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莫里森時代的澳大利亞難以緩和對華焦慮

莫里森時代的澳大利亞難以緩和對華焦慮

導讀

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Turnbull)在黨團會議投票中以40比45失利並宣布辭職,國庫部長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接任成為澳大利亞新一任總理。

在擔任部長期間,屬於黨內保守派的莫里森既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濟接觸,也以國家安全和保護主義為由反對中國投資。

正文

《南華早報》報道,當地時間8月24日,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Turnbull)在黨團會議投票中以40比45失利並宣布辭職,國庫部長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接任成為澳大利亞新一任總理。「知華派」的特恩布爾使中澳關係陷入困局。從莫里森的履歷看,他也難以擺脫對華的焦慮情緒。

在特恩布爾執政時期,莫里森是政府要員。在擔任部長期間,屬於黨內保守派的莫里森既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濟接觸,也以國家安全和保護主義為由反對中國投資。他曾指出澳大利亞與中國經濟關係的發展潛力,稱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繼續壯大,未來澳大利亞可以利用機遇促進服務業出口,創造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莫里森卻消極對待中國在澳洲的投資。8月23日,短暫擔任代理內政部長的莫里森宣布華為公司不得參與澳大利亞的5G網路建設。此前,他也有過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封殺中國企業對澳投資的先例。2016年8月,時任澳大利亞財政部長的莫里森拒絕了中國投資者對澳洲電網(Ausgrid)的競標,理由是「澳洲電網為企業和政府提供的重要電力和通信服務,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海圖評論

莫里森牽頭的最新舉措顯示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立場漸趨強硬,從而使澳大利亞和美國在貿易等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保持一致。然而,面對堅持「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和不斷背離傳統盟友的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或多或少改變了對華立場,澳大利亞此時依舊堅持「反華」則非常突兀。

對華不安和焦慮也許是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但特恩布爾時代的反華立場已經使澳大利亞與其最大的貿易夥伴的關係陷入了尷尬,倘若莫里森不有所改變,那麼澳大利亞將繼續受困於中美「二選一」的尷尬境地。

原文摘自《中美關係每日速遞》第140期。

《中美關係每日速遞》是由海國圖智研究院獨家推出的每日報告,聚焦中美關係實時動態變化,涵蓋經濟金融、華府風雲、政治外交、軍事安全、媒體觀察、數據圖表等幾方面資訊內容,並為對國際問題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科學、客觀、理性的分析解讀。請有意訂閱本刊的讀者繼續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海國圖智研究院

海國圖智研究院是由暨南大學陳定定教授領銜的國際關係學者團隊創立的新型社會獨立智庫,中國排名第七的社會獨立智庫。

海圖總部位於廣州,主要聚焦國際安全、全球治理、中國外交、全球政治經濟等問題,致力於為中國和世界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供知識與智力產品。

海圖致力於通過高質高效的研究團隊、獨立客觀的研究視角及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對中國和世界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創新思維角度提出具有實際意義的解決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國圖智日播報 的精彩文章:

量子技術:中美安全競爭新戰場?

TAG:海國圖智日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