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將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對客戶精準畫像
業內人士頭腦風暴,探討大數據驅動零售銀行的蝶變。
給你打電話推薦理財產品的美眉,可能是一個經過自然語言合成的機器人。你開車的習性和喜好,今後才是決定你保費的因素———AI與大數據,對於大眾市民和金融機構到底意味著什麼樣的衝擊?日前,由領航財富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零售銀行》雜誌主辦、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科技實驗室等學術支持的「2018中國零售金融大數據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清華金融科技研究院、麥肯錫、騰訊等諸多金融科技專家頭腦風暴,生物識別、智能語音、反欺詐、大數據風控、個性保單等概念成為熱詞,而深圳金融業則是最佳試驗田。與會專家指出,面對嚴峻挑戰,人工智慧或給轉型風口的傳統銀行業帶來強心針。
千人千面,機器人風控浮出水面
人工智慧顛覆到底會有多大?清華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薛正華表示,圖像識別、人機對話等人工智慧技術,已開始在零售金融行業爆發威力。
薛正華舉例稱,保險領域已出現變革,比如根據你過去開車的駕駛行為定個性化的保費,對保險公司衝擊很大。而一些機構針對個人的健康習慣來制定客戶的人壽險,成為更加公平的定價方式。
時下,當市民開始接受人臉識別技術之後,「豬臉識別」也嶄露頭角。薛正華表示,金融機構發現給農村做借款的時候欺詐挺高,所以通過「豬臉識別」技術來防止欺詐。
值得注意的是,代替人工的語音機器人也活躍起來。薛正華透露,拜AI所賜,目前科大訊飛、阿里的語音識別準確率達到98%,利用語音合成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做智能的電話營銷,正在大幅度減輕客服工作量。
與此同時,APP的智能化正在提速。有業內人士透露,每個人背景不同、財富不同,利用用戶畫像,以後你打開APP銀行給你推薦的理財產品和服務甚至主頁,可能完全不同,所謂千人千面,這是人工智慧要做的。
未來銀行超八成業務或在線完成,客戶隱私安全成紅線
數字化到底帶來哪些新的競爭力?「未來的十年,數字的力量不可小覷,未來零售銀行的用戶主要是個人消費者。」對於大數據的影響,麥肯錫全球副董事黃靖特別提醒銀行業:未來數據資產的掌握者與生產者是銀行、電商、電信運營商與數據公司,但是其中銀行的角色非常獨特,不要忽視銀行業自身掌握的數據寶貴程度。
在深圳領航財富分析師看來,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銀行零售金融可以對客戶進行畫像並實施精準營銷,不僅可以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的能力,還能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
但是,儘管金融是大數據聚集與生產的富礦,數據質量卻普遍遇到掣肘。互為佐證的是,不久前銀保監會下發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數據質量。
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科技實驗室數據治理專家牛琳表示,《指引》增加了客戶信息安全保護條例,他提醒深圳,「在做大數據分析、數據採集、存儲、使用、分析時一定要注意客戶信息隱私的安全,這是一條紅線。」
「不論是圖像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自然語言交互處理技術,還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已經滲透到大金融的整個體系。」薛正華告訴業界,未來銀行業線上化的業務趨勢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未來可能80%甚至90%以上的業務都可以在線上完成。
采寫:南都記者 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