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的知府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一年能拿多少錢?你可能都不敢信

清朝的知府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一年能拿多少錢?你可能都不敢信

文/送秋

清朝的知府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一年能拿多少錢?你可能都不敢信

在古代,當官和經商大概是最能掙錢的兩條路子,而且那些官員們掙錢多半要比商人們保險一些,畢竟那些官員們拿的是公家的錢,他們自己的官位越高,相應地拿的錢也就越多,要是當中的某些人一不小心混到了知府或者知府以上的級別,那這些人自此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過去的知府就跟今天的地級市的市長一樣,甚至比今天的這些市長管得還要寬,比如清朝的那些知府們就像是自己所在州內的老大一樣,州內的所有事兒他們都能管,大多數的情況是小的事情交給跑腿的官員去干,只有遇到大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才親自上陣。

既然這些清代的市長們官職這麼大,那就不禁讓人好奇他們平時的薪酬問題了,比如:他們的薪水到底怎麼算的?他們拼死拼活地干一年能掙多少錢?嚴格地來講,如果不算他們在私底下憑藉各種花樣撈的油水,也不算公家平日里對他們的獎懲,那麼這些清代市長們的正常薪金在平日里就主要來源自公家發放的俸祿、俸米以及養廉銀這三大部分。

俸祿永遠是這些知府們的薪金的靈魂部分,也是他們的薪水當中最穩定的成分。在清代,知府們在一年當中基本上可以拿到105兩左右的白銀,如果你對這個數值沒有概念的話,那把它摺合成人民幣來看,根據清代的一兩銀子可以抵現在的一張百元大鈔來算,這些清代的市長們一年可以掙到三萬多人民幣。

無論在哪個年代,錢糧都是人們必要的存活資源。在古代,管事的政府在給手下的官員發放平日的俸祿的同時,也會發一些糧食給他們。而清代的政府比較有錢,發給手下的錢糧也比較多,而且它發放給手下的那些糧食是根據這些手下相應的俸祿來分配的,比如當時的行情是一兩白銀買一旦糧食,所以上頭髮放給知府們的糧食跟他們的俸祿一樣差不多一年就只有105石,當然這些糧食養活知府全家是絕對沒問題的。

實際上,如果這些知府們只靠著俸祿和俸糧過日子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政府又給他們的工資中添了一項成分即傳說中的「養廉銀」。雖說政府發放養廉銀的標準看的是這些知府管理的州的有錢程度,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這些知府每人每年拿到的養廉銀一般都超過三千兩白銀,摺合成現在的價錢大概是九十萬人民幣,也就是說,這些知府單靠手中的養廉銀就差不多是一位百萬富翁了。

當然,僅憑上頭髮放的這些薪金當時的知府們是不可能過上什麼富貴日子的,單說他們要養活的家眷及僕人就將近五六十人,更別提他們在平日里還有著一幫討要薪酬的手下。所以,在九十六萬的年薪都不能養活自家人的情況下,清代的知府們採取了能撈則撈的生財手段,比如在逢年過節以及家眷生日的時候多收一些來自下級的「孝敬」,或者在收取百姓的賦稅的時候跟他們多報幾個數目。

對於一般的知府來說,只憑藉上述的兩種撈錢手段賺到的外快已經足夠了,他們不會為了貪錢去觸碰一些危險的領域。然而某些黑心肝的知府卻不滿足於手上的那點油水,他們為了撈錢什麼都敢幹,比如在朝廷發放下來的賑災的錢糧上邊做手腳,或者將這些賑災的錢糧收進自己的府中,甚至乾脆在鬧災害的時候通過謊報災情來撈取油水。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清代的這些知府們平日里撈的錢總比上頭髮的錢多得多,上邊發的薪金一年大概九十六萬,而他們在一年內撈的油水恐怕就有幾千萬。所以綜合來看,清代的知府們在一年內通過各種渠道掙的錢至少得有好幾千萬,網友看到後:不敢相信,這個數目真心可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趣聞視頻 的精彩文章:

蘇軾送老和尚對聯,上聯:坐,請坐,請上坐,下聯看的和尚很諷刺

TAG:歷史趣聞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