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便聊一下燒紙

隨便聊一下燒紙

七月半了,這篇當然要應景地聊聊燒紙。首先來段二十四字神咒護體吧,給本文打好地基。

鄭重聲明正文中不會出現高能圖片,請大家放心閱讀。

七月半在中國的宗教里有多重涵義。在道教里它是中元節,即中元地官大帝的誕辰日。道教有三官大帝,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因此在中元節這一天,地官大帝會赦免罪行,普渡孤魂。 在佛教里,七月半是盂蘭盆節。「盂蘭」為梵語「倒懸」之意,「盂蘭盆」一般被理解為盛放著供品、救助祖先脫離倒懸之苦的缽。作為廣施齋食、救濟餓鬼的節日,盂蘭盆節更是借目連救母的傳說強調了報父母恩的中國傳統孝道。

舊傳吳道子繪《三官圖:地官》局部

波士頓美術館藏

敦煌卷子P. 2003《佛說十王經》局部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這些不同的宗教涵義外化到共同風俗上通常表現為施食,誦經,焚香等超度儀式,但無論它們演化出怎樣的變體,似乎都少不了一項非常簡單而核心的行為:燒紙。

準備幾疊戳著圓形孔印的長方形復古黃紙,或是花花綠綠面額千億的冥鈔,確保燒得乾乾淨淨,再將黃白菊花的花瓣撕下均勻撒開,以防被人撿走二次售賣,這是現代人在故去親人墓前的做法。

挑一個月黑風高的夜,在十字路口不遠處用粉筆圈出一方空地,在其中堆上紙錢燒凈,這是安撫無意間被我們驚擾的野鬼的做法。

也有藉助第三方力量的時候,中邪後求助靠譜的道長或有威望的老人,聽他們念幾句神奇的咒語,吞下摻了紙符灰燼的水,似乎也能大病痊癒。

1990年電影《驅魔警察》海報

上述這些燒紙行為或發生在某一特定時節,或發生在身體抱恙之時,目的是祭祖和驅邪。以紙複製物質世界的產物,通過火的轉換,將這些具有世俗價值的物件傳遞到另一個構想中的世界,希望紙經歷化零為整又化整為零的過程,在移交到亡靈手中時能保留在陽間的價值,滿足他們在「那個世界」的需求——這種思考方式真的很神奇。

焚燒紙制錢財敬獻鬼神的記錄可溯至唐代,封演著筆記小說《封氏聞見記》里有如下記載。

今代送葬為鑿紙錢,積錢為山,盛加雕柩,舁以引柩。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幣帛,事畢則埋之。後代既寶錢貨,遂以錢送死。《漢書》稱』盜發孝文園瘞錢』也。率易從簡,更用紙錢。紙乃後漢蔡倫所造,其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於匹庶,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取其象似,亦猶塗車芻靈之類。古埋帛,今紙錢則皆燒之,所以示不知神之所為也。《第六卷·紙錢》

封演說得很清楚,「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幣帛,事畢則埋之」,這些需被掩埋的幣帛玉器在後世被改為錢財,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又改為紙錢,因為敬獻鬼神的祭品只需形態相似(「凡鬼神之物,取其象似」),就像塗車(泥車)、芻靈(草人)這類送葬品。

所以根據封演的描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燒紙與埋璧性質相同(即享祀鬼神),並且是考量了大眾經濟條件後做出的合理降級行為。

埋璧通常發生在怎樣的情況下呢?先秦地理風俗志《山海經》在《中山經》一篇中對之有大量記錄:埋璧旨在祭祀山神,巫覡以豬、牛、羊等牲畜為祭品,以美玉環繞,在祭祀之後將玉器埋入土中,時而隨著血和精米的運用。

像《中山經》這樣對每一座山神的祭法和祭品都事無巨細記錄的篇章,其實更類似巫師的指導手冊。這樣看來,埋璧作為上古祭祀的一環,除了被賦予必要的政治涵義,巫術色彩自然是十分濃厚了。燒紙承襲自埋璧,自然也是巫術行為了。

下面簡單感受一例與封演的言論發生在同一時期的燒紙儀式吧。唐一行和尚在《七曜星辰別行法》中記錄了祭神驅鬼儀式,其原理為「七曜即管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即管諸行病鬼王」。雖是佛教儀軌,但驅鬼法是奉玄宗之命所創,可以說是皇權授意下的儀式了,且題頭中記錄了「此祭法非紙錢酒脯則不能也」,與埋璧之前的犧牲程序也算一致了。

畢星直日,其鬼名多知蔡。是此鬼行病,令人心中悶熱如火,煩亂轉動不得忘前失後,是此鬼所為。需煎紙錢五十貫,以清酒白脯,取日午正南時祭。

《七曜星辰別行法》插圖

無論是先秦的祀神,還是在唐時已成形的劾鬼,燒紙這一行為前世今生的涵義並未發生過改變,人們以紙代玉,以燒代埋,伴隨著獻食,一直試圖滿足鬼神的需求以驅逐邪祟。從《山海經》到《七曜》,再到現代人的燒紙,執行這一儀式的人群範圍被放大,由國家級別的巫覡擴大到僧眾再到廣大民眾,越來越多人參與到皇家秩序對於自然神秘力量的操控中。那麼是不是可以簡單下個結論:燒紙實則是一種被大眾化、簡易化了的巫俗行為,且紙錢若要發揮與其前身埋璧相似的效用,一定要與火發生關係?

那麼為什麼紙與火發生關係就能慰藉鬼神呢?柏樺(C. Fred Blake)在《紙錢的符號學》(The Semiotics of Paper Money)一文指出,紙錢的意義在祭禮(memorial service)的語境中最能獲得闡釋,因為祭禮關注的是一個不受制於地理方位的神聖空間,紙錢作為一種物質手段,與食物和香組成三位一體的供品,使陽間的具體化存在與陰間的非具體化存在得到了整合。柏樺將陰陽五行對應到祭禮中,認為「水」、「金」、「土」、「木」、「火」分別對應著蠟,香,食物,紙錢和鞭炮。這些供品創造了一個微觀的宇宙,因此通過「點燃」、「供奉」等活動,陰陽宇宙中生命力的轉換得以被複制。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這次我沒有引用史料去考察那些實際發生過的習俗(這一類習俗其實在敦煌文獻中有大量記載),也沒有引用志怪小說里那類發生在特定生者和與之相關的亡者之間的故事,因為這一篇只是想簡單看看燒紙這一行為的普遍涵義及其原理,所有有意略去了那些令它顯得特殊的個案。

以煙火營造出他界,燃燒的紙張在千年來不斷地打開兩個世界的通道,被火焰轉換的價值一直在試圖滿足亡靈的需求。若確如封演所說,燒紙由埋璧演化而來,且儀式的簡化並不能令其功能打折,那麼曾經的皇家祭祀被簡化成大眾均能執行的巫術,人人都能通過切身參與從中獲「利」(祭祖劾鬼),何樂不為呢。

祝大家今晚燒紙愉快。

最後貼幾張神乎其技的民國時期紙人照片,高能高能高能。怕鬼的童鞋可以退出了,無感的請繼續。

......

...

上述圖片均出自《甘博的攝影集》,攝於1908年至1932年間。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全身汗毛倒立,放到現在的話大概是不提倡的吧,因為感覺……太「過」了。

其實文化的界定向來是政治導向的,這是多少年來無法改變的規則。既然一會是民俗,一會是迷信,那麼就隨它去定義吧。前後相悖的風向扇完左臉扇右臉,反正扇的也不是我等p民的臉,公道自在人心吧。

參考文獻

顧春軍.「紙錢」 流變考論. 文化遺產 2015 年 03 (2015): 77-90.

Blake, C. Fred.Burning Money: The Materi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feworld.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2.

Blake, C. Fred.The Semiotics of Paper Money.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5 (2005): 008.

Teiser, Stephen F.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鬼言兌 的精彩文章:

《射鵰》五絕和陰陽五行

TAG:山鬼言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