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身邊最重要的人,直接從歷史中消失12年,沒它就沒後來的雍正
怡賢親王園寢位於北京西南大約八十九公里、淶水縣以北十二公里的石亭鎮東營房村西雲溪水峪。墓主人就是胤祥,該陵寢也叫:「十三爺墳」。
愛新覺羅·胤祥,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三個皇子,滿洲正黃旗人,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在清宮內,他雖兄弟眾多,但是,關係最好的當屬雍親王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為康熙第四子。
康熙四十九年,因九位皇子爭權,康熙盛怒之下,廢除太子。並將涉世皇子全部軟禁,不得外出。同年十一月,康熙放寬了處罰,對幾位皇子解除了軟禁,卻唯獨對嫡子與胤祥繼續懲罰。之後,胤祥的行跡便在歷史文獻中消失了,直到十二年後才出現。
胤祥的母親早年去世,年幼的胤祥便由胤禛(雍正)母親所撫養,也正是因為此,胤祥與胤禛才成為好朋友。因胤禛年紀稍大,胤祥平時都是跟在其後,形影不離。他曾擔任過軍職,統領京城禁衛軍,為其日後發展打下基礎。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前往盛京謁陵,第一次帶上十二歲的胤祥,其後的每次出行,康熙也必會將其帶在身旁,可見,康熙對胤祥的喜愛。這種關係持續了十年,一直到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帝廢太子後才終止。
十年期間,康熙出行必帶胤祥,由此可以看出,胤祥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其不僅才華出眾,而且還善於騎馬射箭,將滿族傳統技藝,盡皆掌握於身,這點或許是康熙看中的地方。然而自「一廢太子」事件後,康熙帝不知為何,冷落胤祥,史書並無記載原因。
據民間推斷,許是康熙因廢太子之事,尚處失望、悲痛之中,對諸皇子無心施寵。
胤祥與胤禛之間的關係,歷史文獻中並沒有過多記載,當時史學家的筆墨多集中在康熙與爭權的幾位皇子身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胤祥與胤禛的關係情同手足。這點從胤禛所寫祭文就可看出,此祭文寫給胤祥,主要是講他教授胤祥算學之事。
內文稱:「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逢塞外扈從,兄弟倆「形形相依。」有時候,康熙外行只能帶二人其一,他們儘管短暫分開,但也會通過書信交流。
胤祥喜愛作詩,雍正便把他和十三弟的詩文編輯成冊,放在同一個詩文集中,此舉也讓胤祥為數不多的作品得以傳世。
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到「一廢太子」牽連,被實行圈禁,關了一段時間。也正是此事,使得康熙帝對眾皇子信任度大減,從而倒是人人失寵。早年康熙帝出行還會必帶胤祥,此事之後,康熙對十三子一直是冷漠態度。
次年,為了防止自己出行期間,皇子結黨營私之事再次出現,康熙帝規定,日後出行,需眾皇子輪流陪行,然而,唯獨胤祥除外。一直到康熙五十年,胤祥才重新回到康熙帝身邊,得以陪行,但康熙帝並未與他有過多交流,甚至有些冷漠。
陪行歸來後,胤祥得了頑疾,腿上生出毒瘡。起初,腿部出現白泡,胤祥並未過多在意。幾天後,白泡脹大,而後破裂,行成毒瘡,時而會流出膿水。康熙帝得知此事後,曾在回復胤祉奏摺中問道:「胤祥的毒瘡如何了?聽說很嚴重啊?」通過這些問詢,可見,康熙帝對於胤祥還是挺關心的。
作為胤祥最好的兄弟,胤禛得知病情後,立刻命人在全國內尋訪名醫,並交代總督鄂爾泰:「若能有精通醫術之人,治好我十三弟毒瘡,可立刻花重金請到京城。」儘管胤禛為了十三弟病情東奔西走,名醫請遍,還是未能徹底治好胤祥毒瘡。
一直到雍正二年,此病還困擾著胤祥。胤祥病情嚴重,這也直接導致他後來早逝,他卻足足忍了一年不吭聲,太醫去看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哀嘆憂怨之辭,並不以此來乞求父親的垂憐。即使後來成為了怡親王,朝鮮人還說:「十三王喜其稱頌先皇之語」。
多年疾病纏身,使胤祥身體愈加虛弱。或許也正是因為此,直到康熙帝逝世後,胤祥也未迎來機會。胤祥一生經歷了太多大起大落,有過春風得意,也有過落魄不堪。跟隨康熙的時候,他有機會豐富閱歷,在康熙後期,他又在鬱郁中磨礪了堅強的性格。他早已看透了皇權之爭,自知政治的殘酷,便索性身處事外,不聞不問。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登基,胤祥被封為怡親王,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命總理戶部。公元1729年,胤祥重病在身,雍正帝時常探視,並派御醫診治。在得病期間,胤祥心掛朝廷,力圖為雍正分憂,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強撐氣力,上朝覲見雍正。其後,病情漸重,為了避免雍正時常探望、徒增傷悲,胤祥讓人搬到京郊西山養病。
公元1730年夏,胤祥生命垂危,即將不久矣。雍正帝得知後,急忙趕往胤祥養病之地,然而,剛至半途,胤祥便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永遠閉上了眼睛,終年44歲。在最後一刻,胤祥還是未能等到雍正,而雍正也未能見胤祥最後一面。
至此,這對自幼便感情深厚、手足情深的兄弟就這樣互留遺憾,令人唏噓。並且,不久雍正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也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清聖祖實錄·康熙四十一年》』
※歷史上最奇葩的一支軍隊,由三萬兒童組成,還沒開戰多數被餓死了
※一千年前,中國發生了一場大災,結果,皇帝家的糧食卻多得吃不完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