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十個媽媽八個被騙!扒一扒這些年騙人的那些檢測

十個媽媽八個被騙!扒一扒這些年騙人的那些檢測

來源:嘟嘟醫生(ID:ddmmkt)

媽媽這個群體恐怕是最容易被坑的了,只要是涉及孩子健康問題,媽媽們總會精神緊繃,無法理性思考。同為媽媽群體中的一員,小編是非常能夠理解大家的,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卻又時常擔心孩子缺這缺那。於是稍不留意就被無良商家忽悠了。

有媽媽詢問過我們關於微量元素檢測、骨密度檢測的問題,甚至還有人居然問到了天賦基因和腸道菌群檢測,今天我們就一次性終結掉這些可惡的檢測騙局!

微量元素檢測早已被衛計委叫停

微量元素檢測一直都很火爆,而且媽媽們擔心寶寶缺什麼營養,首先想到的也是它。

實際上,2013年的時候,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就發出了規範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的通知

對於微量元素檢測,衛計委的觀點是除非是診斷治療需要,否則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的檢測,也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

換句話說,如果寶寶能吃能睡,生長發育也很正常,只需要進行常規的兒童保健,根本沒必要做微量元素檢測。

原因很簡單,微量元素在體內含量非常低,僅憑那麼一丟丟血,根本無法反映孩子的營養狀況,而且無論是頭髮、指血還是靜脈抽血的檢測過程,都會受到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結果的不準確性。

因此,即便已經帶寶寶做了微量元素檢測,結果顯示缺鈣、缺鋅等問題,也不要盲目補充,應該結合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以及是否存在缺乏的癥狀,必要的時候甚至還要輔助其他檢查,從而判定是否真的缺乏。

骨密度低≠缺鈣

缺鈣是個永遠的話題,一直說寶寶一歲前的主要食物就是奶,一般不會缺鈣,可媽媽們還是擔心缺鈣問題,於是骨密度檢測也成了普遍的檢查項目。

可問題是骨密度檢測來判斷是否缺鈣,是針對成人的。而孩子和成人是不同的,尤其是1歲之前的嬰兒,骨骼中鈣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每年的更新率達到了100%。

也就是說,嬰兒骨骼中鈣一直處於活動狀態:沉積-溶解-再沉積-再溶解,以便骨骼變長變粗。

在進行骨密度檢測時,恰好遇到骨鈣溶解,結果就會顯示骨密度低。但這並不能代表缺鈣,反而表明寶寶正處於快速生長期,導致的骨密度相對偏低罷了。

當寶寶生長速度處於緩慢階段的時候,這個骨鈣溶解沉積的速度也會變慢,那麼骨密度也就相對正常了。

所以,骨密度並不是常規檢查項目,沒必要給寶寶做。即便是做了檢測發現骨密度低,也需要給予營養均衡的飲食,每天保證足夠的奶量和維生素D即可,而不是盲目補鈣。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醫院除了讓補鈣之外,還會給予大劑量的維生素D,這樣會增加中毒的風險。一定要先檢測血清25-(OH)2維生素D,只有在數值低於50nmol/L(20ng/L)的時候,才需要接受治療。

過敏原檢測≠寶寶一定過敏

目前孩子濕疹、食物過敏高發,過敏原檢測也成了醫院裡常見項目,動不動就讓查個過敏原檢測,然後各種飲食限制。可是這些檢查真的靠譜嗎?

首先,濕疹與食物過敏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只有37%的中重度濕疹孩子會伴有食物過敏,而剩餘的大部分和食物過敏沒什麼關係。所以不要寶寶有濕疹就做什麼過敏原檢測。

其次,即便檢測出食物過敏,也不要盲目的避開,因為很多食物之間存在交叉過敏反應,可能同時顯示多種食物過敏,如果每種限制,很容易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目前的過敏原檢測有很多種,什麼皮膚點刺實驗,斑貼試驗,血清IgG或者IgE抗體檢測,無論哪種都會出現假陰性或者假陽性的結果。其中血清IgG檢測最不靠譜,根本不能用於檢測食物過敏,其他也並不是100%準確。

真正準確靠譜的檢測方法是食物激發試驗。

也就是先去除某種事物,過敏癥狀消失,而重新攝入這種食物時癥狀再次出現。整個過程比較複雜,也需要在醫生監護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確診對某種食物過敏,同時需要徹底的迴避。

所以,無論哪種過敏原檢測方法,都要和實際相結合,不管檢測結果如何,只有在確定寶寶吃了某種食物後會發生食物過敏反應的情況下,才需要迴避。

母乳檢測根本沒有意義

母乳檢測也是近期興起的一種手段,美其名曰可以通過檢測母乳成分來判斷是否能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

實際上,母乳檢測的結果目前連標準值都沒有,只是大量母乳成分的平均值,根本無法用來指導媽媽的飲食。

每個媽媽的母乳都是不一樣的,就算是同一個媽媽,在不同的哺乳期、一天中不同的餵奶時間、甚至同一次餵奶的開始和結束,母乳的成分都有可能不同。

另外,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會隨著寶寶的需求而變化。比如有的寶寶食量比較大,那麼媽媽的奶量就會相對較多,這種母乳的脂肪含量就比較低。而有的寶寶食量小,母乳產量也會少一些,相應的脂肪含量就會相對較高,以此來避免寶寶能量攝入過多或過低,保證每個寶寶都能健康的成長。

可見,母乳檢測根本就是為了掏空你的錢包而生的,也根本沒必要做!

天賦基因檢測費錢又坑娃

目前天賦基因檢測也是非常的流行,據說是只要一口唾液就能檢測出孩子哪方面有天賦,便於更早的了解潛能,給予針對性的培養。至於檢測項目,有多有少,涵蓋了藝術,運動,語言,數學,邏輯思維等等諸多方面,價格也是高低不等,從幾百到幾千甚至上萬都有。

可是這種檢測不僅費錢,還可能坑害了咱家娃。

首先,人類的基因組非常複雜,就算是目前人類的基因計劃,也只是完成了很小的一部分而已,人類在面對錯綜複雜的基因關係時,依然顯得有些手足無措,更別說用它來指引孩子的未來人生了。

至於天賦,更是多基因聯合的結果,比如舞蹈天賦可能會涉及身體很多方面,肌肉、反應能力、前庭旋轉的感受等等,這些方面根本無法通過某一個單一基因來判斷。

另外,天賦、精神以及思維能力,除了基因因素之外,與後天的教育和成長環境也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過度的相信天賦基因檢測可能會限制孩子的發展,比如報告顯示美術方面有天賦,而運動方面欠缺,而孩子卻恰恰喜歡運動而非美術,這種過度的貼上標籤會影響孩子的發展,甚至造就一個不幸福的童年。

因此,我們更應該做的還是要盡量多的給孩子提供發展機會,從而讓他們多了解和接觸不同的興趣愛好,從中選擇自己的喜歡的,而不是讓這些騙子來決定他們的人生。

腸道微生物檢測也沒用

腸道菌群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除了益生菌被廣泛應用之外,又興起了腸道微生物的檢測,聲稱通過檢測能夠了解腸道菌群的情況,可以更好的預防和治療疾病。

其實,雖然目前很多疾病認為可能和腸道的微生物有關,但研究依然在進行當中,除了一些比較嚴重的細菌感染之外,並沒有明確的答案認為哪種疾病可能和哪些微生物有關,也只是停留在有某些相關性上面。

所以目前的腸道菌群檢測和補充益生菌一樣,都處於研究階段,而且商家推崇的無論宏基因組測序還是16s rRNA檢測技術,都是用於腸道菌群研究的一種手段,並沒有推進臨床,更不可能指導臨床的治療。

也許隨著腸道菌群的研究,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檢測可能會具有臨床價值吧。

其實說到底,除了這些檢測,我們更應該做的還是合理的膳食搭配,均衡的營養,這樣寶寶才能健康的成長。

看好自己的錢包,千萬別被這些沒用的檢測騙了錢,傷了心,坑了娃!

寶寶入學發展快人一步的秘訣是什麼?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

入園後孩子變得愛哭、粘人不說話是為什麼?

融入集體很重要,怎麼讓寶寶學會結交朋友?

入園期間,怎麼讓孩子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選擇幼兒園應著重觀察哪些方面?

本次我們請到了北京大學幼教專家趙紅梅老師,為大家帶來直播分享,從上面這六大關鍵問題入手,讓孩子完美適應入園生活!

前幾期沒聽過癮的家長們,歡迎繼續收聽!

講師介紹

趙紅梅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北京大學附屬幼兒園園長助理,兒童心理評估與教養諮詢室主任,北京市幼兒園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從事0-6歲嬰幼兒心理發展方面的教科研工作十餘年,著有《0-3歲寶寶全能早教專家方案》《個性化教育從心開始》等多本著作。

多次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十三套《特別關注》節目的訪談;參加北京電視台《幼兒緣》節目錄製;參加北京電視台《和孩子共同成長欄目》專家訪談。

直播時間

8月30日(本周四)晚8點

參與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學完才知道,原來娃被自己坑了這麼多年!
父母的「婚姻大戰」,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