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的「祭侄文稿」

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的「祭侄文稿」

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行書紙本,麻紙墨跡,縱20.8厘米,橫75.5厘米,23行,234字,書於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顏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著名書法家。一生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御史大夫等職,封「魯郡公」,為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元老。向以義烈聞名官場,以至為唐王朝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家學淵博,工於尺牘,其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鬱勃,自成一格,人稱「顏體」,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顏真卿不僅在書學史上樹立起一座巍峨的豐碑,其高尚人品也為後世景仰。其人其書,皆為典範。

《祭侄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顏季明更見疾痛慘怛,哀思鬱勃。文稿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於字裡行間。被元人鮮於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祭侄文稿》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進行創作的典範。個性之鮮明,形式之獨異,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作品中所含蘊的情感力度震撼著每位觀賞者,以至於無暇顧及形式構成的表面效果,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結構。本篇文稿是由真摯感情澆灌出來的傑作,是心靈的奏鳴曲,是哀極憤極的心聲,是血和淚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在「忘情」狀態下的無意識的表現手法使作品產生出無比優美的藝術效果。是經過長期探索而在這非常的一瞬間產生創變突破的實例。

《祭侄文稿》的線質遒勁而舒和,與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無間。所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風」,也唯此作品能當之。

顏真卿去世後,《祭侄文稿》成為中國歷代書法家、收藏家爭相收藏的珍品。《祭侄文稿》曾被北宋內府收藏,元朝人張晏、鮮於樞,明朝人吳廷,清朝人徐乾學、王鴻緒也先後收藏過。後來,《祭侄文稿》被送入清宮,珍藏在內府里。《祭侄文稿》上面鈐滿了中國歷代收藏家的收藏印章和題寫的跋文,是一件傳承有序的顏真卿真墨寶。1949年初,《祭侄文稿》和北京故宮眾多的珍貴文物一起,被國民黨政府帶到了中國台灣,至今一直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附《祭侄文稿》圖片欣賞:

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的「祭侄文稿」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的「祭侄文稿」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的「祭侄文稿」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的「祭侄文稿」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的「祭侄文稿」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四)沉痛切骨天真爛然的「祭侄文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