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東方。生活。美學。
作家馬伯庸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家教和門風,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更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一、什麼是格局?
孟子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所謂格局,就是一個人的眼界、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
一個家長帶著孩子去飯店吃飯,在門口遇到一個乞丐。
大多數的父母可能趁機教育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不然以後只能和他們一樣,沒有工作以乞討為生了。」
但是這個家長卻語重心長地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讓這樣的人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人生格局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正制約著一個人能走多長的路。人生所有的行為都會受到這格局的制約。
二、什麼是家風?
古人說: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范仲淹家族就是最好的例子。范仲淹是北宋朝廷重臣,他在任的時候,救濟學子,減少徭役,善行惠澤天下。
別人相中一塊宅地,要給他當府邸,他拒絕之後,把這塊地建成書院。
北宋土地兼并嚴重,很多的豪門大族家裡土地千頃,平民百姓卻沒有土地,流離失所。范仲淹毅然建立義田,把幾千畝的田地作為公益田,讓他們免受饑寒之苦。
范仲淹在家族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他的後代不斷施肥灌溉,直到它變成一顆蒼天大樹,這棵大樹庇護著他的後代子孫,從宋朝一直到清末,整整八百年的時間裡,興旺不衰。
善良是最好的家風。
古人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對於孩子來說,善良是最好的護身符。
三、什麼是修養?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
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寬容的力量是驚人的。寬容是一種大度,一種豁達,也是一種諒解,一種尊重,更是一種修養和激勵。
四、讀書有什麼用?
積錢不如教子,閑坐不如看書。
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是最低門檻的高貴。
1937年日軍侵華,林徽因一家淪為戰爭難民,在炮火中倉皇離開北平,輾轉多地,開始了長達九年的流亡生活。
▲林徽因家人
那時兒子五歲,女兒八歲。
在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逃亡生活中,林徽因仍然不忘給孩子們進行文學熏陶。
飯都吃不飽,林徽因還堅持每天教孩子們讀誦古文,沒有書讀的時候,就讀自己以前的舊詩文。後來她卧病在床的時候,還要讓孩子們去讀《米開朗琪羅傳》。
孩子們讀不懂,林徽因就忍著病痛,給孩子們朗誦,還詳細動情地給孩子們解釋。
久而久之,林徽因從小就培養了孩子們喜歡閱讀的好習慣,戰火也沒有耽誤太多孩子們的教育。
▲梁思成林徽因一家
腹有詩書氣自華,它能開闊人的眼界,給人以精神的動力與養料,使人心胸豁達,目光高遠,成為一個豐富的人。
讀書,不僅僅是一個人進步的階梯,更是一個家族走向興盛的不竭動力。
TAG:香港港險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