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在信了,那些隱居起來做「功課」修道的人,只是表面上的修行

別在信了,那些隱居起來做「功課」修道的人,只是表面上的修行

說起道就讓人彷彿置身於靜謐的山谷中,心靜如水不起波瀾,真正得道之後能夠坦然面對所有事物的本然。這種虛懷若谷且見素抱樸的感覺讓現在身處浮華中的人們十分嚮往,開始追求這樣一種「道法自然」的生活。有的人說,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來源太多了,正是現如今這種想不做什麼還非得做什麼的生活讓自己想要找回心靈的平靜,於是開始學習道。於是乎,順應市場的需求各種所謂的道教培訓班應運而生,有的吹噓自己的辟穀和氣功班是順應道法自然的,而道教的修行也在這些宣傳中落入了俗套。

事實上,道家的修行講究三個方面,其一便是「松」,這和道家追求的「無為」有著同一歸宿。由此可以看出修行的第一個方面就是要有一種巧,在既不能刻意也不能懶散。其二便是「靜」,動中取靜便是這個字的最好解釋,靜就要求修行是一個摒棄雜念的過程,帶著想要得道的目的便是對靜的錯誤認識。其三是「真」,真是一種本真的體現,真和前兩個方面相比似乎是最難下定義的一個,而這種無法言語卻又能心領神會的境界正是真的實質。

為什麼說做「功課」的道只是一種表面上的修行?舉個例子,在追求道的人群中,常常會見到一類人,修行的功課一日不落,給其他人講授的時候頭頭是道,儼然已成為得道中人。但是在自己遇事時立馬原形畢露,要麼以自己有所修行的身份來教訓其他人,要麼認為道並沒有給自己解決什麼問題,殊不知這種思維已經與道的追求背道而馳。有的人將這種信奉描述成一種「交換」,我信奉你所以你需要給我什麼樣的回報,這種功利的信奉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變了形式的慾望。

不知何時曾有一說叫「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這句話同樣適合於心有所年帶著目的來修行的人,修行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要求你每天一定要如何且不能如何,如果只是在這些方面投入心血似乎落入這個感動自己的怪圈。在修行時我們應到擺正自己的心態,修行應該真正從本心而出,屏蔽外界和慾望的干擾。

所謂道法自然不過是要我們在「拿起」和「放下」之間順應自然,不會因為得到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失去而自怨自艾。如果真要對什麼是正確的修行來下一個定義,我更偏向於將它看作一種心境的修鍊。唐代道士吳筠的在自己的《步虛詞》中就這樣寫道:「玄中有至樂,淡泊終無為。但與正真友,飄颻散遨嬉。」道的這種虛無讓人覺得不可琢磨,而在修行中我們也會因天道和人道之間的巨大差異、人內心之中存在的私慾而使得修行終落於表面。所以如果帶著目的來修行,希望道教真正解決生活中遭遇的問題和困難,想來是無法得道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書院 的精彩文章:

熊孩子有什麼稀奇?家長熊起來比孩子還可怕!

TAG:聞思修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