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普京 罕見地出席了奧地利外長的婚禮……何為 「罕見」?

普京 罕見地出席了奧地利外長的婚禮……何為 「罕見」?

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罕見地出席了奧地利外長克奈斯爾的婚禮,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外交」。

普京在婚禮現場

為何用 「罕見」 這個詞?

一方面,53歲的克奈斯爾並非普京的老熟人,在奧地利國內政治人物公開反對的情況下,普京仍然欣然公開出席婚禮;

另一方面,參加婚禮後,普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閃電會晤」,雙方進行了近3小時的閉門會談。要知道,不久前俄德兩國防長還在隔空互懟——

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稱,與俄羅斯對話時,必須憑藉實力、採取更加強硬的態度。

俄羅斯防長紹伊古的回答則十分乾脆:「在德國於我國的一切所作所為後,我想,他們200年內都不應提起這個話題。」「如果德國人不願意讀史,那可以回家問問自己的祖父,讓他們分享下憑實力跟俄羅斯對話是什麼感覺。」

那麼,到底有多重要的事情,能讓日理萬機的俄羅斯元首親自跑一趟呢?

這事還真的是特別重要!

不僅事關俄、德、奧三國關係,而且將美國和幾乎整個歐洲都扯了進去。

文 | 王曉偉 中國政法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

段君澤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

重點來了,讓川普揪心的「北溪-2」

普京的此次歐洲之行,無疑是俄羅斯與奧地利、德國務實走近的一個信號,同時,也折射出俄美爭奪歐洲的態勢。

近期,備受美國川普政府抨擊的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正是普京此次會談的重點。

奧地利、德國不僅是「北溪-2」項目的支持者,同時也是該項目的融資方。

「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示意圖

(註:途中綠色虛線為「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

川普反對俄德兩國建設該項目,甚至抨擊德國在能源上成為俄羅斯的「俘虜」。

俄羅斯積極推進該項目,期望以此增強對中西歐能源市場的控制, 2017年俄氣(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在預算中斥資1100億盧布(約17.5億歐元)建設該管道。

就是否批准建設「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問題,歐盟內部分化為兩隊:

*支持者是以德國和奧地利為代表的老歐盟國家及其大型能源集團;

*反對方是以波蘭為代表的新歐盟國家。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在歐洲主要國家中,德國和奧地利對俄羅斯能源依賴更強。

據歐盟統計局估計,俄羅斯天然氣至少佔德國天然氣總進口量的50%以上。

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6年,俄羅斯在德國從俄羅斯的原油進口量約佔總進口量的40%,煤炭進口量約佔30%;

2017年,俄向德國共出口天然氣總量達534億立方米,對奧地利供氣增幅達40%,對捷克、斯洛伐克、荷蘭和丹麥的供氣份額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北溪-2」計劃於2019年建成,運力為550億立方米,屆時將使俄羅斯向德國出口天然氣的能力翻一番。

由此一來,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程度恐將加深。

2

鬧心的是,這不止是個經濟問題

能源安全不僅對於一國的經濟能夠產生重大影響,對軍事行動和安全防務也同樣至關重要。

歐洲的軍事防務偏重於依賴於北約,而北約在歐洲的軍事基地偏重於依賴俄羅斯的能源。

負責為駐歐美軍採購能源的美國國防後勤局發現,駐德美軍基地使用的油氣產品約有40%直接或間接來自俄羅斯。

它們對於部隊機動能力、武器系統、監測和通訊系統以及供熱與製冷系統都非常關鍵。

美國駐德國、比利時軍事基地

舉個例子,位於德國西南部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是美國駐歐洲空軍司令部的駐地,同時也是北約在歐洲最大的空軍基地,駐紮著5萬多名士兵,具有十分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

然而,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所使用的能源約有41%的比例來自俄羅斯。如果俄羅斯完全切斷對歐能源供應,不但歐洲的能源網將可能癱瘓,「鑲嵌」在歐洲能源網中的美軍基地也會遭殃,輕則戰鬥力銳減,重則喪失戰鬥力。

當慣了老大的美國,可不會心甘情願地受制於人,何況還是自己的頭號對手俄羅斯。

這已經引起美歐的高度重視,減少歐洲防務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已被提上議事日程——早在2006年,如何降低對俄羅斯的能源供應的依賴性、如何增加歐洲防務的能源安全性,就成了北約峰會討論的重要議題。

2013年年底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引起歐洲尤其是中東歐國家的高度關注,減少作戰能源依賴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

不過,這個問題還沒解決,川普對北約功利化的要求就使歐洲盟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

川普競選總統時就拋出了「北約過時論」;今年7月,在北約峰會上,他對德俄能源合作大加指責,並對軍費分擔問題再度加碼。這些舉動使美歐在北約框架下的軍事防務合作受到一定衝擊。

此時,俄歐能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將加劇歐洲對美國的離心傾向。

怎麼辦?

近日,美國在剛剛通過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為駐歐美軍基地尋找能源替代的方案,包括布防「微型能源網路」、採購巨型蓄電池大規模儲蓄電能等,甚至考慮研發配備小型核電設施、建造核反應堆來解決能源供應問題。

但是,建立核反應堆同樣存在安全風險,住在附近的老百姓不抗議才怪。

3

其實,美國人早就在下「一盤大棋」;除了上述應急措施,實際上,美國人早就開始琢磨如何切斷俄歐能源之路。

其總體戰略是「領域細分、有針對性地分化和遏制」。——將能源領域劃分為油氣資源的勘探與生產、運輸與儲存、加工與銷售等環節,進而在相應環節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對俄歐能源關係進行分化和遏制。

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油氣資源的勘探與生產領域,美國力促對歐洲能源供應的多元化。

俄羅斯在油氣資源稟賦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對此,美國從國際油氣格局和地緣政治格局的高度出發,採取多種策略試圖沖淡俄羅斯的能源優勢。

*強化對俄羅斯周邊油氣戰略要地的控制。

例如爭奪對裏海-中亞油氣中心的掌控力,防止俄羅斯再度整合前蘇聯國家的油氣資源和對外能源供應,甚至希望裏海-中亞與俄羅斯形成競爭關係,稀釋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市場上所佔的份額。

*通過油氣項目投資,促進中東、東地中海盆地等地區對歐洲的能源供應。

美國積極地對伊拉克、以色列境內的油氣項目進行投資,促進其油氣資源輸往歐洲市場,以制約俄羅斯對歐洲能源供應的主導作用。

*加快進度為美國能源開拓歐洲市場。

美國能源信息署發布的2018年《年度能源展望報告》預計,美國最早將在2022年成為凈能源出口國。

實際上,在天然氣領域,頁岩氣革命的成功已經使美國實現了這一目標。2010年頁岩氣產量已超過1000億立方米,占其天然氣總產量的20%;2017年,美國已經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

近年來,美國明顯瞄準了歐洲市場。川普上台以來,確立了「美國優先」的能源政策,鼓勵液化天然氣向歐洲出口。

其次,在油氣資源的運輸和儲存環節,美國積極遏制俄羅斯通向歐洲的能源管道建設。

為打破俄羅斯油氣管道對裏海-中亞油氣向歐洲運輸的壟斷,美國表現得相當積極。

*積極規劃和建設繞過俄羅斯通向歐洲的油氣輸送管道。

美國大力促進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道、納布科天然氣管道、敖德薩-布羅迪石油管道等項目的建設,與俄羅斯展開了激烈的管道政治博弈。

*極力阻遏俄羅斯對歐油氣管道項目建設。

2017年8月,美國國會高票通過的《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俄羅斯能源工業的公司和項目進行了嚴厲制裁,其針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意味十分明顯。

2018年7月,在北約峰會召開之前,美國政府和媒體就密集地輪番對「北溪-2」項目進行「炮轟」。

北約峰會召開期間,川普更是直言不諱地指責德國——向俄羅斯支付數十億美元建設「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甚至稱德國已經淪為「俄羅斯的俘虜」。

*利用北約對歐洲的政治和軍事安全影響力來遏制俄歐能源管道建設。

早在2006年,美國就要求在北約框架內為成員國採取能源多樣化措施,並建議設計緊急計劃以防能源供應的中斷,反對俄歐建設新的能源管道。

後來,美國甚至提出在對待將能源供給作為武器方面可以援引《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即對一個成員國的攻擊可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利用北約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從歐洲能源安全、能源獨立的角度想方設法影響歐俄能源關係。

第三,在油氣資源的加工與銷售環節,美國通過其在能源定價機制方面的巨大影響力來弱化俄歐能源關係。

自從布雷頓體系瓦解之後,美國就試圖通過美元對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的壟斷地位,來維繫和鞏固美元的霸權地位。

通過堅守「石油美元機制」, 美國不僅能夠把持國際石油市場定價權,還能影響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定價機制,從而形成對俄羅斯油氣資源加工和銷售的結構性權力和影響力。

正是通過這種結構性權力,美國實現了對俄羅斯「石油盧布」和「天然氣歐佩克」計劃的戰略遏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地位和對歐洲能源的影響力。

4

「一舉三得」,這戰略能行得通嗎?

美國的如意算盤很美好——一邊發財、一邊遏制俄羅斯,還能拉緊歐洲夥伴的小手,可謂一舉三得。

但是,這辦法能行得通嗎?

我們看到,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俄羅斯與西方關係降至冷戰結束以來的最低谷,雙方政治關係的惡化,為俄歐能源關係發展帶來較大不確定性,歐洲本身就有加速擺脫對俄羅斯油氣能源依賴的意願,近年來俄與歐洲國家的數次「鬥氣」就是典例。

為此,歐盟已經做了不少動作:

一方面,竭力攪黃俄羅斯繞開烏克蘭經黑海至保加利亞、義大利等國「南溪」天然氣管道建設,拒絕與俄羅斯的新項目「土耳其流」對接;

另一方面,積極籌建「能源聯盟」,加快從北非、南高加索、中亞和中東等地區購買能源,並採用第三方標準限制俄氣的運營權。

但是,要想歐洲擺脫對俄油氣尤其是天然氣的依賴,困難重重。

從現狀看,俄羅斯仍是歐最大外部能源供應商,歐仍是俄最主要出口市場。

首先,歐洲自身能源產量下降。

英國、挪威、荷蘭等天然氣開採量呈下降趨勢,預計2020年挪威開採量將下降90%。

烏克蘭危機有望成為歐洲頁岩氣政策解凍的催化劑,但與美國相比,歐洲地質條件差、開採難度大、環保門檻高,預計2020年頁岩氣產量為40億立方米,僅相當於2013年俄羅斯對歐洲供氣的2.5%。

其次,潛在外部能源供應國問題重重。

土庫曼2/3的天然氣須經俄羅斯出口,亞塞拜然雖已選擇跨亞得里亞海管道向歐洲輸氣,但供氣量僅占歐洲需求的2%,阿爾及利亞等北非國家對歐供氣也難有很大起色。

第三,歐洲對既有管道布局已存在「路徑依賴」,「另闢蹊徑」對歐洲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從20世紀60-70年代起,俄羅斯陸續建成了數條對歐供氣管道,如:

Transgas管道——經烏克蘭入斯洛伐克,向西通往奧地利,向南至保加利亞;

「亞馬爾-歐洲」管道——經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

「藍流」管道——至土耳其;

「北溪」管道——穿越波羅的海至德國;等等。

歐洲天然氣管線示意圖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美國有大量頁岩氣,也是「遠水救不了近渴」,短期內發揮不了多大的實質性作用。

因此,近年來,在美歐形勢劇變、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惡化、國際油價企穩的背景下,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不降反升。

來源: 瞭望智庫(略有刪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老崔 的精彩文章:

錢卡兩空!EB-5綠卡好日子到頭了;數千中國家庭進退兩難!
重磅報告!警惕家庭債務危機!及其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TAG:北美老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