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吳群生:故土的文化種子
故土的文化種子
——《魏徵文學》刊首語
■吳群生
△本文作者吳群生
《魏徵文學》出版26期了,散發著故鄉泥土的芳香,清淡樸實,就像晉州的莊稼漢,用家鄉話,說著家鄉的事,抒寫著家鄉的風情風貌。
晉州自古鐘靈毓秀。在中國幾千多年的政治文化史上,晉州本土名家輩出,常領風騷。唐朝名相魏徵便是最傑出代表。他不僅是官輔大臣,更是文化大家。其《諫太宗十思疏》,既是治國理政的廟堂吏文,更是嘆為觀止的文學名篇。魏徵輔佐唐太宗開貞觀之治,政治膽識超人,以"犯言直諫"推行自已的治國理念及政治主張。顯赫的政績,奠定了其政治家、思想家的卓越地位。政治的光芒,或多或少掩蓋了其文學方面的華章與光環。實際上,他的多篇政論文章,可視作文學散文賞讀,堪與王安石散文相媲美,文彩豐麗,文勢磅礴,是不可不讀的散文佳作。《全唐詩》收留他多首詩歌,亦值得誦讀。可以說,魏徵不但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文學家。魏徵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政治遺產,從散文、詩歌、史評方面,也給我們留下了一筆文化遺產。當今,我們應繼承並發揚光大。
《魏徵文學》適時誕生了。她以魏徵為歷史榜樣,立足於晉州魏徵故土,倡導魏徵文化精神,傳承發掘梨鄉文化風韻,推動家鄉文化繁盛,在晉州文壇樹起了一桿文化大旗。
《魏徵文學》的發起人和創建者趙貴辰老師,功莫大焉。趙老師是我市的文化名人,在省內外享有很高的文化聲望。他的散文,詩歌,我時常在國內文學刊物讀到,為其文采文韻所傾倒。或樸實,或淡雅,或艷麗,或奔放,率性而發,遂情而作。高妙之處,恍如天籟之音,令人擊節嘆賞。趙老師雖為知識分子和文化人,但不像某些作家詩人,囿足書宅,牖於文閣,隱乎筆林,在寶塔中閉門吟作,而是腳踏大地,胸襟開放,視野高遠,面向民生,面向生活。趙老師社會活動能力極強,熱心熱情,創建文學社團文刊,組識文學交誼活動,其周圍萃集一大群文化文學愛好者。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趙家兄妹七八人皆能揮筆成文,吟詠成詩,名篇佳作迭出,是名符其實的文化之家。吾曾作詩讚焉:
趙氏家族文脈長,
梨園詩誦動遐方。
弦歌陋巷傳天籟,
雅韻寒宅繞檁梁。
鼓國梨鄉一家俊,
魏徵舊土百村芳。
瓊林一片多精木,
秀趣應看鬱金香。
我也是個文學愛好者,受家庭影響,自少時便喜讀古典現代文學作品。少時流行的長篇古今小說,幾乎通覽。我很崇拜當年晉縣的周玉海、韓文敏、侯立身、袁學駿等文人。記得上高中時在語文老師齊瑞澤鼓勵下嘗試寫作詩歌散文,向縣文化館投稿,很受任文藝主編的袁學駿老師賞識,幸運的是幾首小詩短文還曾在縣文藝副刊發表,此時萌生了創作的種苗。後1977年恢復高考,升入河北師大中文系。四年的大學修造,或多或少厚實了文學的功底。但畢業從教後,繁重的課務和沉重的肩負,便將私存的一點文學創作的慾望擠掉了。稍通文筆的我,便只准只會書寫教案、論文、總結、彙報學界、政界的公文了,文學的雅趣和創作的衝動磨蝕將盡。只是退休後近幾年,賦閑在家,才有暇拾起了丟棄幾十年的文學愛好,或讀或寫,或吟或誦,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發幾首稚拙之作,抒懷泄情,雅俗共樂。朋友同事之間傳來傳去,傳到趙貴辰、趙秀環兄妹那裡,文緣相牽,文脈相通,互發互賞,文趣更濃,結為文友,忝成文學群中的一員新兵。
《魏徵文學》從晉州魏徵故地破土發芽,伸莖舒葉,茁壯成長。趙老師作為主編,有思想,有情懷,有文化底蘊,有閱歷見識,《魏徵文學》一定能辦成有特色、有品位的新媒體文學周刊。
2018年8月20日
作者簡介
────
吳群生,男,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1982年畢業於河北師大中文系。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曾任晉州市第一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稱,河北省特級教師。
魏徵文學公眾號
TAG:魏徵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