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實版「機器貓」,會讓你變成學霸嗎?

現實版「機器貓」,會讓你變成學霸嗎?

1902年,貝爾曾經說過,「我不知道有哪個科學家曾對青少年情感做過仔細的分析」。考慮到當時連青少年的肉體都沒人關心,甚至還有許多未成年人從事著諸如清掃煙囪之類的可怕工作,他們的情感被忽視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今天的情況當然要好很多,至少成年人普遍承認未成年人需要陪伴,雖然能不能抽出時間是另一回事。最近,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兩位研究者試圖分析,有機器人陪伴時,青少年是否會更愛閱讀。

萌萌噠大眼機器人 Minnie,不過它的「眼睛」其實是下面帶紅圈的攝像頭。圖片來源:

SCIENCE ROBOTICS

他們設計了一款名為 Minnie 的機器人,想看看10到12歲的少年在家中閱讀時,它的陪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Minnie 的結構頗為簡單,它有一個小小的軀幹和大大的腦袋,有攝像頭、話筒和音箱,還有能夠閃爍的 LED 小燈,可以模擬眨眼。Minnie 能夠記住少年的名字,可以在他們大聲朗讀時給出評論,也可以從預存的600多條語句中隨機挑一些播放。

研究結果是積極的。雖然 Minnie 的功能算不上精巧,不少少年抱怨它有時「令人沮喪」,但他們確實都表現出對閱讀的興趣和對 Minnie 的喜愛。不過這項研究還有個有意思的結果:沒有機器人陪伴的對照組少年們,也挺喜歡看研究者提供的書。

因此研究者的結論是,對少年們來說,無論有沒有機器人的陪伴,這幾次閱讀都是積極愉快的,並且有助於掌握閱讀技巧。不同之處在於,機器人的陪伴還使閱讀變成了有意義的社交活動。機器人陪伴、互動的孩子更願意大聲朗讀,而沒有陪伴的孩子傾向於抱怨說這樣很傻。

機器人會成為兒童的好夥伴嗎?圖片來源:misterdna/youtube

其實這不是人們第一次研究機器人的陪伴作用。之前有研究證實,帶有社交功能的機器人能夠提升學前兒童的辭彙量;另一項研究發現,毛茸茸的海豹機器人 Paro 能夠給痴呆症患者提供安慰,還成為了合法銷售的醫療設備。不過,還很少有人研究社交機器人走進家庭的場景。

說到底,對這類機器人的需求,終究來自於孩子渴求的父母陪伴。上世紀五十年代,心理學家哈洛做過一項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研究者將剛出生不久的小猴子從媽媽身邊帶走,改用兩種「假媽媽」陪伴它們:一種用堅硬的鐵絲造就,可以提供奶水;另一種是軟布做成,只能提供觸覺撫慰。結果小猴子們紛紛依偎在軟媽媽身邊,只在飢餓時跑去喝幾口奶水。至於那些沒有軟媽媽陪伴的小猴,要麼表現出膽怯,要麼表現出過分的攻擊性,總之都不能很好地融入猴群。

哈洛的實驗中,小猴子更喜歡「軟媽媽」。圖片來源:brainpickings.org

這項實驗因為它對小猴的非人性對待而飽受爭議,但它的結論卻很清晰明了:小猴渴望陪伴,也需要陪伴。哈洛希望藉此說明,人類的孩子應該也是同樣渴望陪伴的。也許正因如此,當有 Minnie 陪伴的時候,甚至當沒有 Minnie 而只有書本陪伴的時候,孩子們都會過得更加快樂一些。

Minnie 並不是個設計精巧的機器人。如果孩子能夠自己挑選,很多孩子大約會選擇哆啦A夢那樣自帶四維口袋的機器人。但問題的核心也許並不在於機器人有多少複雜的功能。哪怕只是單薄的程序,也總好過無人陪伴的孤獨。

畢竟,有誰數過大雄的爸爸媽媽陪伴過他多少時間呢?

圖片來源:《哆啦A夢》

編輯:張帥琰

果殼少年

ID:guokr_junior

果殼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的知識產品

還不快關注一下!

雖然還不能評論

但你在後台的留言我們都看得到

當然還有你的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少年 的精彩文章:

連skr都收錄的詞典,以後玩梗就靠它了!
如果給你一個AI,你最想讓TA做啥?

TAG:果殼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