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匯川技術:小業務強平台助力業績提升 「雙王」初現曙光

匯川技術:小業務強平台助力業績提升 「雙王」初現曙光

8月18日,匯川技術(300124)公告2018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總收入24.73億元,同比增長27.66%;實現營業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13.66%;利潤總額5.54億元,同比增長27.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96億元,同比增長15.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4.58億元,同比增長25.62%。

報告期內,通用自動化和新能源汽車以29%和96%的同比增速,成為重要的增長動力。凈利潤增速不及營收增速,主要系公司在多年來一直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和營銷力度;以及產品收入結構變化、市場競爭加劇、原材料成本壓力等原因導致整體毛利率小幅下滑。公司歸母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25.62%,遠高於過去三年同期增速,印證各項業務持續向好,前期投入開始轉化為回報。

多家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智能裝備領域,公司已經形成完備的產品體系,掌握數十個細分行業中數百個解決方案,成為行業進口替代的領軍企業;新能源汽車及軌交業務快速發展,有望延續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策略,保持新能源客車和物流車的良好發展勢頭,逐步擴大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佔有率; 「雙王」願景已經初現曙光。

各業務板塊持續增長

2018年上半年,一方面中美帶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金融去槓桿的資金壓力持續。多家機構認為,雖然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好於預期,工業企業盈利和現金流改善,製造業投資企穩回升,但整體經濟環境難言樂觀;聚焦核心技術、發掘進口替代空間的裝備製造企業,將穿越周期,獲得持續成長。

分業務板塊看,匯川技術通用自動化業務2018上半年實現營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29%。公司繼續抓住製造業結構性增長的機會,深耕行業應用工藝,持續優化行業線運作,通過堅持「行業營銷+技術營銷+品牌營銷」,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在空壓機、紡織、機床、起重、空調製冷和煤礦等傳統設備製造行業,公司通過行業專機與多產品解決方案,獲得較快增長速度。在手機、鋰電、觸摸屏(TP)、硅晶圓半導體和機械手的新型設備製造行業,公司以伺服系統為核心,打造具有工藝特色的多產品綜合解決方案,並成為行業進口替代的領軍企業。在港口、電力、化工、造紙和冶金等終端用戶(End User)項目端,公司以高效、綠色為突破口,把握行業升級改造的機會,持續為客戶提供基於工藝的傳動變頻解決方案。

電梯一體化業務繼續保持了收入穩定,2018上半年銷售收入5.52億元,同比增長約8.57%。報告期內,在提升品牌和市場佔有率方面,公司以跨國企業為中心,立足國內、輻射全球;在產品競爭力上,以控制及驅動產品為核心,向系統級解決方案產品延伸;在市場拓展上,一方面打造智慧電梯,貫穿電梯後市場;另一方面,探索立體停車領域,基於同源技術向新市場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立體停車設備製造行業受宏觀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小,且面臨經濟結構轉型,城市交通建設、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等利好因素。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全國私家車保有量達1.8億,58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百萬;有券商測算,在滲透率10%的情況下,到2020年,立體停車設備市場空間有望達到8000億元。

在電液伺服方面,2018上半年,公司電液伺服事業部+伊士通團隊合計完成銷售收入2.76億元,同比增長20%。報告期內,公司深耕通用液壓注塑機、油壓機、壓鑄機行業,培育全電注塑機、折彎機、立式機行業,提供有競爭力的電液、混電、全電系統解決方案;其中,在通用液壓注塑機行業聚焦大客戶,提升電機配套率;在全電注塑、油壓機行業,聚焦行業工藝和系統解決方案。

工業機器人整機出貨量約800台;整機銷售、上海萊恩及南京匯川實現收入超過6000萬元,同比增長超過160%。公司圍繞「核心部件+整機+視覺+工藝」的策略,積極推進機器人整機與核心部件的開發工作。SCARA機器人基本完成系列化,可以滿足負載3千克~20千克,臂長300毫米~1200毫米的應用場合;定位引導類視覺產品開始推向市場,鎖螺絲、點膠的工藝解決方案取得進展。在主要市場方面,公司持續聚焦五大新型設備製造行業,深挖應用工藝,加強工業機器人與工業視覺的深度耦合。

在新能源汽車業務方面,公司在客車、物流車領域的收入快速增長,新能源乘用車持續突破。報告期內實現銷售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96%。

新能源客客車領域,公司聚焦戰略客戶和優質項目,據電動汽車資源網統計,公司戰略客戶宇通客車上半年完成新能源客車銷量8765輛,市場佔有率接近24%,成為公司主要增長動力。此外,為應對補貼力度不斷下降的影響,公司正在加快新一代集成式控制器的開發,並加強成本控制。新能源物流車領域,公司T-BOX批量專車,高速單減平台項目批量銷售;公司圍繞行業技術變化趨勢和物流運營生態鏈的特點,積極探索新能源物流車商業模式,打造高性價比、輕量化、網路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部分定點車型實現批量銷售,第三代動力總成預計年底推向市場,搭建新一代電控、電機、減速機、電源等技術與產品平台。針對國內客戶,公司以電控、電源、動力總成產品為切入點,聚焦核心客戶,爭取定點和批量銷售,有機構認為,目前公司整體配合整車廠跟進研發的產品在十餘套以上,在吉利、廣汽、長安等車企中進展較顯著。針對國際客戶,公司以電源、電控電機部件為突破口,利用中國供應鏈與快速響應優勢,尋找項目機會。

在軌交業務方面,繼實現「走出蘇州」的戰略目標後,控股子公司經緯軌道參與多個項目投標,並在蘇州地鐵、貴陽地鐵項目、北京亦庄有軌電車取得進展。考慮到軌交行業需要根據交付情況分期確認收入,報告期內經緯軌道新增訂單金額5.59億元(含稅),確認收入的訂單金額4582.42萬元(含稅),報告期末存量訂單10.26億元,大部分將在2019至2021年分期確認收入。

平台構架日漸清晰

雙王願景初現曙光

2018年初,公司提出打造「小業務、強平台、大公司」的行業營銷2.0新模式。小業務,指通過市場細分,在每個小業務中做專做精,並持續不斷跟蹤業務發展趨勢,持續為客戶提供價值。強平台,要求小業務關注下游的下游,為終端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形成一個全產業鏈的營銷模式。最終,通過專註於小業務、向小業務下游延伸,成就大而強的公司。今年以來,公司成為智能裝備行業進口替代的領軍企業;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國內領先;公司的 「雙王」願景已經初現曙光。

公司的下遊客戶行業分散,大類行十幾個,細分行業幾十個,應用場景成百上千,各個行業對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要求都有自身特點。由於始終聚焦市場需求,公司已經形成了完備的工控自動化產品體系,包括伺服系統、控制系統、變頻器、工業視覺、匯流排技術等產品,覆蓋從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到感測層的各個方面,產品線形成較為完整的網路。在此基礎上,公司將產品線打包,形成「產品+工藝」的系統解決方案。公司通過「行長制」和產業鏈營銷的戰略,不斷積累下游細分行業的Know-how,已經擁有行業解決方案160多種,實現了跨行業發展和市場佔有率的突破。多家機構認為,公司布局的市場廣度,已經超過了主流外資企業,公司具備長期發展的動力。

新能源汽車為公司帶來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也是公司走出傳統工控領域,依託同源核心技術和平台優勢,行業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新能源汽車「三電」產品等級要求更加嚴格,性能的安全性的要求也相應會提高。公司一直注重技術的研發投入和積累,是國內首家通過ISO26262認證的電控企業,成果落地指日可待。

基於行業細分的平台化發展模式,容易出現人力資源快速跟進以及隨之而來的成本上升,但公司在成本控制上效果顯著。報告期內,員工人數的較快增長推動了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7.2%,管理費用同比增長23.2%,但是兩者均低於營收增速,使得歸母扣非凈利潤增速與營收增速的差值縮小至2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大幅改進。在研發投入上,報告期內,公司研發人員1930人,同比增長28.32%,人員佔比25.41%,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研發投入3.46億元,同比增長25.57%,營收佔比14.01%。從目前看,公司所在的通用自動化、電液伺服、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進口替代空間依然巨大,研發投入有巨大的潛在市場紅利。隨著公司在本土龍頭地位的鞏固,當前的費用的短期增長,有能力在未來幾年轉換為良好的業績貢獻。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在管理方面也取得較好成效。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擬定多元化激勵方案,推行廉潔誠信活動,建設高管下基層機制,優化新晉幹部培養計劃。供應鏈管理方面,推進採購體系變革,推行精益生產體系,預計年內建成10多條自動化生產線,完成部分信息化中控中心建設和新MES切入。6月27日,公司與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英飛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智能製造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全面拓展合作範圍,在新應用研發與產品規劃等方面展開早期合作,不斷優化產品,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付與上市周期,從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成本效益。(CI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