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如何將畫面石組合玩得有趣又夠雅
《寶藏》雜誌第3期上介紹了清代的畫面石賞玩奇書《石畫記》。其實這本書里的畫面石,除了名字好聽外,組合方法也挺有啟發意義。
一
組合自己的回憶錄
舉一個例子:我們今天最常見的小品組合題材應該就是「春夏秋冬」了。這種組合一般是四塊石頭,分春、夏、秋、冬四景。很定勢,玩不出太多新花樣來。《石畫記》里雖然也用這個主題,但比單純的四景又要更有趣些。
其中阮元之子阮福所集的一套四季組合最特別。它由四塊大小相近的大理畫面石構成,春日的畫面是「春山睡綠,湘煙疊疊,煙痕宛然有欲銷之意,用子厚句題之曰『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題名為《湘煙春霽》。夏日則為《溪雲初起》,秋日為《華岳秋晴》,冬日為《寒江雪浪》。既是獨立的四景,也是分鏡的詩意。
不過到這裡,還可說是常見思路。接下來收藏者就寫詩將這四種景色串成一篇「遊記」。原來這不單是四種美景,更是他青年遊歷時的故事。分別是春天在華陽乘船,夏天在端溪避暑,秋日登高挹爽,還有在自己家鄉的金焦山看驚濤拍磯的場景。轉眼一望,此時已隨父遷居雲南,四季如春,再也見不到當年的霜雪。心中固然想把那些場景畫出來,可惜繪畫並非他所擅長的東西,所幸得到了這四個石頭,能讓他重溫當時的美景。
那個年代沒有相片,更沒有視頻。而且就算能畫,也畫不出腦海里那種連續性的、抽象意態的美感。這四塊石頭的虛幻之美,代替了「相片、視頻」的功能。串在一起,又變成了自己生平的「回憶錄」。
如此一來,組合就不止是畫面的組合,也是人生軌跡的相簿,比起徒有形象的組合,要耐人尋味得多。
二
收集不同的天氣
另一件有趣的組合叫做《四雨圖》,這是現代賞石比較罕見的主題了。既然叫做《四雨圖》,那麼描寫的自然是天地間四種不同的雨:
「其一曰層山煙雨,具疊嶂之勢而皆為煙雨所罩。」
「其二曰晦岩雷雨,乃高岩書晦烏雲下垂如有雷雨。」
「其三曰霞天急雨,山外霞色不透山內,則白雨斜飛痕痕迸露。」
「其四曰翠峰疏雨,上方峰色晴翠,峰腰則疏雨下注,洒淅有紋。」
這種思路簡直清奇動人!煙雨、雷雨、急雨、疏雨,看似都是下雨,然而快慢、輕重、大小截然不同。現代的組合,組的多是靜態形象。但這一組,組的是「動態」,是不同的「力度」,這就顯得很別緻了。同時這個組合又有一個隱含的主題在內,就是下雨時的山峰。煙雨對應層山,雷雨對應高岩,急雨應照山外霞光,疏雨對比峰頂晴光。四雨對四峰,味外有味,趣上增趣。
三
組合同一種心境
同樣別緻的還有《曉色月色圖》,這兩幅畫面出眾處在顏色。
「曉色」指的是石頭畫面上春天曉晴的初白色。這種白色不同於慘白或者純白,它略有灰的調子婉轉地過渡成朝霞的紅色,讓人想到含著水汽的早春天邊的晴光;而「月色」指的是畫面石中「白色帶淡黃之色」,這種黃色比明黃更淡、更羞澀,恍如宋詞里寫的「滿地淡黃月」(這月色二字捉摸不定,就是有心繪畫,也難以落筆)。
如果說今天我們常常看到的「十二生肖」「春夏秋冬」「米芾拜石」等組合,其實集的都是形象,那麼這套組合集的就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氣氛」「感覺」!以初日對應初月,果然如收藏者所言:「靜氣向人」,真是無上妙品。
四
編纂「名人畫冊」
中國曆來有「詩是有聲畫,畫乃無字詩」的說法,詩情與畫意是相近的,都在傳遞被提煉了的情緒。而石頭比詩畫更妙的地方,在於它落筆無痕,特別抽象,也特別概括,有時竟能一網打盡詩畫所要傳達的意趣。
一組《肖「宋四家」畫》中的宋四家,指的並不是書法里的宋四家,而是像宋代的王詵、范寬、夏圭、馬遠四位畫家的作品。此四人都擅山水,而這四塊石頭恰好也是不同畫法的山巒圖景。於是收藏者想起了一個巧點子。明代人不是喜歡裁剪宋畫的局部圖像,然後編成集錦小冊么?那麼我也將這四方石頭編成我的集錦小冊,蓋上印章,成為一組。這種玩法,又像詩冊,又像畫集,還是石頭組合。詩、畫、石三者聯袂,文化屬性的溢價大大提升!
除此組合外,作者還有《集詩畫冊十二幅》(這便不光是仿古人畫了,還有仿古人詩句當中的意境)、《仿古山水小冊十六幅》《仿宋元八家四時集錦八幅》……
有人說過,好的組合石要1+1大於2。那麼更有故事、更有尋味空間的組合,可能使玩味空間指數性增長。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只可以收集千篇一律的老套主題,我們也可以集出自己的「回憶錄」,集自己的「名人畫冊」,集一種動態的對比,甚至集「自己對於流動情緒」的感悟……雖然賞石並不是以「仿古」為上,但這些傳統文人的好點子,傳承到今天,或許依然能給賞石愛好者們一些有趣提示。
文章轉自《寶藏》2018年第8期
編輯:一石尚悅
TAG:一石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