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有福了!莆田要造一座「宋城」,6條古街亮相!
打造莆田「宋城」歷史文化街區
「
承載多少莆田人的期盼!即將到來的9月,莆田的廟前等老街、涵江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初步方案,終於要面向大眾!莆田最古老的「九頭十八巷」,這裡源自宋朝而來,未來,它會變成怎樣的「宋城」?
暫別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走在老街慢節奏油然而生,每個城市都需要老街,需要文化,走在老街上有歷史的厚重感,你會感覺整個街道都是有生命的。
福州的三坊七巷、蘇州平江路、杭州河坊街……每個城市都有那麼一條老街,經歷過風花雪月,見證過繁華蒼涼。那麼,莆田是不是應該也要有個像模像樣的文化古街?
源自宋朝的莆田老街
莆田古城始建於宋代,素有「九頭十八巷」稱謂的莆田宋城老街區,夾在鬧市區背後,擁有最中心也最久遠的莆田老城記憶。
2017年6月,莆田市就啟動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重新編製,東至北大北街、西至勝利北街、南至河濱路、北至興安路,61.71公頃的總面積,就在保護範圍中。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大路、廟前、縣巷、后街、衙後、坊巷6條古街。
目前這裡仍較好保存舊城傳統風貌與古街巷格局,是歷史文化遺存最多、最集中的地區;較完整地展現莆田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特徵。
就算你一個人安安靜靜的走著,也彷彿許多人在向你講著那段往事。許多老人會坐在街邊談古論今,或者各路八卦,他們習慣了看起來老舊卻安逸的晚年。熱鬧與老舊並存,也是古街的現狀。在這街上有著許多傳統老工藝,浸透了莆田的文化,不用去訴說,只是有那麼一家店,那麼幾個人,讓莆田的文化發散。
老街歷史文物
這裡是古街里的一棟大厝,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的府邸「大宗伯第」, 建成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按明制建造,五進五開間三廳六房,前後七進深,左右加護厝的明代一品官員宅第,俗稱「百廿間」大厝。
古六街不僅是明清民三代莆田縣城的中心,也是明清兩代莆田官宅的聚集地,官式大厝也稱「皇宮起」,大宗伯第、林揚祖故居、彭鵬故居等均匯聚於此,他們的不少後人,目前也仍在古宅中居住生活。
還有廟前街對面的城隍廟舊時的熱鬧,和廟後小西湖的風光,附近的琶譙樓、光裕坊,也依然保存較為完好。老街保留了大量的古寺廟,如:元妙觀、三清殿、興化府城隍廟、文峰官、三代祠、鳳山寺大殿、梅峰光孝寺。
「整容」既要有里子,還要有面子
莆田的「宋城」已經走過了1000餘年歷史,在以保護為前提下若要「整容」,整成什麼樣,才能既要有里子,還要有面子?許久以來,「宋城」老街始終處於原生業態發展狀態。
2011年,荔城區投資2000多萬元修繕6條老街,建設雨水管、污水管及消防管道等,這幾年陸陸續續在修繕。
目前,宋城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內整體風貌較好,六成以上為文物保護建築、建議歷史建築及傳統風貌建築。核心保護範圍內民國時期建築最多。要想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首要保護好這些帶有地方特色歷史風貌。
在宋城生活、生產的人群多,既要保護又要開發,首要問題是土地成本與居民動遷,核心問題是確立宋城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的發展目標及動力。
當然,集合政府、專家學者、普通居民、開發機構等各方面的力量,借鑒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而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復興宋城的關鍵問題,類比北京、西安等城市的老街,在他們已有的經驗基礎,再改進。這樣才可能才能走穩、走好。
-------------------------------------------------
更多閱讀,請點擊以下鏈接
▼
-----------------------------
編輯:暖色coffee
by莆田風土綜合編輯,內容來源:福建日報林愛玲、朱崇飛
TAG:瑞英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