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能認全十八般兵器嗎?

你能認全十八般兵器嗎?

「十八般兵器」這個詞最早見於元曲。「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為年代、地區和流派的不同,對「十八般兵器」的說法也各有千秋。

《水滸傳》寫到: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五雜俎》和《堅集》兩書所載,「十八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棍)、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後人稱為「小十八般」。

最早是漢武於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18種類型的兵器:矛、鏜、刀、戈、槊、鞭、鐧、劍、錘、抓、戟、弓、鉞、斧、牌、棍、槍、叉。

如今,武術界普遍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子、流星等稱為十八般兵器。(便於記憶的方法: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鏜棍槊棒 鞭鐧錘抓 拐子流星)

一、 十八般兵器—刀

刀是九短之首,一種劈、砍、殺用的短兵器,加上長柄之後成為大刀。古龍說:「劍是優雅的,是屬於貴族的;刀卻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跟劍比起來,刀的使用更為普遍,既可下庶民,也可上大夫。唐代詩人岑參的詩句:「謁帝向金殿,隨身唯寶刀」,可見古人對刀的喜愛,刀雖然少了幾分優雅,但卻多了一股豪氣!

二、 十八般兵器—槍

槍的長度約相當於人體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槍法以攔、拿、扎為主。槍術在十八般武藝中比較難學,不易掌握,俗說:「年棍,月刀,久練槍」。

槍的主要技法有: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

三、 十八般兵器—劍

劍是雙邊開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穿甲,屬於短兵器,自古以來素有「百兵之君」的美譽。長劍便於戰鬥,短劍利於護身,還可以用於刺殺,荊軻刺秦王就是自古流傳的短劍用於刺殺的經典案例。古代十大名劍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的,可見劍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

四、 十八般兵器—戟

古書中也稱「棘」,是將戈和矛結合在一起,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其殺傷能力勝過戈和矛。常見的有單戟、雙戟兩種。

戟在商代就出現,西周時也有用於作戰的,到了春秋時期,戟已成為常用兵器之一。三國中武力值排名第一的呂布,使的就是方天畫戟。

五、 十八般兵器—斧

斧的起源很早,黃帝時就有斧鉞之名,最早之銅斧,見於商代,不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鏤,極為精美,已為儀仗之用。周代之後,斧雖不作為主要兵器使用,但各代均有用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區的民族,喜練斧類兵器。使用大斧出名者,有三國時期的徐晃唐朝的程咬金,水滸傳中的急先鋒索超,皆使用長柄大斧。短斧出名者,則為黑旋風李逵所使用的短柄雙斧。現今流傳的套路有山東螳螂派的旋風雙斧和開山斧。

斧是一種用於砍削的兵器。斧是利用槓桿原理和衝量等於動量的改變數原理來運作的。分為兩個部分:斧頭和斧柄。斧頭為金屬(如鋼鐵),斧柄為木質或金屬,刀口形狀一般為弧形(也有直線形)。

斧在上古代不僅是用於作戰的兵器,而且是軍權和國家統治權的象徵。斧舞動起來,姿勢優美,風格粗獷,豪放,可以顯出劈山開嶺的威武雄姿。

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摟、截、雲、片、砍、削、撞等鉞,始於先秦時代的武器,為一長柄斧頭,重量也較斧更大,出現於春秋時期,在戰國時期大量使用。雖然具備殺傷力,因為形制沉重,靈活不足,最終退為儀仗用途,常用於展示持有者的權力。李白《贈張相鎬詩》云:「擁旄秉金鉞,代鼓乘朱輪。

六、 十八般兵器-鉞

鉞,始於先秦時代的武器,為一長柄斧頭,重量也較斧更大,出現於春秋時期,在戰國時期大量使用。雖然具備殺傷力,因為形制沉重,靈活不足,最終退為儀仗用途,常用於展示持有者的權力。李白《贈張相鎬詩》云:「擁旄秉金鉞,代鼓乘朱輪。

發展到現代,十八般兵器中的鉞演變成子午鉞,鉞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練時開合交織,不即不離,酷似鴛鴦,故名「子午鴛鴦鉞」。鴛鴦鉞種類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子午鴛鴦鉞、子午雞爪鴛鴦鉞、八卦子午鴛鴦鉞、子母鴛鴦鉞等。

此兵器練法與眾不同,它步走八方,運動中求變化,並隨心所欲,變化萬端,易攻難防。

鉞主要招法有:青龍返首、獅子張口、腦間掛印等獨特方法。

鉞的基本技法有劈、剁、刺、摟、抹、鉤、雲、片、斫、撩等。

七、 十八般兵器-鉤

鉤是一種多刃器械,似劍而曲,由戈演變而來,其身有刃,末端為鉤狀,護手處作月牙狀,有尖有刃。春秋時期,鉤與戈、戟並用之。相傳清代中期河北獻縣人竇爾敦曾以雙鉤聞名。

八、 十八般兵器-叉

叉是一種長兵器,遠古時代為捕魚狩獵的生產工具,後演變為一種兵器。頂端有兩股叉的為牛角叉,頂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又名三角叉。叉的由來比其他兵器晚,宋元以前,未見於用諸戰陣,一說初始於南蠻,一說初始於獵戶,現已無從考證。《水滸傳》的獵戶兄弟解珍、解寶,使的就是渾鐵點鋼叉。

九、 十八般兵器-鞭

鞭是短兵器械的一種,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制,軟鞭多為皮革編製而成。常人所稱之鞭,多指硬鞭。硬鞭一般用於馬戰,持鞭之將多持雙鞭。鋼鞭沉重而無刃,以力傷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水滸傳》中的雙鞭呼延灼,就是如此。

鞭的基本技法有劈、掃、扎、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

十、 十八般兵器—鐧(jian)

鐧,鞭類,長而無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簡」。鐧可以單鐧雙鐧合用,屬於短兵器,利於步戰。鐧的分量重,力大之人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很大。

隋唐時期名將秦瓊用的就是雙鐧,其與尉遲恭廝殺,尉遲打了秦瓊三鞭,秦瓊忍受住了;反打尉遲兩鐧時,尉遲吐血而逃。這就是著名的「三鞭換兩鐧」故事。南宋時期岳家軍將領牛皋也是非常擅長雙鐧。

十一、十八般兵器—錘

錘,形狀似瓜,故亦稱「立瓜」、「卧瓜」,也有四方八楞等形狀,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錘大體有長柄錘、短柄錘、鏈子錘等。也有分為硬錘、軟錘的。長柄錘多單用,短柄錘多雙使。《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 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說唐演義全傳》中的第一好漢李元霸,使一對鐵鎚,重八百斤,天下無敵。

由於錘的不同特點,使用方法也不一樣。

1) 錘比較重,舞動比較困難。

2) 錘短,只能近戰,比起槍、長刀等其實並不佔便宜。

短柄錘多沉重,使用時硬砸實架,其用法有涮、拽、掛、砸、架、雲、蓋等。軟錘多走優勢,講究巧勁。

3) 錘只能鈍擊,遠不如槍、長刀等造成的創傷更加致命。

從古至今的名錘:方鐵鎚、烏鐵鎚、混元錘、四楞錘、卧瓜錘、博浪錘、震山錘、骷髏錘、雷公錘、破天錘、梅花錘、青龍錘、霹靂錘。

十二、十八般兵器—抓

抓,又稱撾(zhua),抓頭形似爪,綁在長繩或裝在木柄上,在民間流傳廣,主要用來撕裂敵人的肌肉和勾住敵人的兵器。抓分長械、短械、軟械三種。

長械有「金龍抓」,桿長約2米,桿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撓。

軟械有「雙飛抓」,暗器的一種,用金屬打造,像鷹爪,縛以長繩,用於擊人馬,脫手擲去,著身後收回,使其不能脫走。使用方法融有長矛、大斧等長柄重械的技法。

抓看似簡單,實則威力巨大,然而在武俠小說中多為邪教、魔頭等反派使用,如《天龍八部》中四大惡人之「窮凶極惡」雲中鶴。

中國武術很多流派都有此動作。近代有「少林十三抓」與「少林五拳」淵源頗深,取意「龍、蛇、鳳、猴、虎、豹、馬等十三種動物,以爪代拳,摹仿「龍蛇虎豹鶴猿鷹」等十三種動物的形態創出的一套輕靈翔動的抓法。少林十三抓,武術拳種。

相傳元時,有山西太原人白玉峰好技擊,漫遊四方,武技精進。遊河南時,慕少林武技,遂入嵩山少林寺與武僧磋藝,後歸少林。他在研習少林武技中不斷汲取精華,融入舊法,創龍,虎,蛇,豹,鶴五行拳。「少林十三抓」就在五行拳的基礎上派生而成的。「少林十三抓」因取龍,蛇,鳳,猴,虎,豹,馬,鶴,鷹,牛,兔,燕,雞十三種動物的動作作為素材,並突出爪的抓,拿,撩等擊法而得名。

十三、十八般兵器—鏜(tang)

鏜,始創於明朝,由槍發展而來,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

鏜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並嵌於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鑽。

鏜的形狀較多,主要有:月牙鏜、四節鏜、五齒鏜、三節鏜、雁尾鏜、雁翅鏜、雁嘴鏜、鳳翅鎦金鏜、鋸翅鏜、金牛鏜、燕子鏜、鳳翅鏜、夜戰鏜、牛頭鏜、燕子鏜、雷震鏜等。

鏜長而重,多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時多是兩手交換,有時左把在前,有時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撈、咬、撥等。

隋朝大將宇文成都傳說就使用鳳翅鎦金鏜,威猛罕匹,僅次於李元霸,武器是鳳翅鎦金鏜重280斤,這種兵器的樣式應該叫做"鳳翅鏜"或"鳳翅鎦金鏜",因為它的兩邊外展像是鳳凰翅膀而得名。

十四、八般兵器—棍

棍,也稱為「棒」,是原始人類最普遍使用的兵械之一,也是最早用於戰爭中的武器之一。長度約為1.3— 2.6米,也有的長達4米,截面一般為圓形,粗細以單手能夠把握為準。

棍是近戰搏鬥兵器,它的攻擊範圍大於刀、槍,自古有「棍掃一大片」的說法。但是棍主要是造成鈍器傷和淤傷,所以殺傷力比刀、槍等要小。

棍有木製和金屬制兩種。木製的棍有齊眉棍、三節棍、二節棍等。金屬制的棍有鐵頭棍、渾鐵棍、渾銅棍等。還有鐵制的帶齒帶鉤棍,如爪子棍。各朝各代無論是軍中武術還是民間武藝,都對棍尤為重視。相傳宋朝楊家將之一楊五郎,後入五台山為僧,化槍為棍,創五郎八卦棍法。

自古有「三分棍法七分槍」之說。棍和槍的不同點是:槍扎一條線,棍打一大片。槍法全在圈點之伸縮,棍法則以搗劈之神速。古諺云:「慢刀急棍殺手鐧。」棍論一搗一劈,全身著力。近善眉棍者謂:「棍長不過眉,身步要相隨,虎口對虎口,上下任番飛」。

棍是少林僧兵使用最多、最常規的武器之一。少林武僧擅長用棍,世人皆知。言少林武術,必稱少林棍法。少林棍不僅被少林武僧奉為「百兵之祖」,社會上也把少林棍稱為「諸藝之宗」。在少林武術的形成及發展史上,少林棍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少林棍,分猿猴棍、齊眉棍、鎮山棍、盤龍棍、六合棍、風波棍、劈山棍、狼牙棍、三節棍、稍子棍、小梅花棍、八寶混元棍、夜叉棍、上沙牌棍、中沙牌棍、下沙牌棍、五虎群羊棍等。

凡是從頭到尾粗細一致,跟人的身高差不多長度的條狀物叫「棍」。「棍」是可以中斷的,比如一條棍分成三截叫三截棍,分成九截的叫九截棍。棍是長兵器,通長同直徑,雙手使用。在使用上,棍取輕靈迅疾。

十五、十八般兵器—槊(shuo)

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 2米,柄端裝有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棱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

槊最早出現在戰國末期,在戰爭以騎兵為主的魏晉、隋唐時期得到大發展。當時的槊一般分為步槊和馬槊,當時的統帥大將基本用的都用馬槊,比較有名的像張飛用的所謂丈八蛇矛實際上就是馬槊。還有關羽萬馬軍中殺顏良的時候用的也是馬槊。隋末唐初名將尉遲恭尤其善用馬槊,《資治通鑒》記載:「(李)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於馬上作戰。在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發現了戰國晚期、東漢早期的槊。槊的種類很多,結構複雜,較為笨重,多為力大之人使用。古語曰:「鎲、鈀、錘、槊,力猛之人始能使用。 」

槊由硬木製成,分槊柄和槊頭兩部分。槊柄一般長六尺。槊頭呈圓錘狀,有的頭上裝有鐵釘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裝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蓋、截、攔、撩、沖、帶、挑等。史上名槊有:護手槊、護手狼牙槊、棗陽槊、混唐槊、狼牙槊、掌槊。

十六、十八般兵器—棒

棒,同屬棍種,種類較多。棒長約五尺,可用堅韌白蠟木做桿。棒身兩端粗細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處。往上愈細,頂端粗為八寸。棒的種類較多,僅《武經》記載即有鉤棒、抓子棒、狼牙棒、杵棒、桿棒、大棒、夾鏈棒七種。

棒的主要技法:出、歸、起、落、吞、吐、沉、浮。

《水滸傳》中的「五虎將」之一霹靂火秦明,使的就是狼牙棒。神話《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使的一條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

棒的主要技法:出、歸、起、落、吞、吐、沉、浮。

凡是從頭到尾粗細一致,跟人的身高差不多長度的條狀物叫「棍」。「棍」是可以中斷的,比如一條棍分成三截叫三截棍,分成九截的叫九截棍。棍是長兵器,通長同直徑,雙手使用。在使用上,棍取輕靈迅疾。

而棒是從棍中演化而來,比較短粗,而且直徑有變化,通常為一頭沉,有時還加上鐵釘加強打擊力(如狼牙棒)。有單手使用的短棒,也有雙手使用的長柄棒。在使用上,棒取沉重以追求打擊力,不及棍法輕靈。孫悟空用的金箍棒雖然是少數通長同直徑的棒,但兩頭都纏上了厚重的銅箍以加強打擊力,也算"重武器",所以算棒不算棍。

十七、十八般兵器—拐子

拐,俗稱「拐子」,由民間老人之拐杖演變而成的一種武術器械,由鐵制或木製,按其形式可分為長拐和短拐兩類。常見有二字拐、十字拐、卜字拐、上下拐、鉤鐮拐、鴛鴦拐。

拐,按其形式可分為長拐和短拐兩類。長拐一般長四尺。拐柄為圓柱形。在其柄端垂直處,有一突出之橫拐。使用時可雙手持柄,也可一手持柄一手持拐。短拐多為丁字形,長不足三尺。短拐可雙拐同使,也可以與刀劍之類兵器同使。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四大惡人之首「惡貫滿盈」段延慶用的兵器就是一雙鐵拐。

十八、十八般兵器—流星錘

有瓜形、多棱形、刺球形、渾圓形等,大小如鴨卵。錘身末端有象鼻眼,用於串連環。現代武術運動中演練雙流星,主要握持繩索中段,進行立舞花、提撩花、單手花、胸背花、纏腰繞脖、拋接等花法練習,其花法同棍花和大刀花。

錘有瓜形、多棱形、刺球形、渾圓形等,大小如鴨卵。錘身末端有象鼻眼,用於串連環。現代武術運動中演練雙流星,主要握持繩索中段,進行立舞花、提撩花、單手花、胸背花、纏腰繞脖、拋接等花法練習,其花法同棍花和大刀花。

流星錘,由錘身、軟索、把手三部分組成。錘的重量大小,根據使錘者量力而定。鎚頭末端有象鼻孔,以貫鐵環,下以繩索扣環,軟索有以蠶絲夾頭髮混合編製,也有紗線編製而成。軟索粗如手指,長一丈五尺至二丈。把手以堅竹製成,縛於軟索末端。把手長三四寸,粗盈把。把手為初學者所用,技成後可將把手棄去。流星錘平時將索成四折,或藏於袖中,用時即可一抽而出。

流星錘不像短兵器或長兵器那樣練起來方便自如,主要是由練習者通過長時間刻苦努力的訓練,把流星運用起來,像棍、槍、一樣形成直線,又像大鐵鎚一樣且有威力。整套動作有舞花來過渡、連接,講究纏、繞、點等動作。

《三國演義》中,曹操手下汜水關守將卞喜,善使流星錘,後為千里尋兄的關羽所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揭秘 的精彩文章:

你退居二線,我一馬當先?長刀與短刀的同甘共苦原則你能懂嗎?
傳統藝術瑰寶!中日螺鈿工藝大PK,哪家強?

TAG:冷兵器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