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華住疑似1.23億條用戶信息泄露背後的黑市有多黑?

華住疑似1.23億條用戶信息泄露背後的黑市有多黑?

今天華住集團曝了個大新聞,旗下酒店包括漢庭,桔子,全季等等。。。開房記錄遭到泄露,被人放到一個神秘論壇上販賣了。

差評君去瞅了瞅,發現賣家聲稱開房記錄足足有1.23 億條,總共數據大小22.3G 。

這位賣家還提供了測試數據,姓名,地址,身份證,電話等等信息,非常詳細,應有盡有。

測試數據還挺準的,因此這 1.23 億可能是真的。。。

出於人道考慮,差評君不得不打上一層厚厚的馬賽克。

差友們經常看差評君之前揭露黑產的文章的話,肯定知道這些泄密的個人信息能做很多事情。

這就意味著這些信息是可以賣錢的。

而 1.23 億條,能賣很多很多錢。

這位賣家開價 8 比特幣,約合 5.6 萬美元,40 萬人民幣不到。。。

這樣一筆信息是怎麼來的呢?

有人曝出公司的程序員把代碼傳到了 Github 上的一個公開倉庫里。。。

從截圖裡可以看到怕,用戶名,密碼,ip 地址一覽無餘,被高手看到了分分鐘被脫光褲子。

不過差評君跑去看的時候,發現代碼已經被刪除了,上傳代碼的賬號里一個代碼庫都不剩。

雖然賬號持有者比差評君快,但是很遺憾,干黑產的比他們快得多了。

不過。。。

你好不好奇,這個張貼隱私數據買賣的神秘論壇長啥樣?

有那種靠著一手技術,扒出上億條信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黑客大佬?

也有願意為了一份數據掏出幾十萬的黑產巨鱷?

這樣的地方,註定不能呆在陽光之下,也不會躺在百度的搜索結果頁里,但真真切切地存在著,滿足著尋常大眾市場之外的買家。

安全訪問這個論壇需要一些特殊姿勢,差評君就不多說了。

論壇里張貼的信息五花八門,像 「 華住旗下酒店開房數據 」 這樣的 「 商品 」 ,只屬於論壇下的一個子板塊 「 情報類 」 。

但哪怕只是這個 「 情報類 」 板塊,賣的東西也已經夠嚇人了。。。

比如說有一個叫 「 黑市商人 」 的 ID , 在賣 18 萬條股民的數據,一份賣 0.028 比特幣,約合 196.83 美元。

如果要買全,得拍 10 份,也就是 2000 美元左右。

這估摸著是哪個交易所被拖了庫。。。

同樣躺槍的還有 P2P 的貸款數據,可憐那些的投資者們,投資機構紛紛暴雷,加維權群被群主坑,最後個人信息還要被賣一波。。。

儘管金融機構的安全標準比較高,可信息好賣,還算一個容易被攻擊的 「 好目標 」 。

那其他領域的信息就能倖免嗎?顯然不是。。。

有個賣浙江學生學籍的,學生的班級姓名身份證全在那兒了,連家長的聯繫方式和地址也在。

這被要是被拿去賣給培訓機構,或者被不法分子挑中一個家境不錯的學生,然後針對性地綁架,勒索。。。

除了這種被拖下來的庫,還有一類很有市場,就是信用卡信息。

這種類目被單獨分類成了 「 carding 」 。

單純的卡號被暴露其實風險沒那麼大,但是當信用卡和持卡人的身份證,手機等信息也被一起暴露的時候,就有很大可能被套錢了。

買家花一定的錢買到信用卡信息,然後消費也好,套現也好,想辦法套出比購買價格高的錢,就是賺到。

當然,也有可能花了兩百塊買了張卡,發現只能套個 2 塊。。。和賭石還挺像的。( 賭石:買下一塊玉石,然後鑿開看看有沒有玉 )

圖示的賣家報價是 0.0092 比特幣,大約 64 美元一張,而且已經成交了一部分。

類似的還有被黑了的支付寶賬號,也被歸為了 「 carding 」 里。

「 基礎知識 」 就比較有意思了,黑客技術,薅羊毛技術,操盤技術。。。

還有些比較危險的特工技術,一應俱全。

這樣一個論壇,色情資源肯定也少不了。

不過考慮到能找到論壇的人肯定有兩把刷子,賣的色情內容也不是單純的伸手黨福利,很多是在賣 「 路子 」 ,比如黃網鏈接,賬號之類的。

還有一類,是實體物品。

有 「 人畜無害 」 的 0 月租電話卡。

賣對公賬戶 + 營業執照的。

假幣,學位證書也有。

當然,在這樣一個網路黑市上,自然少不了可怕的商品。。。比如 -- 殺人兇器。

而且比這可怕的遠遠不止毒素。

還有那種小說電影里常常出現的,幫人換個身份的 「 幽靈戶口 」 ,在這兒竟然也能找到。

你以為這就是最極限的違法商品了嗎?

直到差評君看到一個標題是 「 接亡單 」 的帖子,賣價特別高。

看到販賣內容,不知真假,但是不寒而慄。

還有 「 巫單 」 , 走玄學路子的。

如果說信息資料,銀行卡等等還屬於小聰明,違法逐利等範疇。

那麼 「 亡單 」 這種商品,就是純粹的惡了。

差評君暴露給差友們看這些東西,是想告訴各位:

真正的黑暗,遠遠不止華住的隱私泄露事件。

不法分子作惡的角度,刁鑽得令人折腰。

同時也再次證明了保護個人信息有多重要,以及。。。目前企業和機構對個人信息的重視程度做得有多不到位。

每次出現這樣的大規模泄露事件,當事企業發個公告,然後報警,被 「 賣 」 了的個人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

差評君在想,犯罪分子固然要對企業負責,但這些企業也應該對用戶負責。

不能讓這樣的事情成為司空見慣的情況。

「 別問黃網資源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差評 的精彩文章:

熊貓直播回應缺錢傳聞,李嘉誠、蔡文勝等下單小米IPO,QQ發布新版本,蘋果承認MacBook鍵盤問題,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聞!
新iPhone就長這樣了?

TAG: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