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子彈簡訊,老羅的自嗨

子彈簡訊,老羅的自嗨

子彈簡訊最近榮登各大應用商店的下載排行Top1,於是我跟風體驗了下。

「聊天」和微信的交互模式區別很大,初次使用需要主動適應它。我的產品小夥伴說她試用之初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臉懵逼」…

先說說個人認為可圈可點之處

(兩條都在聊天板塊)

1.語音轉文字挺方便

語音能夠實時轉換為文字,並且可以快進/快退聽取語音消息。

語音收發不好用,是微信被吐槽的比較多的功能之一,微信並沒有著急改進這個有多方面原因,不贅述。

不知看到突然冒出來的對手優化了語音收發,會不會給微信帶來靈感。

2.引用功能

如果兩人聊天常常話題說岔,引用還挺能解決問題。類似微博等app里的「回復」。

下面我要開始吐槽了…

一.....

為了幫你回憶起你加的某好友是誰,子彈簡訊做了許多「貼心」的小幫助。

1.看對方的歷史頭像

這個功能神奇之處在於,我特么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歷史頭像,而對方能看到,而且他可以選擇我的頭像,而我自己別說想去清空歷史頭像了,甚至連查看權都沒有…

這個功能的邏輯起點是「備註圖片」和「備註文字」沒啥區別嗎?(區別大了好嗎)所以如果我手滑上傳了一張非禮勿視的圖做頭像,這輩子都別想洗白了么?…

解決辦法可能是多上傳點頭像把歷史衝掉?懶得試了…

2. 「這是誰來著?」

你和對方對話的頭幾句,會永久保存。

如果你一開始腦抽叫了對方一句「小寶貝」,同樣可能這輩子都洗不白了,無論對方的現任是誰,Ta可能需要接受一輩子的拷問…

刪了好友、刪了對方電話號碼,再加回來都洗不白,試過了。

二.....

作為一個主打效率社交的app,在一級頁簽里放了個「資訊流」板塊已經很討厭了,而且還貿然整合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的資訊強推給用戶。

於是,在並不知道我對新聞的口味偏好時,它推送給我的內容引起我的強烈不適:

「國際」分區里就是些花邊新聞+擦邊球+物化女性的標題黨內容…我真的…(本身就因為類似原因,我一直不用今日頭條)

不管你跟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有啥合作關係,能不能考慮一下你們雙方的目標用戶是不是重合的?

如果重合度有偏差,能不能著重考慮一下用戶初次使用的體驗感?(子彈簡訊只給了我幾個我不怎麼感興趣的標籤讓我選)

微信里公眾號一開始是空的,隨後用戶自己做加法,關注自己想要的內容,而子彈簡訊讓我在閱讀的一開始就放棄了(簡直是讓我在矮子里調個高的,寧缺毋濫不好嗎)

所以,可能子彈簡訊並不適合我。

那麼,它是給誰用的呢?

簡單總結子彈簡訊的幾個特點:

聊天很便捷,包括:

列表就能快捷回復消息

語音轉文字

稍後處理

互傳的文件被收集

回憶對方是誰很便捷,包括:

隨意看對方歷史頭像

永恆保留與對方的最初對話

刪了好友再加回來,保留的最初的對話不變

看資訊太便捷了,包括:

你肯定愛看新聞,分一個版塊給你。

你肯定愛獵奇,擦邊球新聞收下。

這些功能 有些的確顛覆了主流社交app的交互邏輯,然而我作為一個普通人表示適應無能,尤其頭像、資訊流。

大概,子彈簡訊是給老羅這種非常非常忙的人量身打造的,他們忙的沒時間打字;事物繁瑣到經常忘事,從而需要標記「稍後處理」;社交圈極廣人是誰都記不住,從而需要昵稱/頭像/起始對話三重備註;沒時間看新聞所以只能從「資訊流」里快速汲取社會信息。

一切以所謂的「效率」為標準。

子彈簡訊的很多功能,都有種顧此失彼、用力過猛的味道。可以說非常,非常自嗨了。我都能腦補老羅擼起袖子親自當產品經理時的畫面…

交互細節上的毛病,就不一一挑了,畢竟產品初生有諸多不完善。只應要求舉一個例子……

今天說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限潔癖 的精彩文章:

TAG:有限潔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