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講真,博士就那麼不招人喜歡?

講真,博士就那麼不招人喜歡?

原標題:講真,博士就那麼不招人喜歡?



編者按

博士們的大致狀態到底是什麼樣?如果這個群體真的有擰巴的地方,擰巴在哪兒?


這陣子刷屏的新聞里,博士們可沒閑著。先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夫妻在節目里「挺沒教養」地怒懟導師郭德綱,以自創的公式相聲登台,沒能過關卻一懟成名。然後是一山東男子在高鐵車廂不按座位號乘坐,還在「霸坐視頻」里挖苦諷刺,不屑一顧的樣子實在醜陋,隨後被網友發現,他竟然還是畢業於韓國某高校的博士。


其實,這些人身上都有其他的社會標籤,比如某企業法人,某公司創始人,但負面消息的病毒式傳播都仰仗一個關鍵詞——博士。


我們當然不會天真的認為,博士群體都是《生活大爆炸》裡面智商高情商低的謝耳朵的樣式,但也不同意社會新聞中,「博士」噱頭式的大眾觀感。所以問題來了:博士們的大致狀態到底是什麼樣?如果這個群體真的有擰巴的地方,擰巴在哪兒?


《經濟學人》的一篇名為《為什麼讀博士通常是浪費時間》的文章揭露了一些事實。


首先,博士生滿意度普遍較低,這是得到統計數字支持的。更文學性的表達,就是把博士的工作描述為「奴隸勞動」:每周七天,每天十小時。他們是廉價的、可支配的、具有高度積極性的勞動力。耶魯大學的研究生助理,每年教學九個月可以掙到20000美元,而美國全職教授的平均工資是109000美元。


除此之外,博士群體面臨的真實問題,還包括如下:


隧道視野

博士被訓練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日復一日地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他們可能最終成為了專家,但也對其他事情知之甚少。作為一名博士,他們被訓練用特定的方式去分析事物,然而,這種方式或許對研究有好處,但對現實生活沒有多少好處,甚至帶來問題。換句話說,他們接受的教育很可能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帶來強烈的偏見。


孤獨和失敗感


進行高度專業學術研究的人,都進行著孤獨的工作。很少有人能真正搞懂他們從事的是什麼,在哪裡工作。


久攻不下的難題會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經過數周甚至數月的努力,可能得到的只是負面結果,必然讓人沮喪。每天你都必須強迫自己達到某些「里程碑」,比如完成多少頁的文章,做完某個試驗,讀完某個章節……這些「小小的勝利」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你,但還是無法逃避總體上「未能完成」的失敗感。


精神疾病


由於壓力導致這個群體有更高概率罹患抑鬱症和其他類型的精神疾病。抑鬱症、失眠、飲食失調、酗酒、自殘……睡袋藏在實驗室的長凳下面,這是常見的事,也被人們普遍接受了。


就業憂慮


新博士生畢業找不到工作是很普遍的現象。職業中心的調查顯示,麻省理工學院30%-40%的博士畢業生,都不能立刻開始真正的下一步。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如此的專業化,以至於畢業生很難找到匹配的工作。

經合組織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獲得學位五年後,斯洛伐克超過60%的博士生,比利時、捷克、德國和西班牙超過45%的博士生仍處於臨時合同。在德國,13%的博士畢業生最終都是從事低級職業。在荷蘭這個比例是21%。博士生的產出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學講師的需求。美國在2005年到2009年間頒發了超過10萬個博士學位,而同一時期只有16000個新的教授職位。博士的供應過剩了!


二戰後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美國大學一馬當先,從1970年代以來,美國的年博士產量翻了一番。其他國家也在迎頭趕上。在1998至2006年間,所有經合組織國家的博士學位增長了40%。墨西哥、葡萄牙、義大利和斯洛伐克的博士增長最快,甚至在年輕人數量減少的日本也增加了大約46%個博士學位。


好消息是,博士畢業生至少比擁有學士學位的人掙得多一點,一項針對英國人群的調查顯示,博士生的收入溢價是26%。但從成本——收益來衡量,博士學位對於多數人來說,可能仍然是一個糟糕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歐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進行時間管理的人,其實都是最浪費時間的人

TAG:中歐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