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士誠找人幫他取名 結果鬧出大笑話 朱元璋說我才不上這個當

張士誠找人幫他取名 結果鬧出大笑話 朱元璋說我才不上這個當

說到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都知道,草根逆襲皇帝的典型代表,一向作為勵志人物的模範出現在人們的腦海里。很顯然,朱元璋作為乞丐從小是不可能有學習的機會的,但是呢,朱元璋這個人又是個自尊心十分要強的人,這一點從他繼位以後把他是乞丐出身掛在嘴邊的人殺光了就能看得出來,他十分在意別人說自己的出身,但這又是改變不了的事實。於是他想出克一個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有文化,因為古代人對讀書人十分看重,所以想要掩蓋自己的出身,堵住眾人之口,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一個知識分子,讓那些人自動打臉。

而恰恰是這種難能可貴的覺悟,使得朱元璋本人也十分尊敬和看重有學問、有知識的人,這對於他最終搭建起大明帝國的戰略布局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他非常厭惡那些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其實一無所知的人,所以他十分在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做法。正因為如此,他的眼神里經常充滿著探究、審視和思考的深邃目光。比如小編曾經在《明太祖文集卷三》胸看過這段話,足以證明小編所言非虛:「朕統御以來,隨所善而應是職,使有知而不妄。其前代必欲以無知而役有知,朕不知為何。」

尤其是建立明朝之後,在管理國家的過程中,朱元璋時常感到力不從心,他作為乞丐出身的劣勢很快就顯現出來了。他終於不得不承認自己與那些知識分子在知識的儲備與運用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一向自尊心很強的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努力趕超那些暫時比自己優越的知識分子。

這個時候朱元璋已經聽過很多因為沒有文化而鬧出笑話的故事,這更加刺激了他要努力學習。比如他的對手張士誠實個跟他一樣沒有什麼文化的人,而且他嫌棄自己原本的名字不好聽,就四處招賢納士為自己改名。於是有個非常瞧不起他的儒生就為他起了「張士誠」這個名字,而且還故意誆騙他這個名字寓意深刻,十分符合他,他自己也感覺良好。但稍微有文化的人都知道,這是在變著法子罵他。因為《孟子》里有句話這樣寫道:「士,誠小人也。」朱元璋聽了這件事之後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好好學習的決心,於是在皇帝的帶動下,大明朝舉國上下都掀起一股學習之風。

說起朱元璋的學習歷程,真的可以說他是一名勤奮好學,成績優異的逆襲生。他讀書涉獵範圍廣,內容旁雜。而且他越學越興奮,經常披星戴月,挑燈夜戰,而且經常連飯都忘了吃。而且最難得的是,儘管作為一國之君政務繁忙,但他一直都像擠牛奶一樣抽出時間來讀書,而且這樣的習慣持續了幾十年,一直到他七十一歲去世為止。而他這樣辛苦的日積月累的學習,苦功夫當然沒有白費,他不僅治國的本領得到提升,而且也逐漸成長為一位學問家,果然如他一開始讀書的初衷一樣,超越了一大批比他優秀的讀書人。對於他終身學習所達到的成就,史書這樣評價:「明祖以游丐起事,目不知書,然其後文學明達,博通古今,……此固其聰明天亶,然亦勤於學問所致。"

然而當統治者成為了文化名人,許多弊端也開始顯現,比如他也開始看不起之前比自己強的那些人,開始大力度屠殺之前自己敬仰的人,畢竟他覺得那些人已經不如自己了,留著也沒什麼用處。而這樣的舉動無疑給大明朝的文化事業帶來了巨大衝擊,使朱元璋之後的明朝文化停滯不前,日益僵化。

所以說一個皇帝太有文化,也未必全是好事,你們覺得呢?歡迎下方評論,一起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涯讀涯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一生三次叛變 先叛崇禎後叛李自成再叛南明 最後投靠清朝被殺
牙人是什麼職業 朱元璋為何如此討厭 甚至直接下令禁止?

TAG:涯讀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