驚,自己的小雕塔如何能與師父的壯觀石塔相比。自己輸了,以後,如何面見世人?
於是,趙小二心生一計。他看看天色尚早,遂決定在天亮前阻止師父完成石塔。趙小二便躲在離師父不遠的地方,開始學雞叫。
宋魯班一聽雞叫,心中一驚。這時石塔已完成十之八九,只差塔頂。宋魯班驚恐之下,急將一把草塞進塔頂,做了一個草塔頂。
如今,在現在的廣安市內,這兩座塔依然存在。趙小二的雕塔立於河東奎閣旁叫文筆星,宋魯班的石塔在渠河西就是今天的白塔,在離縣城五里的地方,地名就叫折塔,白塔的確沒有頂。
趙小二耍小聰明,畢竟還是自作孽不可活。一天,宋魯班叫過徒弟說:「我有一神燈,是祖傳之物,是我家鎮家之寶,可遇水開路,你拿他過河去辦點事」。
趙小二得此寶貝心中十分高興,他來到河邊念起師父傳授的咒語,一會兒渠河中間開出一路來,直達對岸。趙小二大笑:「哈!哈!我有此神燈,誰人可比。」趙小二走到河心時,心想此寶貝絕對不能還給師父,有了他,我想當官有官做,想花錢有錢花,下半輩子不用愁了,哈!哈!--
正當他動此邪念之時,河路兩邊的水一下子翻湧過來,將趙小二淹在了水下,趙小二再也沒有從水中出來了。
這是廣安民間流傳的民間故事。它告訴後人,善良是人的本性,失去良知,必是自作孽不可活。廣安的老人們都愛用這個故事教育下一代人,告訴他們做人一定要誠實、善良,不可偷懶取巧,沒有了良知是可怕的。
油條的來歷
油條是中國大眾最喜歡的食品之一。油條起初的名字叫做「油炸檜」,據說最早是臨安人發明的。
相傳在南宋年間,邪惡宰相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因妒嫉及貪婪,外通金國,在東窗定下了毒計,把精忠報國的岳飛害死在風波亭。消息傳開,老百姓個個義憤填膺,酒樓茶館、街頭巷尾都在討論這件事。
那時,在從安橋河下,有兩個食品攤,一家賣芝麻蔥燒餅,一家賣油炸糯米團。這一天,剛剛散了早市,做燒餅的王二通通火爐,理好灶上賣剩的最後一迭蔥燒餅,看看沒有買主,就坐在條凳上休息。這時,做糯米團的李四,也已收拾好油鍋,蹲在那裡抽袋煙。
兩人彼此打過招呼,就一起聊起了天,談來談去,就談到秦檜害死岳飛的事情上來了。兩人都非常憤懣,就想用一種方法來抒發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想來想去,王二想到了一個辦法,只見他從面板上弄了兩個麵疙瘩,揉揉捏捏,捏捏團團,不久就捏成了兩個面人,一個吊眉無賴,一個歪嘴刁婆。他抓起切面刀,往那吊眉無賴的頸項上打橫一刀,又往那歪嘴刁婆的肚皮上豎著一刀。
李四看到後,認為還不是恰到好處,於是他跑回自己的攤子,把油鍋端到王二烤燒餅的爐子上來,將那兩個斬斷切開了的面人重新捏好,背對背的粘在一起,丟進滾燙的油鍋里去炸。一面炸面人,一面叫著,「大家來看油炸檜羅!大家來看油炸檜羅!」
過往行人聽見「油炸檜」,覺得好新鮮,都圍攏來。大家看著油鍋里有這樣兩個醜人,被滾油炸的吱吱響,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也跟著喊起來;「看呀看呀,油炸檜羅!看呀看呀,油炸檜羅!」
恰巧,秦檜坐著八抬大轎,正從皇宮裡退朝回府,經過從安橋。秦檜在轎子里聽見吵雜的喊聲,覺的這聲音直刺向自己的心窩,就叫停下轎子,立刻派出親兵去抓人。親兵擠進人群,把王二和李四抓來,連那油鍋也端到轎前,秦檜看見油鍋里炸的焦黑了的兩個醜人,氣的絡腮鬍子根根都朝上,走出轎來大聲嚎叫:「好大的膽子!你們想要造反?」
王二心裡異常平靜的回答說:「我們是做小生意的,對造反不敢興趣。」
秦檜說:「既然如此,怎敢亂用本官的名諱?」
王二說:「啊呀,宰相大人,你是木旁的『檜』,我是火旁的『燴』哩!「
這時,圍觀的眾人都叫起來,「對呀,對呀,音同字不同!」秦檜無話可說。它看看油鍋里浮起的那兩個醜人,喝道:「不要羅唆!這炸成黑炭一樣的東西,如何吃得!分明是兩個刁民聚眾生事,欺矇官府!」
聽秦檜這麼一說,人群中立刻站出兩個人來,說:「就要這樣炸,就要這樣炸!」一面把油鍋里的面人撈起來。還連聲說:「好吃,好吃!我越吃牙齒越暢快,真想一口把它吞下去哩!」這一來,氣的秦檜臉象紫豬肝,他只好瞪瞪眼睛,往大轎里一鑽,灰溜溜的逃了。
無賴秦檜被當眾吃癟,這件事情一下鬨動了臨安城。人們紛紛趕到從安橋來,都想吃一吃「油炸檜」,王二和李四索性兩人合夥做起了「油炸檜」生意。
後來,由於捏麵人很費工夫,顧客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因此王二和李四想出了一個簡便的法子。他們把一個大麵糰揉勻攤開,用刀切成許多小條條,拿兩根來,一根算是無賴秦檜,一根算是刁婆王氏,用棒兒一壓,扭在一起,放到油鍋里去炸,仍舊叫它「油炸檜」。
老百姓當初吃「油炸檜」是為了消消心中的憤懣,但一吃味道還真是不錯,價錢也便宜,所以吃的人就越來越多。一時間臨安城裡城外很多攤位,都學著做起來,以後就漸漸的傳到了外地。天長日久,就把這些根長條條稱作了「油條」。
乞丐變狀元
古代紹興府有一對經營布匹和糧食的兄弟,家裡都生了一個兒子,但弟弟一家由於經營當中遇上了不義之人被人欺騙,損失慘重。弟弟憤怒之下,上吊而亡。弟媳悲傷過度,抑鬱成疾,不到一年也撇下幼子,離世而去。
兄長看到弟弟一家短短時間內遭到如此的厄運,只留下孤苦伶仃的不到六歲的小侄子,心裡也可憐他,就把他領回家與自己一起生活,但可惜不久這個小侄子就進入了一種悲慘、壓抑的境地。
原來這個兄長的妻子心胸狹隘,瞧不起窮親戚窮朋友,見丈夫將可憐的小侄子領回家,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沒有理由推出去,但人前人後她都說這個孩子是帶來厄運的人,是個乞丐命,而自己的兒子是個狀元命,可不能與乞丐命的表弟玩在一起。白天她讓小侄子割草、砍柴,晚上讓他睡柴房,從來都是鹹菜稀飯,他從來都沒有嘗過葷腥,也沒有吃過飽飯。
小侄子只能在晚上夜深人靜時,從柴房的小窗口仰望著天空,數著星星,每每想起自己父母對自己的疼愛,淚流滿面。
小侄子從小就懂事,從不讓大伯為了他而受氣,因為大伯在家中膽小怕事無權。大伯母是個重錢重利欺壓弱者的人,可憐的小侄子自從進入她的家門後,面對呵斥從來不哼聲,處處事事小心謹慎。大他一歲的表哥比伯母有過之而無不及,是一個驕橫不可一世的眼中無人處處欺壓他的小惡霸,有事無事總是將「小乞丐」、「離我遠一點」、「別將霉氣帶到我家來」掛在嘴上。小惡霸的母親平時總是對他百依百順,嬌慣放任,給他吃大魚大肉,穿的是綾羅綢緞,可惜美中不足,他身體卻經常有病,哮喘連連。可憐的小表弟,雖然吃的總是粗茶淡飯,整日割草打柴,卻反而健康茁壯。
村裡有一個宗族祠堂,有一位老先生給村裡的十來個孩子作啟蒙教育,這些孩子都是交得起錢糧的。小霸王自然而然的進了祠堂讀書,而可憐的小表弟只有坐在教室外偷聽的份,而且還必須每天天蒙蒙亮就起來割草砍柴,完事後才可以偷偷地跑去祠堂偷聽。有時他向老先生借些書來讀,老先生也知道他可憐的身世,非常同情他,就讓他坐在門坎上聽。後來老先生髮現這個孩子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極強,遠遠超過其他孩子, 既懂事又刻苦努力,老先生起了側隱之心,就勸說小孩的伯父將小孩過繼給他,伯父順水推舟同意了。
過了幾年,老先生告老還鄉,帶著他的過繼兒子回到了臨安府。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當年可憐的孩子已經長成了一個知書達理的書生,經歷了鄉、縣、府三級考試,最後奔赴京城進行會考,一舉奪得了狀元。老先生一生的撫養及心血沒有白費,終於結出了累累碩果,「乞丐命」變成了狀元郎,湊巧的是為官的第一站是去老家紹興府做衙門判官。
那位「狀元命」的小惡霸,由於嬌慣放縱,從不用心讀書,長大後干正事一竅不通,而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從不把老父母放在眼裡,將家裡經營的布匹行賣的精光,最後只得變賣家裡的田產及房屋,並把老父母趕到了破廟裡度日。由於家業敗完,又不會幹任何正事,他開始干一些攔路搶劫之行當,最後被抓進了衙門。被審判的那一天,判官就是他常常譏諷的「乞丐命」的表弟,他自己這個「狀元命」成了衙門的階下囚,「狀元命」被「乞丐命」審判,這因果報應也真是報的夠快的。
當他知道判官就是當年的表弟時,又慚愧又妒忌,複雜的心裡真是難以言述。好在表弟不計先前恩怨,即按規章辦事,又刻意教育表哥一番為人的道理,叫表哥今後痛改前非,早日堂堂正正做人,然後把伯父、伯母從廟中接回村裡安頓好,並照顧他們度過餘生。
這真是心善、心惡,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心善、念正自有助,大路朝天越走越寬;心惡、念邪定有報,生命之路越走越窄。
財神與土地
土地爺終日為善男信女排憂解難,忙的焦頭爛額不可開交。一日,偶得清閑,出來長吁了一口氣,就在此時,看見天上有財神座下的散財童子正在往人間散放金銀元寶。他仔細觀看,卻見那金銀元寶都落向財主、富人家裡,普通人家特別是窮人家一個都沒份。他看在眼裡,惱在心裡,想到一切都是財神的過失。於是施展法術,飛上天界去找財神理論:財神有嫌貧愛富之嫌。
土地來到財神座前,把自己所見所想一股腦倒給了財神,一腔怨氣甚是不快。財神聽後開口大笑:「哈哈,原來如此!」又道:「土地別急,跟我來。」
財神領土地來到南天門,叫土地專心向人間俯瞰。財神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元寶,拋向下界。只見那錠銀元寶從空中徐徐落下,正好落到一條大路中央。不一會兒,從遠處走來一群運送貨物的車夫,每人推一輛車。當他們快到那元寶所在地時,突然其中一人大聲叫道:「夥計們,我們把眼睛都閉起來,看看哪位跑的快!」其他人大聲應和:「好啊!」於是這群車夫架著車子,閉著雙眼,向前狂奔起來。其中一人的車軲轆正好碾在那元寶上,把車子顛起老高,他也不睜眼瞧,而是大叫一聲:「好大的一塊石頭啊!」
土地看的心裡那個急啊:你們幹嗎不睜著眼呢,咳——
然後,財神又將那錠元寶埋在路旁的一棵大樹下。稍過一會兒,只見一穿著華麗的男子騎著高頭大馬急馳而來,奔至大樹旁,勒馬停住,快速下馬,將馬拴到樹上,到背人處解手去了。但見那馬一個勁的用腳刨地上的土,不一會兒,便把財神埋在土裡的元寶刨了出來。那男士解手回來,剛要上馬時,卻發現了地上的大元寶,拾起來,撲了撲大元寶上面的土,將其揣到懷裡,上馬賓士而去。
土地看著看著,心裡的那股怨氣消失了,一臉愧疚的樣子,面向財神。財神見狀,大笑:「土地,明白了吧,天意如此啊!」
這正是:「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捨身崖的故事
泰山上有個捨身崖,關於其名稱的來源,各有其說,不過在民間卻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山腳下一戶人家爺倆相依為命,父子都老實本分,樸實厚道,為人善良,只是後生的脾氣很倔強。因為家境貧寒,後生一直未娶。
這一年,年關將至,爺倆趕赴集市辦點年貨,忽見前面人群簇圍,但聞唏噓憐嘆之聲。父子倆過去一瞧,只見一個長相清秀的姑娘眼角掛淚跪在地上,面前「賣身葬母」幾字赫然入目。寒冬臘月,衣衫單薄的姑娘凍的瑟瑟發抖。
看到此情形,爺倆頓生憐憫之心,想家中親人離去之時,自身一貧如洗,在好心人的相助才得以安葬。於是,爺倆拿出僅有的微薄積蓄,放在姑娘面前轉身就走,姑娘起身追尋爺倆,人群熙熙,倆人已不見了蹤影。好在有人認識爺倆,告訴了姑娘,姑娘銘記在心,回家葬母去了。
一日,在村人的引領下,姑娘尋上門來謝恩,欲兌現賣身之約,爺倆不肯答應。村中長輩者聞之前後,慨然做媒,撮合佳緣,後生與姑娘遂拜了天地結為夫妻。
當年年景不好,村人多有結伴異鄉做工,後生亦隨前往。一年的光景過的也快,又到寒冬,大爺的腿受過風寒,今年好似更重了,媳婦看在眼裡,自己先把被窩暖了再讓公公去睡,公公不勝感激。
不料,村人心術不正者由此傳謠,說媳婦不守婦道云云,風言風語很快就傳開了。不久,謠言也傳到了後生那裡,後生忍受不了如此污名之辱,不問青紅皂白就決意休妻。
這一日,先回來的人告訴說後生明日就到,並暗暗告訴大爺兒子欲休妻之事,媳婦也細細聽到了。
良緣途上現坎折,烏雲遮日風雨來。公公好生愁苦,想那兒子如此無福受這姻緣,想到傷心處,啜泣哽咽。
媳婦這裡,陡增磨難,何去何從,兩全之策難有,思量前後,主意定下。媳婦勸慰公公不必如此難過,並告訴公公,明天丈夫到家,告訴他若相信媳婦是清白的,就在日落之前到某崖那裡來找。
第二天,兒子到家,欲責問妻子,大爺告訴說媳婦上山了,並督促兒子去找媳婦回來。兒子認為媳婦是做個樣子以逃脫責問,犟勁上來,生著悶氣,不聽父親的話,大爺痛心疾首。
等犟勁慢慢下來,兒子也開始擔心起來,於是這才趕忙往山上趕去。盤迴立陡,山勢彎折,日頭一點點在逼近山頭,後生急急上趕,等後生轉過山彎,趕得上來,正好日頭將將隱沒山頭,卻見一個身影從崖上縱身而落。後生大喊媳婦,卻也遲了。 但見那身影落到半空,忽然仙鶴出現,托住媳婦,媳婦在五彩祥雲的映照下,由仙鶴載著向那雲端飛去,逐漸消逝了。
後來,為紀念媳婦捨身取義,人們把這個崖起名叫捨身崖。
思德橋的故事
在豫北淇縣城北幾公里處,有一座思德橋,幾百年來,關於這座橋在當地百姓中曾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那是宋朝仁宗年間,中原地帶民風淳樸。有一年正逢朝廷開科大選,相州(今湯陰縣)書生李牟騎著一頭驢到京都汴梁趕考,過了碧水悠悠的淇水,臨近中午他來到一個小河旁。
忽然,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時飛來一朵紅雲,在頭頂上「喀嚓嚓」打了個響雷,天空中頓時陰雲密布,劈雷電閃下起白狀雨來。書生忙從背上取下油紙傘,還沒等他撐開遮雨,卻又雲開雨散,露出了太陽。正驚異間,突然聽到前面橋上有人喊:「雷擊死人了!雷擊死人了……」
書生李牟忙催驢向前,果見石橋上圍了七、八個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靜靜的躺在那裡,已經沒有一點氣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正給老者放下綰起的褲腿。
「天理何在呀!」一個老太太在一旁哭泣著,「一輩子修橋補路,到頭來落得這樣一個下場。」
「哎,……,」其他人也紛紛搖頭嘆息。
「怎麼回事?」李牟好奇的問圍著的人。
「唉!士子呀!趙石匠這輩子行善積德,我們腳下的橋就是他費了十年時間築起的,沒曾想一個月前剛建好,就……」。當地人很尊崇讀書人,忙回答他。
李牟心裡一陣激動:難道真象人說的好人不長壽?正沉吟間,這時有人讓他給死者提幾個字,他二話沒說,拿出筆硯,略一沉思,便在老者左臂上寫下一行字:行善不好作惡好。寫完頓覺不妥,旁邊的人也唏吁起來,於是又在老者右臂上寫下:行善更比作惡強。然後才與眾人道別,往京城而去,一路上心情上下不定,滿腦子都是做人行善好還是作惡好的事。
二日後李牟到了京城,找了一家旅店住下,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他洗漱完畢,獨自一人出店在京城裡閑逛。京城果然是熱鬧非凡,由看不完的繁華景象,他正忖思間,街道上幾匹馬迎面而來,上面幾個官兵口裡喊著:「出皇榜嘍!出皇榜嘍……」縱馬呼嘯而去。
李牟舉目望去,果然有一堆人在那裡看皇榜,只見裡面有一個舉子模樣的人高聲朗誦著:「……三日前太子臨世時,左右胳臂上各有一行字跡:行善不好作惡好,行善更比作惡強。……今遍尋各位奇能異士,前來解朕心迷,撕其皇榜知其前因者朕定然……」
李牟大驚:天下竟有這等奇事,若不是這兩日親身經歷,是萬萬難以使人相信的。於是他毫不猶豫的揭下皇榜。在金殿上,他向仁宗天子詳述了兩天來自已的所見所歷,仁宗讓他寫出那兩行字讓兩班文武大臣核對筆跡,果然分毫不差。於是又派快馬去訪,打聽到那趙石匠剛剛下葬。仁宗不再疑慮,隨即加封李牟為本科第三名探花,衣錦還鄉。
李牟回家路過那座石橋,專門停下官轎,給那座橋取名為「思德橋」,並把自已知道的故事講給村子裡的人聽,告訴人們趙石匠一生積德,死後轉生帝王之家。所謂天理昭昭,善惡有報,讓人廣傳這善果之事!
這故事在當地一直流傳至今。
財主與乞丐
清朝年間,有個財主,外號朱八頃,綽號朱大善人。說起此人,方圓幾百里都知其名號。
朱財主的善績,當地老百姓有口皆碑,人人稱頌。他家的門旁經常拴著三匹牲口,特意供當地有困難的百姓免費使用。使用時間短,用完送還即可;使用時間長,該喂的時候餵食就行。還有許多這裡就不一一敘述,這裡說的是朱財主跟一個乞丐的故事。
有一個乞丐得了重病,奄奄一息之時,被路過的朱財主發現了。朱財主二話沒說把乞丐背到家裡,請來行醫郎中為其診治,並派下人呵護。過了一些時日,乞丐一切好利索後非要走時,朱財主又拿出一弔銅錢送與乞丐。但見那乞丐感動的伏首叩拜,象搗蒜似的,嘴裡一個勁的說,「朱大善人啊,我忘不了您,我要報答您,我要還您的大恩!……」圍觀的人群中有人不理解:一個乞丐怎麼能報了財主的恩呢?還別說,沒過幾年,這乞丐的話還真的應驗了。
時光如梭,好幾年過去了。這時,朱大財主經營起了販賣硫磺的生意,就是從外地購買硫磺再在本地出售,從中盈利。
一次朱財主販運的硫磺連車夫在正定府一帶,被官差強行查扣了。正定知府是個貪官,他要朱財主交罰款贖回一切。當時,朱財主身無分文,急的沒有辦法,在街上亂轉。正在走投無路之時,一個乞丐來到朱財主面前,向其恭身作揖、問安。當朱財主認出了該人就是當年救濟過的乞丐,又要從身上口袋裡掏錢施捨時,才想起自己已是身無分文了,他嘆了一口氣。乞丐問他為何嘆氣,他不說。後來經乞丐一再詢問,朱財主不得已才說出實情。乞丐聽後,先叫朱財主放寬心,不要著急,說可以幫他將事兒擺平,然後又給他找了一家旅店住下,才離身而去。
三天時間,只見那乞丐領著一幫乞丐把被貪官查扣的那批貨物和車夫完好無損的送到了朱財主所下榻的旅店。朱財主覺的奇怪,問其原由。那乞丐起初不願說,在朱財主的追問下,無奈才道出詳情。
當年這乞丐被朱財主搭救後流落到了正定府,他用朱財主施捨的銅錢慷慨救助有大難的窮人,當地的叫化子們非常敬重他的壯舉,一致推舉他做了當地的乞丐頭領。這次朱財主落難,他一呼百應,都願為朱大善人出力,為他們的頭領報恩。
在當時,富人不好找,叫化子還能難找?一划拉就是成百上千,四面八方的叫花子都來了。時間不長,就把正定知府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起初,那知府還蠻橫,雙方僵持起來,各不相讓。到兩天多的時間,有的乞丐餓倒下了,還是不達目地誓不罷休,隨著餓倒下的乞丐越來越多,可把那知府嚇壞了。他曉得其他人鬧事都好辦,惟獨叫花子鬧事難辦,沒油水可沾,還得倒貼。沒辦法只好自認倒霉,遂了叫花子們的願,乖乖的放了被扣押的朱財主的貨物和車夫,又出錢給叫花子們做了賠償。
從此,朱大善人的善績和乞丐報恩的故事就在當地流傳開了。直到現在,當地的老人們談起來仍是津津樂道、饒有興趣呢。這正應了世人常講的幾句話:
為人不做虧心事
半夜不怕鬼叫門
為人行善做好事
遇難呈祥富伴行
TAG:民間故事會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