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日本學者拍攝的努爾哈赤興建的關外三京-興京老城歷史圖片
明代末年,長期居住在遼東地區白山黑水間的一個少數民族一女真族勃然興起。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征戰活動。在統一女真、建立後金政權的過程中,在今遼寧撫順新賓老城、遼陽新城、瀋陽老城區先後建造了興京、東京、盛京三座都城,史稱「關外三京」。
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先父「遺甲十三副」開始統一女真的征戰。在這一過程中,為鞏固勝利成果和進一步擴展自己勢力,於煙筒山(灶突山)山下修築了佛阿拉城,俗稱「舊老城」。舊老城成為努爾哈赤起兵興王的肇基之地。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努爾哈赤將根據地遷移到五里外的赫圖阿拉,興工築城。清王朝定鼎北京後,將赫圖阿拉稱為「興京」。赫圖阿拉城是清入關前的第一座都城,又稱「老城」。赫圖阿拉城建在蘇子河和二道河匯合的台地上、結構為內外雙重城。努爾哈赤在這裡登基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
20世紀早期,為了給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打前站,日本的學者打著學術的幌子在中國東北展開了詳細、具體的地理、歷史、文化調查,收集了大量詳實的數據資料。時過境遷許多歷史遺迹已經消失,現在這些資料也成為我們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的窗口。今天我們首先看看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等在1909-1916年拍攝的努爾哈赤修建的興京老城即赫圖阿拉城的歷史圖片。
興京老城即赫圖阿拉城,為滿語,意為「橫崗」,位於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東4公里蘇子河南崗的橫崗台地上。全城依山而築,三面環水,一面靠山。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努爾哈赤將都城由佛阿拉城遷至赫圖阿拉。赫圖阿拉成為滿清入關前的第一座都城。1603年(萬萬三十一年)建成內城,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在內城外築外城環繞。內城形狀近似長方形,面積約2.5平方公里、城牆底部寬十丈、頂部寬三丈,高為十丈。內城設有四門,兩座東門,一座南門和一座北門。外城周長9公里,設有九門.南三門、北三門、東二門、西一門。內地勢南高北低,四周是土石雜築的城牆。內城居努爾哈赤及其眷屬。外城居精銳甲士,內城西北高台上建有「汗宮大衙門」,又稱「尊號台」,俗稱「金鑾殿」。是努爾哈赤起居和處理軍政事務的場所。以汗宮為中心,東西兩側建有八旗衙門。內城地勢較外城高,站內城之上可南望舊老城。清王朝定鼎中原後,將赫圖阿拉城稱為「興京」,意為興起、肇興之城。
興京老城城內
興京老城努爾哈赤居住地
興京老城土城外牆
興京老城土城空壕
興京老城土城衙門西眺
興京老城土城北門
興京老城土城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