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王自如測評 OPPO Find X:久違的突破

王自如測評 OPPO Find X:久違的突破




OPPO Find X 可以說是今年的手機設計巔峰,而蘭博基尼版更是質感和品牌的雙重享受。一向追求 極致的王自如,為了這次測評,甚至還請來了一輛真正的蘭博基尼跑車助陣。那麼王自如和這兩位蘭博基尼的相遇,又會帶來怎樣的衝擊呢?









結構外觀




6 月份這兩款重量級新機,本質都是靠 ID 取勝的產品,而相比 NEX 的話,Find X 的 ID 很明顯佔據了更核心的位置,畢竟就單從設計目標來說,前後無孔就要比單純的無劉海就更極致了至少一個層級,而從實現層面來看,牽涉的範圍也要更廣,最起碼更興師動眾。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詳細解讀一下,Find X 這樣前後無孔,還是雙曲面全面屏的 ID,具體是如何搭建出來的。


 


我們還是先易後難的順序,先說說屏幕。很明確,Find X 要在 ID 上達到目前行業的極致,所以首先就要在屏佔比這個行業傳統宣傳陣地上,建立更強的火力。







考慮到邊框、額頭的提升空間確實不大,OPPO 這次的入手點當然就是在下巴啦,具體方式也很容易想到,採用了 iPhone X 相同的 CoP 封裝工藝,實際效果不錯,下巴寬度差點追平 iPhone X,值得滿意了。









那麼啥是 CoP 呢?我在 iPhone 2017 系列測評裡面就詳細講過了,簡單說就是利用柔性 OLED 面板可摺疊的特性,將驅動 IC、排線,再連同末端一部分薄膜基板全都折到背面去,最大限度的收窄對下巴寬度的需求。








當然,想到這很容易,知道 iPhone X 的人都清楚,但想要真正落地還是很難的,要先打通柔性 OLED 的供應鏈,不僅物料成本就要比別人高出明顯一截,還對廠商整合供應鏈的能力要求很高。


 

而除了 CoP 之外,Find X 的屏幕還採用了雙曲面,可以說把柔性 OLED 能發揮的都佔全了,配合同樣採用雙曲面的背部,整機輪廓的和諧感相當好,可以和三星 S9+ 一較高下。







再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 Find X 的前後弧面略微有些差異,視覺上看略微有一點點不完美,當然啦,我們知道屏幕為了顯示,曲面會盡量靠邊,而背部要去多考慮貼合手掌的效果,因此這樣的做法可以理解。






好啦,說完屏幕,就輪到真正的重點,伸縮結構了,OPPO 官方把它稱為雙軌潛望結構,它是 Find X 實現前後無孔全面屏的重中之重。







而在去解析它具體的原理和構造之前,我們要先明確它的難點,尤其是相比我們解讀過的那些機械結構,Find X 到底再哪些地方要求更高。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 Find X 的伸縮模組,集成了多得多的元器件,表面上看,就有正面的聽筒、前置攝像頭、結構光模組,背面的後置攝像頭、閃光燈,以及頂部的環境光感測器和降噪麥克風。









而我們拆開之後發現,模組的左右兩側還有一對天線,那這樣算下來,足足 13 個元器件,別人只是它的零頭,這樣起碼從體積和重量上看,難度就比別人高出一大截。







再一方面,就是這些元器件包含的功能非常多,其中需要人臉校驗的時候,模組就得伸出來一次,需要拍照的時候,也要伸出來一次,開個手電筒,又要伸出來一次,錄個 Omoji,還要伸出來一次,因此相比此前的產品,Find X 伸縮模組的壽命壓力也要高出起碼一個等級。










這樣綜合來看,Find X 的伸縮模組,對電機和結構的要求,還有實現難度,都可以說是空前的。


 


了解了可觀難度之後,我們再來看看 OPPO 具體是怎麼實現的,邏輯無非還是驅動和支撐兩大塊。驅動部分的核心當然是電機了,基本需求其實和 NEX 差不多,均勻快捷安靜還要小,這次 Find X 也採用了螺旋步進電機來解決。







但因為模組規模更大,使用頻率更高,因此 Find X 的電機對功率和壽命的要求顯然要苛刻很多。







同時在電機和伸縮模組之間,Find X 也專門設置一個柔性的緩衝片,來緩和升降帶來的衝擊,就像拳擊手的拳套那樣。







而且關於壽命,還必須特別注意模組和主板之間的,兩組排線和兩組射頻端子線,也會隨著每次伸縮而彎折,這對材料的耐久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好在從效果上看,0.6 秒的伸縮時間足夠讓我們忘記升降,30 萬次壽命算下來的確夠用,噪音也很小,可見 Find X 的完成質量還是很高的。


 


而對於支撐部分,由於模組本身大了這麼多,它的穩定性就必須特別注意。Find X 在機身內部,特別給伸縮模組設置了左右兩個滑軌,既保證升降的順暢,也在橫向起到固定作用,就像我們平時拉抽屜時看到的滑軌一樣。







同時在縱向也採用了雙支撐桿的設計,來保障模組本身的穩定,而且在機身跌落和模組受到外力時,電機也會及時驅動模組收回。







從實際體驗來看,在升降過程中,模組本身還是很穩定的,該收回的時候也很及時。


 


講到這,大家就能初步了解到,實現這款伸縮模組的複雜和困難了,不過還有另一個難點沒說,就是它帶來的影響。首先,伸縮模組基本佔據了整個機身頂部,壓縮了 11.2% 的內部面積。







同時電池容量還必須保證,那麼不僅其他元器件都要下移,還要受到極大的擠壓,不得已就只能盡量利用厚度帶來的縱向空間,Find X 雙層 sim 卡槽的設計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我們也和 OPPO 的結構工程師交流了一下,得知 Find X 的堆疊過程,需要常規機型 3 到 4 倍的時間,也就可想而知,內部堆疊的難度大了多少。


 


其二,就是天線凈空區的問題,當然所有全面屏手機都有這個問題,但對於 Find X 來說尤其嚴重尤其難搞,因為實際可用的凈空區空間,比之前業內最小的 iPhone X 還要更小,這樣利用空間和設計天線的難度就高了很多。







OPPO 給出的辦法是化整為零,把天線的數量增加到 8 根,這樣就能降低單條天線對空間的要求,也就會有更多的縫隙可以利用;然後通過智能切換天線,配合 4*4 MIMO 和高通基帶的支持,就能應對各種複雜的環境。







此外,因為伸縮模組的存在,Find X 面臨的使用場景更加複雜,為此 Find X 也進行了特別的設計,在伸縮模組的左右兩側,各安放了一根天線,來保證伸出和縮回的信號質量。







從我們的體驗來看,無論電話還是上網,伸出還是縮回,Find X 的通訊表現都是不錯的,值得信賴。







最後還有一個細節的地方,就是距離感測器,因為方向必須向前,還時刻都要用到,不能直接集成到伸縮模組裡,必須想個辦法單獨解決。Find X 的辦法是將它拆解成滅屏和亮屏兩個過程,其中滅屏是通過針對屏幕觸控模組建立專門的演算法,來檢測是否有耳朵貼到機身上,而亮屏部分,則是利用 OLED 的透光性,在屏下設置紅外感測器來解決。









整體上看,這個解決思路還是比較巧妙的,打電話時對屏幕明暗的控制也比較到位。







到這裡,Find X 前後無孔全面屏 ID,背後具體的構造和實現,我們終於能了解的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我們知道今年的旗艦機型都普遍在思考如何提升背面的質感,Find X 也不例外,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將它簡單歸納為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從中央到左右兩側的漸變色,另一個是橫向的彩虹光效。









對於 Find X 的漸變色,我們可能更熟悉一些,之前產品比如 R15 上就已經出現過,官方名稱叫「3D 疊層流光點彩工藝」,本質還是通過玻璃下鍍膜來實現,先鍍好一層黑色的基底,然後再鍍上一個個細小的菱形色塊,連續鍍多層,最終形成視覺上的漸變效果。







至於彩虹光效,我們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整個 Find X 的後蓋都分布著細密的縱向切割條紋,這樣複色的自然光照進來,就會發生衍射現象,反射出的光線相互干涉,就會形成橫向鋪展的彩虹紋效果。









而且越接近兩側的弧面,每一道豎紋之間的距離會變大,參考雙縫干涉公式,干涉條紋的間距就會隨之變小,彩虹光譜的分布就會變得密集,實際看上去更有層次感,非常好看。 





 


好了,說了這麼久,Find X 的外觀終於說得差不多了。那麼這時再回頭,從宏觀上再去推敲 Find X 整個的實現思路,其實還可以得出兩點深層的東西。首先對於 Find X 來說,伸縮結構承載了絕大多數的 ID 要素,是整個產品設計和實現的核心,不像在以往產品上只作為解決一個難點的手段,重要性就不在一個級別;







另一點則更為重要,別人最多也只是做到了更進一步的全面屏,說到底還是基於差異化的競爭訴求,但對於 Find X 而言,無論是前後無孔,結構光,還是 CoP 雙曲面,其實都明顯超出了市場競爭的需要。







因此,Find X 其實是以追求極致 ID 為出發點,以電動伸縮結構為核心,一點點構建出來的,相比 NEX 等機型有著本質不同,即便這種伸縮設計本身還有繼續打磨的空間,比如橫屏拿手機的時候,伸縮起來確實不太舒服,但就憑 Find X 在 ID 上做到了這麼大的突破,它就已經稱得上今年最純粹的設計驅動型產品了,值得整個行業的敬意。









屏幕



 


再提到屏幕,就該說說它的顯示效果了,因為雙曲面加上 CoP,Find X 必然就要採用來自三星的柔性 AMOLED 面板,6.42 英寸,解析度 2340*1080,19.5:9 的比例,是目前主流的規格。







我們也實測了它的客觀成績,手動最大亮度 451nits,沒有激發亮度,色彩方面也沒有給出可選項,直接按照 P3 色域去調校,色溫 6634K,色域是 104.51% NTSC, Delta E 是 3.62 不算特別出色,但沒有內置色彩管理,總體上是目前 AMOLED 中的主流水平,也保持了 OPPO 近幾代的一貫水準。







 


系統性能





Find X 作為 OPPO 久違的頂端旗艦,硬體配置當然是不能含糊的,高通驍龍 845 平台,128GB 起步的 UFS2.1 快閃記憶體,8GB 的 LPDDR4x 內存,雙通路 WLAN,4*4 MIMO LTE 等等基本都有,核心硬體妥妥的符合旗艦級的水準。







當然,NFC、防水、無線充電等功能還是缺席了,令人有些遺憾,畢竟對Find X來說做這些確實非常困難,所以這些都還是意料之中。


 


我們也簡單測試了一下 Find X 的性能表現,無論 CPU 還是 GPU,Find X 的性能輸出,穩定性都有待提高,降頻非常快,仔細觀察可以得知,這是因為 Find X 升溫很快並且溫控比較保守所致,考慮到Find X的內部結構太擠,這樣的妥協可以理解,不過還是希望 OPPO 在接下來的更新和後續的產品中,能儘可能改善這個問題。




當然,對於 Find X 而言,硬體性能可能並不是它的核心價值,大家更關心的是 Android 陣營第一款量產的結構光面部識別,FaceKey 的表現到底如何,體驗能不能和 iPhone X 相媲美,我們接下來就要詳細解讀這個問題。







首先,FaceKey 的技術路線和 Face ID 一樣,都是散斑結構光,因此原理也基本一致,我們在 iPhone 2017 系列測評中就已經詳細講過,這裡就先簡單複習一下:


 


首先通過紅外補光燈照亮人臉,並拍到 2D 的紅外照片;再讓點陣投影器打出散斑,同樣用紅外攝像頭拍回來,通過追蹤每一個光斑的偏移,來獲取人臉表面的深度信息,敲黑板,注意是深度信息,待會我還會講到;








然後把 2D 照片和深度信息結合,從中提取特徵信息,轉換為數學表達式,再和存儲的原始信息進行比對,來得出通過與否的結論。









這樣一來,不僅有了 3D 的人臉信息,還因為紅外線對不同材質有不同的成像特徵,可以防範非膚質的假體攻擊,同時結構光模組採用的是主動的紅外光源,能夠實現全天候解鎖,那麼安全性和實用性自然就比普通的面部識別好得多。


 


而且從結果來看,Find X 的技術指標,也基本和 iPhone X 差不多,都是百萬分之一級別的安全等級,遠遠高於 2D 的面部識別方案。







那麼既然基本原理和指標都差不多,那我們這次解讀的關鍵,其實就是要弄清楚,Find X 的散斑結構光到底和 iPhone X 有哪些差異,以及它們背後的原因。


 


最容易想到當然是模組供應商了,畢竟我們知道蘋果已經收購了所有 Face ID 的相關合作夥伴,OPPO 還是 Android 陣營的先行者,所以必須自己去找合作夥伴共同研發。我們從供應鏈了解到,硬體方面的合作夥伴是國內的奧比中光,據說是繼蘋果、微軟、英特爾之後,第四家能夠量產消費級 3D 感測器的公司。 







然後,就要從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去挖掘了。我們對比了 Find X 和 iPhone X 的紅外影像,發現 Find X 投出的紅外散斑分布更稀疏,點陣投影器每次亮起的時間也明顯更久,久到可以明顯捕捉到它的閃動。








這些區別主要和 Find X 的模組本身有關,首先 Find X 投射出的散斑數量是 15000 個,是 iPhone X 的一半,所以在投射範圍沒有變小很多的情況下,散斑自然更稀疏。







那麼它的空間解析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 XY 軸,就不如 iPhone X 來得精細。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散斑點陣最主要最關鍵的作用,還是去獲取深度信息,也就是要優先去保障 Z 軸這個方向的精度,而散斑數量所直接關係到的是 XY 軸的解析度,雖然也是越多越好,但相較於深度信息,就比較次要了。




我們了解到,深度的精度主要取決於投射器和紅外攝像頭的距離,在這方面 Find X 的條件還是不錯的,不弱於 iPhone X。







同時,Find X 採用的紅外 sensor,有效像素 100 萬,單像素 3μm,性能相比 iPhone X 有些差距,因此 Find X 需要通過類似長曝光的方式去彌補感光能力上的不足,這樣點陣投影器作為光源,當然也需要更多的投射時間。








接下來當然該輪到使用體驗了,這方面就和演算法的關係更為緊密。Find X 在演算法方面的合作夥伴是國內的曠視科技 Face++,在面部識別領域的知名度很高,如果你對這方面有比較長時間的關注,那多少都應該聽說過,之前絕大多數機型的 2D 人臉識別功能,都採用了它的演算法,包括小米 Note3、華為 P20、vivo X21等等。我們這次也和曠視的工程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好好的調研了一下。







首先就在錄入上,Find X 不像 iPhone X 那樣需要搖頭,耗時更短,可能會讓人覺得信息採集不夠全面,而仔細研究之後可以發現,Find X 需要的面部特徵信息幾乎都在正臉上,核心位置是在鼻子,曠視方面也表示是 Face++ 演算法進行了優化,並不需要專門收集側臉的信息;







其二是解鎖速度,Find X 給人的感覺更快一些,那麼事實上呢?我們先用 480 幀慢動作拍攝兩款產品解鎖的全過程,再排除掉模組升降和亮屏造成的干擾,去對比從紅外補光燈第一次亮起的瞬間,到解鎖動畫開始瞬間的時間差,發現 iPhone X 的確比 Find X 慢,而且差距還挺明顯,快趕上 Find X 算上模組升起的總耗時了。









當然啦,這種實際測試的結果會相對綜合一些,而根據官方的介紹,FaceKey 獲取面部三維數據的耗時是 30ms,純演算法運行可以在 100ms 以內完成解鎖識別,考慮到這兩項指標和 Face ID 差不多,那麼這個測試結果確實挺令人意外的。







那問題在哪呢?仔細觀察解鎖的過程,我們發現了一些原因,主要是兩款產品的工作過程有明顯的區別,Find X 的點陣投影儀一旦開始閃動,紅外補光燈就不會再運作,換句話說只進行了一次交替運行的過程,而在 iPhone X 上,這種過程會重複 4-5 次,總耗時更長當然就可以理解了。







從結果來看,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這兩種工作方式的差異,和實際解鎖的安全性、適應性等等有關,但 Find X 更快的解鎖,確實對使用體驗有明顯提升。





其三是解鎖的方向,iPhone X 必須在正著拿手機的時候才能解鎖,玩遊戲的時候會很不方便,而 Find X 就友好很多,各種方向都行,橫屏玩、倒著拿都能順暢的解鎖。









這裡其實也是演算法專門優化的結果,在提取特徵信息之前,會先校正人臉的方向,所以對於解鎖方向就沒有要求。


 


最後一點比較隱性,就是針對「錄入第二張臉」的問題,Find X 也專門進行了規避,原因是它和蘋果採用了不同的人臉適應機制,我們知道 Face ID 會根據密碼的判斷,自動學習人臉的變化並更新在機身存儲的數據中,這樣如果輸密碼的不是你,也會被 Face ID 記住,次數多了就會「錄入第二張臉」,這樣雖然邏輯沒有問題,但客觀上還是造成了麻煩。而 FaceKey 則是依靠曠視的深度學習和大數據,來訓練「認人」的能力,從而在不改變特徵數據的同時,自主判斷人臉的變化,自然就不會「錄入第二張臉」了。







其實綜合上面幾條,簡而言之,可以說 Find X 作為後來者,根據用戶的需求和習慣,針對性的優化了很多在 iPhone X 上令人不太滿意的地方。


 


當然了,FaceKey 目前還是有提高空間的,比如在可用場景方面,還是比 Face ID 少得多,但畢竟是 Android,可以理解,事實上在推進結構光的運用方面,OPPO 已經很努力了,除了在系統應用中有很高的滲透率之外,一上市就支持了支付寶人臉支付,微信那邊據說也在內測,近期會隨著系統更新上線,這個表現已經比有些廠商的指紋還要好了,不過作為消費者,我們還希望它能更好一些,這就需要整個行業,包括廠商和開發者,繼續加油了。







總而言之,Find X 作為 Android 陣營第一款量產的結構光機型,能在技術指標上基本追平 iPhone X,還有自己體驗上的亮點,就足夠讓我們稱讚了。


 


此外,結構光屬於 3D 視覺技術的一種,除了前置人臉識別之外,還有很多應用空間,比如去獲取三維空間的信息,來和 AR、體感相結合,等等。OPPO 在這方面也有比較成熟的布局,在本月初的媒體溝通會上,它就公布了基於 ToF(Time of Flight)的相關技術,適用於比結構光更遠的區域,來對後置相機的功能進行增強,據說相關的產品很快就要發布了(OPPO R17 Pro),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系統方面,Find X 預裝了基於 Android8.1 的 ColorOS 5.1,UI 的整體布局和操作邏輯沒有明顯的變化,但預置的新主題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審美有所提升。







功能上,ColorOS 5.1 和多數同行差不多,都是以跟進 AI 這個行業熱點為主,比如增強的掃一掃功能,拍照場景識別功能,小歐語音助手等等。







除此之外,新的 ColorOS 還針對 Find X 做出了適配,除了我們相對熟悉一些的曲面屏手勢、Omoji 3D 表情,前置光效功能之外,還有定製化的美顏功能,先通過結構光建立起全臉 3D 模型,就能針對五官、側臉、下巴等等進行調整,同時也有 4 種預置的美顏方案可選。保存之後就可以在自拍的時候實時調用,非常方便。







整體上看,Find X 在軟體方面還是穩紮穩打,去跟進行業的腳步,並且針對本機的功能特性,進行特別的定製,符合 OPPO 一貫的產品思路。


 




相機



 


相機方面,因為無論前後攝像頭都被收在了伸縮模組之內,所以無論面積還是厚度,Find X 的相機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配置上勢必會有所妥協。Find X 的後置還是採用了雙攝的組合,主攝像頭是 1600 萬像素,採用的 Sensor 是索尼 IMX519,單像素 1.22μm,支持光學防抖;







副攝是 2000 萬像素,Sensor 是索尼 IMX376k,單像素 1 微米,採用了支持像素四合一的 Quad Bayer 排列,單看這些的話牌面還是不錯的,妥協的地方主要在於光圈,都是 f/2.0,相比如今主流的 f/1.8 的確小了一個級別,在弱光環境下會比較吃虧。







前置採用的 Sensor 是 IMX576,單像素 0.9μm,也是支持像素四合一的 Quad Bayer 排列,但因為屏蔽的像素少了一些,所以有效像素 2500 萬,比其他採用 IMX576 的機型要多 100 萬。







當然啦,實際的成像效果還是需要靠樣張來說話。Find X 的取景明顯更廣一些,在光線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它的發色非常鮮艷,觀感上很抓眼球。







動態範圍的表現也不錯,對比 iPhone X 沒有明顯差距,有時會不如 S9+。








而在曝光上,Find X 一般會比較高,來照顧暗部的觀感,和 iPhone X 比較像,但在一些高反差的場景,會採取保高光的方式,去拉低曝光。








打開 HDR 之後,Find X 的畫面亮度會明顯提亮,來增強暗部的可視性,在多數情況下,HDR 的效果非常不錯,動態範圍上的表現很出色。







 


放大細看,Find X 藉助像素數量的優勢,解析力還是要更強一些,純凈度也不錯。但它的塗抹偏多,銳度也比較低,看起來比較肉,實際的細節還原經常要比 S9+ 更弱一些,有時也不如 iPhone X。









而打開 HDR 之後,部分場景下,Find X 的銳度會有所提升,但同時也有一點銳化過度的痕迹,還需要持續的優化。








到了夜間,Find X 保高光的傾向會更加強烈,對燈箱招牌的還原會更加出色,過曝的問題明顯更少,那麼與此相對應,畫面亮度會偏暗,暗部的表現就相對會弱勢一些,考慮到 Find X 光圈小進光量佔劣勢,這種取捨可以說是很因地制宜的選擇。










放大細看,Find X 的解析力還不錯,但畫面銳度還是不高,同時噪點也有些偏多,塗抹也比較重,再加上曝光的確不足,導致 Find X 的細節還原,尤其是暗部細節,著實是吃虧的。








打開 HDR 之後,Find X 的照片會有一定幅度的提亮,部分場景的觀感會有所改善,但與此同時,噪點也會有明顯的增加,還需要繼續努力啊。








總的來看,Find X 整體的成像水準也還不錯,但面對如今的主流旗艦還是有些力不從心,考慮到 Find X 的確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內部空間不夠用,導致硬體配置有明顯的妥協,所以這個結果也可以接受,當然我們還是希望,OPPO 能在接下來的更新中,儘可能去優化相機的成像效果。




 


續航



 


續航方面,標準版的 Find X 標配了 3730mAh 的電池,考慮到機身內的堆疊空間實在有限,所以能達到這個容量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從 5 小時續航的成績來看,Find X 剩餘 47%,和競品們相比,表現處於主流水準。







充電方面,標準版的 Find X 標配的還是 OPPO 傳統的 VOOC 閃充,只是改用了 Type-C 介面,規格還是 5V 4A 共 20W。







實測最大功率超過 16W,0-100 充電耗時 1 小時 38 分鐘,同樣屬於主流水平,也是 OPPO 的一貫水準。








此外,在更高端的兩個版本上,OPPO 還加入了新的 SuperVOOC 超級閃充,標稱規格是 10V 5A 共 50W,把手機行業的快充記錄刷新了一大截。







我們也插上電流表測試了一下,實際電壓接近 9V,線上功率接近 42W。







的確所言不虛啊,如此高的功率必然會大幅縮短充電的時間,實測 5 分鐘就能充 25%,充到 100% 只需要 34 分鐘,而且整個過程下來,機身最高也就 37.4℃,看到這樣的成績,有一種見證新世界的感覺。








既然 SuperVOOC 表現這麼出眾,我們再不深入挖掘一下,就太對不起自己了。大家都知道,充電功率越大,轉化效率就越要高,要不然即便你有97%的轉化率,面對 50W 輸入也會產生至少 1.5W 的發熱,絕對夠你喝一壺的。而對於提高轉化率的問題,行業內原本通行的做法,是用低壓大電流快充代替高壓快充,代表產品就是 VOOC,但這也有極限,電流必須在配件的承受範圍之內,要是弄個 5V 10A,即便轉化率夠大,結果配件要麼太貴,要麼扛不住這麼大電流,那也一樣沒用,因此到頭來看,提高電壓也是勢在必行的,那麼就必須去解決,降壓過程的效率問題。






OPPO 是怎麼做的呢?關鍵在於電路,SuperVOOC 使用了兩塊電池串聯的結構,這樣每一塊電池就會利用串聯分壓的特性,自動分得一半的電壓,那麼需要降壓的幅度就小得多,效率當然就提高了;








同時,我們也從日誌上找到了相關 IC 的型號,其中充電晶元採用的是德州儀器的 BQ25882,電量計晶元也來自德州儀器,BQ28Z610,都是專門用於雙電池串聯結構的產品。







這樣一來,再配合充放電倍率高達3C的電池,終於能將快充功率提升到 50W,同時控制住發熱了。


 


講到這,對於 SuperVOOC,我們似乎就了解的差不多了,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串聯電池組雖然解決了降壓的問題,但也會帶來一些新的麻煩。首先,串聯電池組在放電的時候,電壓也會變成兩倍,而機身內的其他元器件不能直接承受這麼高的電壓,這時候就需要一個高效的手段能把電壓降低一半,怎麼辦呢?其實挺容易想的,就是我們上期講過的電荷泵技術啦,只是 SuperVOOC 把它換了個位置,從充電端換到了放電端,把電池輸出的電壓降低一半,來解決元器件的供電問題;







其二,串聯電池組對於充電電壓的要求,也是別人的兩倍,無法直接兼容通行的 5V 充電,必須先進行升壓處理,所以 OPPO 為此專門定製了一款升壓晶元,叫 boostcharger,從而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SuperVOOC 還是有那麼一些遺憾,首先,為了應用這些技術,就得在電池容量上作出妥協,相比普通版,採用 SuperVOOC 的版本就少了 330mAh,不過 3400mAh 也屬於目前旗艦級的主流水準。從 5 小時續航測試來看,剩餘 48%,表現還是可以的。








其二就是兼容性了,我們發現 SuperVOOC 在充電頭一側向下兼容了原來的 VOOC,但手機端沒能徹底兼容,插錯充電頭的話,最大只有 5V2A,不能實現普通 VOOC 的 5V4A,從消費者的角度看,還是有提高的空間。





 




購買建議



 


Find X 總共提供了 3 個可選版本,標準版配備 8GB 內存和 128GB 快閃記憶體,售價 4999,對於國產旗艦來說絕對算不上便宜,但畢竟顏值是第一生產力,就沖這麼鶴立雞群的 ID 也值了。同時,OPPO 這次也在品牌塑造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蘭博基尼合作推出了定製版本,不僅有 8+512GB 的存儲組合和 SuperVOOC 超級閃充,還融入了黑色碳纖維的質感,真是深得我心啊,只是售價 9999,比標準版高出了一倍,到時候估計也是一機難求,所以建議大家量力而行,當然啦,如果真的有資源有機會能搞到一台,那還是要果斷出手的。







除此之外,針對於國內市場,Find X 還有超級閃充版,配備了 8+256GB 的存儲組合和 SuperVOOC 超級閃充,售價 5999,只比標準版貴了 1000 塊錢,性價比相對就高得多了,對於想要更極致的體驗,又不習慣花近一萬塊錢去買一部手機的消費者來說,這個版本顯然最為合適。






總結



 


講到這裡,對於 Find X 這款手機我們終於了解的差不多了。總的來看,Find X 的核心價值,就是以電動伸縮為基礎,做出來的這一整套 ID 上的突破,這樣一款追求極致的產品,對於在旗艦檔位沉寂已久的 OPPO 來說,當然是久違了,Find X 的推出,無疑極大的改變了 OPPO 的品牌形象,它不再是部分人眼中只知道賺錢的廠商,而是對於設計有獨特的審美,對於產品有極致的追求,還擁有足夠強的研發能力,能在一些方面樹立行業標杆的巨頭。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Find X 因為內部空間所限,在一些方面沒能達到如今旗艦產品的主流水準,比如性能和拍照,伸縮模組最終的實現形式也有一些繼續提高的空間,還是讓人有那麼一點遺憾,但考慮到它在 ID 上的突破,這些其實就不那麼重要了,畢竟這些年,我們見過了太多平衡的水桶機,但像這樣追求極致的產品,做出突破的產品,卻真的是鳳毛麟角。







而且,放眼行業來看,Find X 的出現,同樣也是久違了,畢竟已經被吐槽了這麼多年的同質化,看到 Find X 就是看到了未來的曙光,不僅讓公眾對於行業創新有了新一輪的期盼,也讓同行們看到,很多夢想也許並非那樣的遙不可及,還是可以再努力爭取的,Find X 無疑也給整個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而且,今年的國產陣營可以說是脫胎換骨,先有了技術上的引領者,又來了 ID 上的先行者,不得不讓我們由衷的為中國製造的進步,感到高興和驕傲。


 


此外,有些東西我們還是要強調一下,Find X 整個 ID 的實現,是以機械結構作為核心的實現基礎,也是限於目前客觀條件,為了在設計上追求的目標,不得已做出的反常規,高難度的嘗試,需要龐大的投入和堅定的決心才能做得出來,因此只會是頂級旗艦的專屬。我們也知道,整個產業鏈其實都在向真正全面屏的方向努力,比如各種屏下的元器件,包括攝像頭在內都在研發當中。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OPPO 會如何把 Find X 上取得的成就,與將來供應鏈的新技術相結合,來惠及更多的消費者,同樣值得我們去拭目以待。







好了,今天的測評咱們就先到這啦。更多科技生活方式的視頻內容歡迎大家登陸我們的官方網站 ZEALER.com,關注我們的官方微博 @ZEALER中國 和我們的官方微信訂閱號以及 @王自如ZEALER。我們下次再見,Peace!






更 · 多 · 測 · 評


















點贊加雞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EALER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中庸?油膩?第八代凱美瑞用實力證明,不存在的!
iOS 12 與 Android 9.0 有多少相似之處?

TAG:ZEALER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