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張豐:不適與反抗,李宇春和她的時代

張豐:不適與反抗,李宇春和她的時代





前幾天在小區的電梯里看到一個人,短髮,漂亮,脖子上有文身。「這個小夥子有點娘」,我心裡正在感嘆的時候,電梯門開了,他和女伴打鬧而出,原來「他」也是一個女孩。




她讓我想起李宇春。我這麼說的時候,其實是一種比較負面的看法。2005年超女比賽的時候,我剛到成都一家報社工作。整個報社的人,都被分成了兩派,玉米或者涼粉,大家瘋狂用手機投票,每條簡訊都要實實在在花上一毛錢。有一位女同事曾趁我不注意搶走我的手機,我沖她大喊:「

不要投給李宇春!




那時我喜歡的是張靚穎,這就是我13年前的態度。現在,看了最新一期《十三邀》中許知遠和李宇春的談話,我隱隱覺得,自己

13年前的那聲大喊,可能飽含著對李宇春的誤解。






2005年的李宇春




和李宇春的對話,是《十三邀》中許知遠看起來最正常的一期。他不再有面對俞飛鴻的那種尷尬和強作幽默,這很大程度上

應該歸功於談話對象李宇春的配合。



李宇春本不是一個善於交談的人,在她走紅之後,經紀人幫她打理一切。她不擅長混圈子,在談話中會用「這個所謂的圈子」來稱呼。她很少參加圈內的飯局,也不喜歡自己組局。有一次請公司幾個人吃飯,要自己主持大局,招呼每一個人,這樣的工作她都很難勝任。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看上去很酷也很悶的李宇春,在談話中竟然比許知遠許知遠更像是一個思考者。許知遠希望她能總結一下自己當偶像的感受,她用「

不適

」這個詞來表達自己從參加超女比賽到今天一直被裹挾著前進的感受。







《十三邀》中的李宇春




這個詞找的很精準,

在她參加超女比賽之前,她就感到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

。她在超女比賽中能夠戰勝唱功更出色的張靚穎,主要就是靠她的「個性」,所謂個性,就是與周圍的不協調。她的個性引來一些反對者,也吸引了更瘋狂的粉絲。或許「玉米」的總數沒有「涼粉」多,但是投票熱情要瘋狂得多。




我本人見識過這種瘋狂。2005年底,我是報紙的娛樂小編,在北京有一個音樂盛典,要頒一些獎。到晚上11點,我的版面截稿了,頒獎禮還沒有完,張靚穎已經得了一個「最受歡迎女歌手」獎,我就在報紙的邊欄發了一個小消息,做了一個「張靚穎獲獎」的標題。第二天,報社接到幾百個投訴電話,都是「玉米」打過來的:「你們報社為什麼這麼偏心,只報道張靚穎不報道李宇春?」




你沒法給李宇春的粉絲解釋報紙有一個截稿時間。

現在看來,李宇春的粉絲們在當時感受到了很多來自媒體的不公平對待

。許知遠在採訪「玉米」的時候,他們建議他專門去採訪一下「為了李宇春而去學傳媒的人」。有些正在讀高中的「玉米」,為李宇春遭遇的不公而落淚,他們發誓考大學讀新聞專業,等畢業後當記者來改善這種局面。




當然,這些人有點幼稚。其實李宇春一直是媒體的寵兒,而他們如果真的當了記者,現在也一定會感到後悔吧。十幾年後,媒體形態發生了巨變,而娛樂選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現在,李宇春甚至都作為嘉賓去節目點評選手們的表現了。選手們的表現經常讓她覺得好像缺失了什麼,她注意到,幾乎每個選手都會「比心」,然後她質問:「人哪裡有那麼多心可比?」這正是李宇春和後來很多選秀選手的區別,

李宇春是憑藉著自己的個性橫空出世,而後來的選手,有太多的虛空和模仿,更像是娛樂工業流水線的產物。





我還沒看到許知遠長篇大論談這次對話的感受,如果《十三邀》再出書,他一定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讚美李宇春的「批判性」。李宇春和自己、粉絲與時代都保持著某種距離,在一個很酷的外表的掩護下,她其實是娛樂圈的思想家。




她去威尼斯雙年展,反覆看一個片子。那個片子講述的是人們如何觀看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大衛》的故事,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出自己的大衛。在李宇春看來,她就是那個「大衛」,人們一直在觀看她,也是在對她提出要求。她對此心知肚明,因此不會陶醉在人們的觀看之中。她知道人們需要她做什麼,比如演電影和參加時尚活動,她也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做一個好的歌手。在娛樂圈,

她被粉絲瘋狂追逐十多年,但是卻沒有迷失過自己。




許知遠在節目中一直有一個毛病,希望嘉賓和他一樣去批判世界。看起來,最不可能批判社會的李宇春,卻更好地配合了許知遠。這倒不是因為許知遠作為主持人的套路有多麼高明,而是李宇春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特例」,

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對社會的反駁。







從超女的舞台開始,李宇春就是以反抗的形象出現的。她的大多演唱會,形象設計也都個性十足。追隨她的人喊她「春春」,這個稱號很可愛,但是李宇春卻比「春春」更叛逆。反對她的人諷刺她為「春哥」,但是李宇春又比這個稱號所表達的更柔軟。她的反抗性也是如此,具備一定限度,也在安全的範圍之內。




十幾年過去,

李宇春其實已經變成了主流的一部分

,這一點從本文開頭我在電梯里的見聞也能看得出來。李宇春不再被視為異類,她引導的潮流被社會所接納、開發和消費,並成為中國主流娛樂文化的一部分。




李宇春說她有一天也可能會告別現在的身份,而是回到成都的小區,做那些鄰居大媽溫柔呼喚的「春春」。或許,娛樂圈需要新的標誌性人物,需要一個人真正開創一個時代,但是不管是王菊還是楊超越,都和李宇春相差甚遠,她們只是以不同的姿態來依附於時代而已。







李宇春比我們所想的要深刻得多。

在2005年,人們從李宇春身上看到時代的一些新的可能性,這只是錯覺。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僅僅是李宇春本人而已。







《十三邀》許知遠對話李宇春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雙胞胎溺水死亡事件,別輕易歸罪於看手機的母親
劉遠舉:房租漲價,趕走的都是什麼人?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