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秘的安門軸線:是有意為之,還是意外巧合?

神秘的安門軸線:是有意為之,還是意外巧合?

1995年,秦建明等人在《文物》雜誌上發表了對長安城地區5個點位,即子午谷、安門、長陵中間點、清河折轉處、天齊祠的經度的測量結果,並以此推測長安城可能存在一條「超長建築基線」(南北建築軸線)。這5個地點的經度均在東經108度52分左右,如此接近的數據令人不得不認真地關注這個軸線的存在問題。有的作者已經認可了這條軸線,並就此展開討論。

長安城所謂「超長建築基線」

資料來源:秦建明等:《陝西發現以漢長安城為中心的西漢南北向超長建築基線》,《文物》,1995年第3期。

這條軸線穿過長樂、未央兩宮之間。如果這條軸線上幾個點位的關係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意的設計,那麼長樂、未央兩宮之間的位置(具體說是兩宮所夾的南北道路),按照建設時間的順序,應該是軸線最初的基本點。

軸線的第二個點位——具有決定性的點位——是長陵。劉邦、呂后陵墓的位置分別與未央、長樂二宮相對應,兩陵之間的中心點,與長樂、未央二宮之間的中心帶大體對應。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還沒有安門。所以說,長陵與長樂、未央二宮的對應關係,可能最早確定了一條南北方向的中樞帶。這條中樞帶,主要由宮殿區與陵墓區南北對應構成。

劉邦像

漢長安城遺址

惠帝修築長安城牆時,在這條中樞帶的南部修建了安門,它成為中心帶上的第三個點。而由於城門位置的確定性,使原來的中樞帶精確化為一條中樞線。

以上幾個點位的關係,有可能是規劃設計的,在這個距離範圍內規劃的難度並不大。至於這條軸線向南方子午谷的延伸,以及向北方天齊祠的延伸,是否為早時確定的規劃,我們尚無法確證。天齊祠距離長安很遠(45km),能做到如此精確的對應,需要有大範圍的測量技術。西漢時是否已經具備了大範圍的測量技術,需要考察。至於與子午谷的精確對應,很可能是一種巧合。很難想像,蕭何在修建未央宮、武庫的時候,就考慮到與南方山口的對應關係。

至少,從安門到長陵這條軸心區,在惠帝時已經出現。它在長安城的空間皇權景觀中,居於中心的地位。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這條軸線帶上,並沒有宮殿建築依軸線排列(這恰恰是後代都城軸線的主要特徵),而只是通道、門闕,因此意義並不重大,實用性大於象徵性。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唐曉峰:《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清政府大方「施恩」,英方喜獲片面最惠國待遇
在重開滇緬路之後,中英雙方的合作為何又陷入僵局?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