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陝北發掘明代土洞式佛窟遺址

陝北發掘明代土洞式佛窟遺址

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掘了位於綏德縣黃河沿線的一處明代土洞式佛窟遺址。該遺址除局部破壞和坍塌之外,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明代中期造像、壁畫、洞窟形制的原貌。該遺址位於陝西、山西、內蒙古三省區的交通要道上,為研究明代中期該地區的地理交通、佛教文化交流、氏族分布,提供了歷史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和文化遺產價值。

2017年10月下旬至12月底,經過搶救性發掘,研究人員在該遺址共清理出禮佛窟2座、龕式窟3座、僧房窟1座。這些洞窟均坐北朝南,系開鑿於黃土斷崖上的土洞窟。其中,龕式窟保存狀況較差,從殘存後壁可以看出上部皆呈拱形。在這些洞窟內共發現石質造像龕、圓雕石造像、泥質塑像頭部、石供器等10件遺物。最大一座洞窟處於該遺址中部,前部繪有大幅壁畫,後部開龕,龕頂為尖拱形。此外,根據四件在原位的石柱礎,研究人員推測原來窟內有柱式結構。窟內佛龕與前部壁面上分布有數組出資人題名,均為家庭式組合。在該遺址發現的禮佛窟和僧房窟的組合,在陝北乃至整個陝西地區都十分少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宗悅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海外看中國:風從東方來 非凡四十年
李培林獲「費孝通學術成就獎」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