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總缺糧?2個字揭露真相

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總缺糧?2個字揭露真相

說起諸葛亮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以神機妙算,用兵如神著稱,是三國時期蜀國戰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再加上《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描述,幾乎是神通廣大,足智多謀的神人,讓諸葛孔明的形象深入人心。不僅是後世所敬仰的名著,歷史上的諸葛亮也的確如此。他敢於為蜀漢效力,多次為劉備出謀劃策,在幾年的時間裡對實力強大的曹魏持續用兵,向世人展示了他不凡的智慧與用兵才略。但聲勢浩大的北伐卻接連折戟而歸,原因並不在於諸葛亮本人,而是蜀國的國力。史料記載表明:當時的蜀漢人口僅僅有不足100萬,但軍隊就有10萬,各類政府官員有4萬,從事生產的人口卻遠遠不足。形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蜀漢從始至終都以軍事為優先發展方略。

「兵力之謂力耗,既養兵之艱難,何為數百年之戰國七國不見誰出現缺糧的現象?」這個時候就有人會說,戰國時期,各國打了幾百年的仗,為什麼沒有見到一個國家內部崩潰呢?其實在時間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從公元前453年至公元前221年,近兩百年的時間幾乎年年有各類大小戰事,戰爭所造成的傷亡也不計其數。我們不妨就以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韓國為例,《戰國策》記載說「精兵二十萬,廝屠十萬」。周邊大國虎視眈眈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由此不難看出韓國雖國力弱小,生產力低下,但卻擁有30萬人的軍團。回過頭來,我們要知道三國時期的蜀國與韓國相比則是大象見螞蟻,而且蜀國擁有大糧倉成都平原。

但韓國的兵力,卻讓後世的吳蜀兩國而不及。這個時候我們心中不免沒有疑問,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總缺糧?2個字揭露真相,這便是兵制。其實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實行全民兵役制,這種兵制也是為了適應當時戰事頗多的局勢。每逢戰爭爆發之前,所有適齡男子都要上前線打仗,戰事結束就都回家種地,這樣可以極大增加糧食儲備量。而三國時期實行的是職業兵制,軍隊與後方生產的農民互不相干,導致和平時期,糧食儲備量也不多。正是由於職業兵不參與農業生產,所以很早看出利弊的曹操,在自己的地盤上率先實行屯田,因此使魏國一開始就國力強盛。

而蜀漢卻在很晚才意識到這一點。等到蜀漢看出端倪,曹魏早已經兵臨城下。最後,筆者認為,蜀漢由於特殊的地理原因,地勢起伏極大。蜀道之艱難,造成了糧草運送十分困難。每逢戰事,後方補給線被拉長,很難跟得上前方軍隊行進的速度。其實蜀漢並非十分缺糧,而是要從蜀中長途跋涉運糧去給千里奔襲征戰的軍隊,但運糧也需要人力。相比較魏國,就在家門口作戰,補給十分便利,從這個方面上來說,蜀國最終滅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岳飛一生中最大的恥辱,原配妻子先後改嫁2人,卻生下一抗金猛將
歷史上最富有的商人,家產高達6000億,卻因此事差點被朱元璋斬殺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