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走近大山深處航天人:為火箭騰飛,甘與青山塔架作伴

走近大山深處航天人:為火箭騰飛,甘與青山塔架作伴

來源中國軍網

【身邊航天人系列報道三——「特燃」:李付生的十年芳華】

十年,一束光能從太陽走到天狼星;十年,一棵樹能從幼苗長到參天;十年,他為提高發射場特燃特氣保障能力不懈攀登……

8月25日7時5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

長征火箭能夠托舉衛星成功升空,火箭特燃特氣加註人員功不可沒。李付生就是「特燃」群體中的一員。

李付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保障部工程師,10年前大學畢業後來到中心,開始從事特燃特氣加註工作。

一次作業,一個加註泵參數突然出現異常。緊接著,隔壁加註洞內的機器也傳來異響。經過短暫溝通,他果斷下達「手動啟動備份泵」指令。

李付生在加註指揮間工作場景。王玉磊

事實證明,他的處置完全正確,加註如期完成。

任務結束後,李付生進行了幾十次故障重演。通過模擬試驗與數據比對,終於查明故障原因,並向上級提交了調查報告。

「航天發射絕不允許有任何意外。」李付生說。

加註是一個危險崗位,液氫是一種危險燃料。當液氫濃度達到一定值時,一粒米從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地後產生的能量就能將其引爆。

李付生與同事正在檢查推進劑防護裝具。王玉磊

2011年,李付生接手發射場特燃特氣保障主管工作。

「當時發射所用的液氫主要從外地運輸,數千公里跋山涉水運送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各個環節隱患很多。」李付生詳細梳理情況並上報中心。最終,上級採納他的建議,在發射場附近新建液氫廠。

液氫廠生產逐漸步入正軌後,他還與有關方面反覆磋商,解決了液氫供應模式、產品定價等一系列難題,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液氫保障機制。

這種成熟的液氫保障機製成功應用到文昌航天發射場,為長征七號和長征五號火箭成功首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提供了穩定的燃料保障。

2012年初,李付生接到常規加註控制系統改造項目的任務。此時,上級要求在風雲二號07星任務發射後將新設備接入系統。任務間隙時間僅有15天,且橫跨春節假期,施工周期非常緊張。

面對困難挑戰,李付生沉著應對,將大量準備工作安排在不影響任務保障的前提下提前進行。在衛星發射任務結束後,立即組織調配各方力量和資源集中攻關,最終提前完成項目,順利投入後續發射加註任務。

為此,李付生榮立二等功一次。

任務成功後,李付生與女兒在發射工位前留念。王玉磊

7年來,李付生負責的50餘次特燃特氣保障任務中,沒有出過一例燃料品質不合格的問題,沒有出現一次籌措不及時的情況,沒有發生一起安全管理責任事故。

近年來,李付生先後參與完成了對發射場常規加註輸送系統、升降溫系統、低溫加註管線系統等主要裝備的更新和改造工作,通過更新換代消除了部分設備陳舊老化的隱患。如今的西昌發射場,綜合實力已躋身世界發射場強者之列。

「我的十年,有近三分之二時間是在溝里的發射場度過的。與青山塔架作伴,有幸參與和見證發射場的十年發展,我的青春便沒有時光虛度。」李付生說。望著火箭那道劃破長空、直刺蒼穹的絢麗尾跡,李付生對未來的十年更加憧憬。

因為熱愛,所以堅守;不忘初心,不懈奮鬥。作為航天科技工作者,李付生懷揣著宏偉的報國夢想,選擇了在大山深處隱姓埋名、日復一日地堅守下去。他的身上散發著航天人獨有的質樸與平凡,詮釋的是以苦作樂、愛崗敬業的人生哲學。今天,中國航天事業走在世界前列的背後,無不凝聚著更多像李付生一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付出和汗水。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伊朗提前軍演,強力回擊制裁
空軍多機種交替起降,看官兵如何保駕護航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