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聯名討伐董卓,為什麼劉表沒有參與其中?原因很簡單
《三國演義》開篇,便是漢室衰微,天下大亂的情形,於是宦官禍亂朝綱,黃巾軍起義此起彼伏。黃巾軍雖然來勢洶洶,卻也很快便被鎮壓了,倒是宦官之亂一直沒能解決。這個時候,後來成為了一方諸侯的袁紹,對大將軍何進提出了一個建議,加劇了漢室的傾頹——他建議何進,請董卓入京,威脅太后除掉宦官。結果,此事敗露,引起了宦官的反撲,於是何進被殺。這個時候,董卓到了京城,無人可以牽制,很快成為了繼宦官之後,又一大害。
為了除掉董卓,各路諸侯紛紛起兵,於是有了十八路諸侯聚義。小說中對這十八路諸侯交待的非常清楚——「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墳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 ,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 ,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過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讀到此處,可能很多讀者,都不約而同的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十八路諸侯中,除了袁氏兄弟,以及孫堅之外,基本上都是一些小人物,後來爭與爭霸的大多數諸侯,都不在其中。聯繫前後文,我們不難得知,這一檄文就是曹操發起的,他是第十八路諸侯。當時劉備還沒有成氣侯,只能依附公孫瓚而來,不能單獨算作一路。至於呂布,此時還是董卓的心腹愛將,所以他們沒有出現在名單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諸侯沒有出現,卻著實令人不解,他是誰呢?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荊州刺史劉表。眾所周知,荊州是一個非常富庶的地區,甚至是很多人避禍的世外桃源,再加上劉表本身就是漢室後裔,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該參與這次聚義才對,可是他為什麼沒有參與其中呢?小編認為,可能與以下三個原因有關。
一、劉表剛上任,荊州未穩
諸侯聚義討伐董卓一事,發生在公元190年,而劉表接替王叡,成為荊州刺史,同樣發生在公元190年。如果荊州一直像後來那般富庶,劉表倒是有出兵的能力,可惜在劉表上任之前,此地割據混亂,非常難管理,當初劉表入荊州,都是單槍匹馬,匿名前往的。他經過一年的時間,才在當地大族的幫助下站穩了腳跟,統一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然而,這個時候,討伐董卓的聯盟,卻早已解散了。也就是說,就算劉表想參與其中,也有心無力。
二、劉表本身的性格
劉表是一個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的人,甚至算得上只求個人安穩,不太關心世事的人,因此,他在荊州站穩腳跟之後,根本不關心朝廷真正掌權的人是誰,只安心做一個本分的臣子,治理自己轄下的地區,盡自己應盡的義務。例如,公元191,董卓依舊禍亂朝綱,他曾上表舉報同宗劉焉有異心。公元192年,李傕、郭汜等人取代董卓,繼續架空漢獻帝,他也曾派使者入朝貢奉,等等。因此就算諸侯聚義之時,他有出兵的能力,大約也不會參與。
三、小說情節的需要
當然了,《三國演義》僅是一部小說,並不完全符合歷史,單以討伐董卓一事為例,真實歷史上,參與其中的諸侯便僅有十三人,陶謙、馬騰等人都是作者為其虛構的,那麼為什麼不再加一個劉表呢?小編認為,除了為了尊重歷史,以及湊十八路諸侯之數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情節發展的需要——孫堅得到傳國一璽之後,違背盟約,退出聯盟,並與袁紹翻臉,這個時候,袁紹為了搶奪玉璽,給劉表去信,讓劉表在孫堅歸途中進行攔截,於是有了二人結怨,以及孫堅死於劉表之手等事,如果讓劉表參與了聚義,這一發展很難繼續展開。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表作為一方諸侯,作為漢室後裔,卻沒有參與討伐董卓一事,既與他當時有心無力有關,也與他本身的性格有關。《三國演義》中沒有虛構他參與聚義,同樣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為了尊重歷史,二是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龐德的兒子盡滅關氏一族,為何關羽還有後人傳世?多虧趙雲的女兒
※梁山最強的三大高手,每個人都能夷平梁山,戴宗也難逃一死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