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想像不到的奢侈,古代帝王與權貴的豪華筵席!

想像不到的奢侈,古代帝王與權貴的豪華筵席!

原標題:想像不到的奢侈,古代帝王與權貴的豪華筵席!


老話常說民以食為天,古人對美食的追求,尤為熱衷。遵從了孔夫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道理,帝王與權臣貴族在飲食發展史上起了最大的推動作用。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玄宗的妃子楊貴妃喜食荔枝,每年都要浪費諸多錢財、累死無數馬匹從高州飛騎傳送京城,只為讓荔枝之味不變,博得美人一笑。荔枝也成為富貴的象徵。



炮鱉膾鯉 漢代上侈而下靡


漢代飲食,較之前過於奢靡。《管子?侈靡篇》中提出「莫善於侈靡」的消費理論,提倡「上侈而下靡」的主張,叫人們儘管吃喝,儘管駕著美車駿馬去遊玩。如何變著法子侈靡?讓人們在雞蛋上畫了圖紋再拿去煮著吃,木柴上刻了花紋再拿去燒,即「而雕卵然後瀹之,雕橑然後爨之」。漢代逐漸形成一種宴饗風氣,從上至下,莫不如是。帝王公侯身體力行,祭祀、慶功、巡視等都是大吃大喝的好機會。各地的大小官吏、士族豪強、富商大賈也常常大擺酒筵,引來送往,媚上驕下,宴請賓客和宗親子弟。


漢成帝時期,劉驁同一日賞封自己的五個舅舅為侯爵,王譚被封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陽侯,時人稱之為「一日五侯」。不過五侯意氣太盛,竟互不往來,有一個叫婁護的人憑著自己的能說善辦,「傳食五侯間,各得其歡心」。五侯爭相送婁護奇珍異膳,他不知道吃哪一樣好,想到一個妙法,將所有的奇味倒在一起,「合以為鯖」,成為五侯鯖。將各種美味燴合一起,這也是最早的雜燴了。婁護的這種創新的烹飪方法使五侯鯖不僅成為美食的代名詞,有時也成為了官俸的代名詞。



日食萬錢 西晉臣子比皇帝更奢侈


西晉時期位至三公的何曾,算得上是少有的美食家,家傳有獨到的烹飪技術,自己還撰有《食疏》的菜譜,為士大夫所側目。生活也是最為豪侈,甚至超出帝王。飲食「日食萬錢」的同時,他自己卻還說沒有下筷子的地方。何曾每次赴晉武帝的御筵,都要帶著家廚精心烹制的飲食,根本不吃太官準備的膳食,晉武帝也拿他沒有辦法,只好讓他拿出帶來的美味吃。何曾有時奢侈得莫名其妙,他食蒸餅,非要蒸得開裂有十字紋的不吃。而何曾的兒子何劭驕奢甚遠,遠遠超過他的父親。何劭吃起飯來,「必須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兩萬錢為限」,當時人以為太官準備的皇帝御膳,也沒法和何劭相比。到南北朝時,奢侈之風更是刮遍朝野,上行下效,少有止時。南朝齊東昏侯簫寶卷也是位荒淫的皇帝,他以漢靈帝的西園為榜樣,遊玩取樂。類似於何曾的人,南北朝遠遠超出者大有人在。這時又有一種別樣風氣,菜肴不僅講究味美,而且注重形美。


《北齊書?元孝友傳》中記載:「把魚擺成山丘的形狀,再用肉類植成林木,又有雕刻的鸞鳳亭立於林木之上。」這種花色拼盤,把吃變成了地道的藝術欣賞。但有人形容說:「一個人的胃容量總是有限的,可一頓飯動輒擺出許多盤盞,僅是悅目而已。沒有等到盛宴結束拼盤已經『以同臭腐』。」



燒尾宴 盡顯唐代奢華之風


唐代繼承了自戰國時期的各代例行的傳統,為當班的大臣們提供一頓規格很高的招待午餐。皇帝的錢包越鼓,這頓飯也越發豐盛。而豐盛的程度,卻到了大臣們不忍心動筷子的地步,不忍心這樣揮霍下去,以至幾次三番提出要求「減膳」。唐太宗時的張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賓客,其地位與宰相差不多。他同其他大臣一樣,每天中午都會得到一餐美味。他卻不同意「減膳」說:「這頓飯是天子用於招待賢才的,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勝任這樣的高職位,可以自動辭職,而不應該提出這種減膳的主意,以此來邀取美名。」這麼一說,眾人的提案只得作罷。


有高官就有了厚祿,高官得中,第一件事就是大吃大喝,大擺筵席。最晚從魏晉時代開始,官路升遷,要辦高水平的家宴。到了唐代時,繼承了這個傳統,大臣初拜官或者士子登第,都要設宴請客,還要向天子獻食。唐代把這種宴席叫作「燒尾宴」,這比前代的宴會,要更奢侈。燒尾宴的形式不止一種,除了喜慶家宴,還有皇帝賜的御宴,另外還有專為皇帝獻的燒尾宴。《清異錄》中記載了韋巨源設燒尾宴時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食單。食單中共列菜點58種,糕點有20餘種,菜肴有32種,從取材上看,有北方的熊、鹿、驢,南方的狸、蝦、蟹、青蛙、鱉,還有魚、雞、鴨、鵪鶉、豬、牛、羊、兔,等等。這58 種菜點,還不是「燒尾宴」的全部食單,只是其中的奇異者。 雖然只有58種,但也能看出燒尾宴的豐盛與奢華。



清宮御膳 盡顯帝後特權與尊嚴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帝後們的膳食也很獨特,積累歷朝的美食經驗,並成立龐大的管理機構。據記載,清宮膳食由內務府和光祿寺管轄,有總管太監三員、首領太監十名、太監一百名,「專司上用膳饈、各宮饌品、節令宴席,隨侍坐更等事」。當時, 紫禁城裡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膳房。伺候帝後吃喝的御膳房到底有多少人,也無法準確統計,只知道「養心殿御膳房」一處就有幾百人。在帝後的飲食生活中也最充分地體現了他們的特權與尊嚴。清代皇帝用膳時,要先看看菜盤中央插著的一塊小銀牌的顏色。看罷銀牌,然後命隨侍的太監用筷子先嘗嘗每道菜點,以防有人在飯菜中下毒。而皇帝所需的膳食材料,在清代也是相當驚人的浪費。皇帝每日的分例是:盤肉22斤、湯肉5斤、羊2隻、雞鴨共8隻、綠色蔬菜19斤、各種蘿蔔共60個、玉泉酒4兩、早晚膳又有餑餑8盤,每盤30個和御茶膳房特備皇帝每日所飲茶、乳等。而這些只是平時的飲食分例,如遇年節,遠不止此數。清宮中的大型筵席,以每年元旦和萬壽節在太和殿舉行的最為隆重。最多設宴210席,用羊百隻,酒百瓶。



清朝最特別的美食---慈禧,更將清朝的美食推向高潮。史料記載,她的私廚「西膳房」比光緒皇帝的「御膳房」還大,這「西膳房」能製作菜肴4000餘種,點心400餘種。慈禧的每頓正膳,都特別喜歡大搞排場,所用菜肴要擺三張拼起來的膳桌,菜點常在百種以上。她老人家雖說食腸發達、胃口巨大,但面對百種菜肴也會下不了筷,所以大多數的菜她只是看一眼,就原封不動地從她眼前消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微堂 的精彩文章:

趣談清朝皇帝,清代最後一位小偷皇帝溥儀!

TAG:品微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