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西遊記里的雷音寺,咱們舒城也有!
GIF
舒城縣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已有民間宗教活動,東漢明帝時楚王英舅許昌領龍舒侯時傳入佛教。道教傳入稍晚,約在東漢末年。公元1901年英籍賴牧師傳入基督教。
舒城原有春秋、華蓋、鹿起、高峰四大佛教名山。春秋山南嶽廟始建於唐,到了清代中晚期,曾被譽為大別山東南山區佛教聖地,毀於解放前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台胞胡鵬飛斥資創建的慈母宮,現為華東地區城市中最大道觀。
舒城縣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寺廟多建在山區,教堂多建於圩畈區,信仰佛教的占多數。
一、雷 音 寺
這裡的雷音寺可不是西遊記裡面的吆,西遊記里的雷音寺共有靈山大雷音寺和小西天小雷音寺兩個地點,兩者均位於西牛賀州。
雷音寺又稱雷祖廟,位於春秋鄉田埠村與興隆村結合部之碧蓮山。寺廟始創於明宣德三年(1429),後經幾次增修,頗具規模。前有藥王殿,中有雷祖殿,後有大雄寶殿及鐘鼓樓齋舍等數十間房屋,梵宇崢嶸,氣象森嚴。寺內所供奉的藥王、雷祖和觀音等大小70餘尊菩薩與神像,皆是檀香木金身。當時雷音寺香火旺盛,聲傳舒南。
明末清初,張獻忠義軍攻佔舒城,雷音寺曾遭破壞,後有當地紳董沈珠熬和齋公黃先仲等捐資重修。民國期間,屢遭戰火,雖僅存中殿,但香火仍舊。解放戰爭初期,寺中道徒同情革命,地方游擊隊常在此落腳。時任中共地下黨區委書記李干曾為該寺題寫「碧光佛日諸天燦,蓮霞香雲大地春」對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雷音寺遭「文革」浩劫,房屋被拆,法器散失殆盡,只剩下三間危房和數塊碑刻。改革開放以後,因萬佛湖旅遊風景區的輻射,遊人香客逐漸增多。為貫徹黨的宗教政策,雷音寺得以重修。現已建成前殿三間,後殿五間,供奉觀音、地藏菩薩和雷祖、雷公、風伯、雨司、閃電娘娘等神像,並有齋堂、膳房、齋舍等配套設施。
碧蓮山風光秀美,向有「卧獅笑天」之稱,上有雷公石、風雨屏、鶴頂岩等諸勝。山間古木蓊鬱,槐花揚雪;茉車木莉,附崖攀枝。幽雅寧靜,清心怡人。遊人到此,既可閱經參禪,又能飽覽山水風光。
二、慈 母 宮
慈母宮為一道觀,位於舒城縣城龍舒路西段,由台灣啟攵德起重有限公司胡鵬飛斥資於原觀音寺舊址興建。尊老子「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而名之。道觀為三層仿宮廷式建築,黃瓦紅牆,雕樑畫棟,金碧輝煌,莊嚴宏偉。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是華東地區城市內最大的道觀,內供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神話傳說的玉皇、王母娘娘、觀音、馬祖、土地、城隍、孫悟空,以及歷史人物孔子、包公、文天祥、彭公、施公等等。附屬建築有慈航殿、珍藏館、根雕館、字畫展覽館及寫字樓等。集宗教活動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場所。
三、萬佛禪寺
萬佛禪寺座落在萬佛湖北岸,原為龍華寺,始建於唐代天寶年間,明永樂年間重修,毀於建國前夕。隨著萬佛湖旅遊開發,於公元二十世紀末恢復重建,並易名為萬佛禪寺。現在叫萬源寺。
禪寺有大雄寶殿、彌勒殿、藏經樓等。其中大雄寶殿,高18米,建築面積400平方米,供奉漢白玉卧佛和觀世音菩薩以及千手觀音。禪寺南臨碧波萬頃的萬佛湖,北倚綠樹參天的西山。站在大雄寶殿前,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泛舟湖上,掩映在綠樹叢中的萬佛禪寺莊嚴肅穆,氣勢宏偉。
四、關 聖 洞
關聖洞位於舒城縣西南20公里的郭店村,因山中有瀑布美如玉柱,故稱玉泉山。該山崢嶸峻拔,突兀神奇;其峰陡峭,石崖如壁。壁上有天然石洞,內供關羽及其侍從周侖、關平神像,名曰:關聖洞。
關聖洞起於何時,已無確切的文字記載,但關於此處的慈仁寺的始創卻有個說法。據說元代末年,江西元老十三太保童仙德避亂至此,見這裡山奇、水秀、石怪、岩洞天成,群眾虔誠。他本來崇拜武聖關羽,於是籌資建廟,名曰:慈仁寺,供奉關聖,意欲懲惡揚善,普渡眾生。心誠則靈,澤潤鄉民,遊人俱增,香火日盛,關公顯靈,名傳遐邇。後因戰火毀壞,1984年恢復重建。現有大雄寶殿、關聖洞、觀音洞,塑關公、觀音和釋迦牟尼等金身,供信徒燒香膜拜。玉泉山中還有仙人寨、玉泉峰、斗笠寨、金雞報天門、玉泉井、仙人田、月泉池、翡翠谷、聚仙台、古寨城牆等諸多名勝。
五、華 王 廟
華王廟位於舒城縣廬鎮鄉境內的小青山下。它始建於明代宣德年間,供奉華佗神像。後幾經修繕,曾於清代光緒15年(1888)勒石立碑記此經過。華王廟鼎盛時期,名傳舒(城)、桐(城)、潛(山)三縣。民國期間香火逐漸冷落,解放後終於傾圯。近年來,信徒在原舊址上重建起了房屋,並將存下的殘壁和石刻保存了下來,重塑了華佗像,供人參拜。同時還將周圍空隙地開闢成為百草園,發展中草藥,為附近百姓造福。
六、法華寺
舒城畫家沙際成寫生畫
法華寺素有「小九華」之稱。它位於舒城河棚鎮境內法華山,距縣城30公里。 寺廟始建年代悠久,明萬曆年間增修,清康熙、嘉慶年間兩次重修。由前佛殿、大雄寶殿和後佛殿等組成,有房九十九間半,徽派建築風格,磚牆小瓦,青磚鋪地,上為雕梁,檀木卷檐,銀杏立柱,供奉佛教聖像。原有大鐘重800餘斤,大鼓直徑4尺有餘。
晨鐘暮鼓,甚有氣勢。山門楹聯:「巍巍法華五龍簇珠一脈同九華,代代臨濟眾僧侍佛相承與禪宗」。寺廟主建築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拆除,現僅存前佛殿和寮房數間。寺廟周圍有觀音洞、雞冠石、牯牛崗、法師坐椅、蟾蜍望月、仙人下棋等景觀,鬼斧神工,令人叫絕。寺廟東西各有一口水井,傳說與神泉相通,大澇不漲一分,大旱不落一厘,始終如此,未知孰是。
七、天佛寺
天佛寺位於萬佛山森林公園徐大坪處,原為諸佛北寺,始建於明代,民國初年毀於火災,後復建。1957年又一次被毀。1999年在原址上重建,並更名為天佛寺,佔地四畝,前後大殿8間及東、西廂房10間。大殿內供奉如來佛、彌勒佛和文殊、觀音以及十八羅漢等。
寺廟面對風景如畫的翠乳峰,山中大片紫竹林。背靠雄峻巍峨的銅鑼峰,松林如海。門前山泉叮咚,流水潺潺,徐大坪瀑布奇美壯觀。群山擁翠,四季如春。
八、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舒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華蓋山主峰鳳凰尖。相傳唐代此處就有寺廟,明代洪武年間大規模重建,清末又經修繕。現存佛殿部分建築。歷史上的白雲寺規模宏大,殿宇巍峨,重檐高聳。相傳,宋代大詩人蘇軾曾遊歷此處,並留有詩碑,可惜毀於戰火。嘉慶《舒城縣誌》曾有明初重臣劉伯溫(劉基)游訪白雲寺的記載。通往白雲寺山道兩邊,翠柏參天,奇花遍地。寺廟東側有古望春花,每逢農曆正月,繁花綻放枝頭,迎接春天的到來。當地民間傳說,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指的就是白雲寺所在的華蓋山。
九、南嶽寺
南嶽廟位於春秋山頂峰,原廟毀於解放前夕。1995年恢復重建部分房屋,供奉釋迦牟尼佛等。
寺廟四周峰巒疊翠,有「九龍從珠」之說。附近有僧侶練功習武的「木馬地」,還有供遊人登山觀光的「環峰城」。此寺廟距縣城不遠,交通又比較便捷,到此燒香拜佛和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
十、普渡寺
位於舒城經濟開發區,2路公交會經過那裡。
來源:舒城文史編輯:小峰
※沈龍言:尋訪中國遠征軍——孫立人將軍!
※驚出一身冷汗!男子吃了這種菜,竟吐血水!舒城正上市!
TAG:舒城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