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己50年的記憶,拍出了一座「新魔都」!
放飛!拍攝於上海外灘
框哥說:上個世紀,兩個不同性質的空間——租界和縣城,在上海相互滲透、衝突融合,造就了上海這一座舉世無雙的「摩登」大都市。張愛玲說,在「近代高壓生活」的擠壓,「新舊文化」的「畸形」的交流下,上海人卻也養成了「一種奇異的智慧」,那就是「做壞人也是有分寸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上海,上海的時尚與精緻,上海人的包容與謹慎,你眼中的上海,是怎樣的呢?
撰文、攝影:曲業芝
前幾天網上看了一篇名為《錢鍾書的上海,張愛玲的上海,我的上海》的帖子,感覺很有意思。於是興趣陡然,也想聊聊自己對上海的印象。
我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鄉下,老家在山東新泰,那時流行一個關於大城市名的順口溜,其中一句就是:「北京上海哈爾濱煙台」。在當時的我看來,上海,就是僅次於帝都北京的大城市。
浦江兩岸
那是個物資短缺的年代,記憶中好像所有的好東西都是上海生產的:鳳凰、永久牌自行車,上海牌手錶,蜜蜂牌縫紉機,上海服裝,上海化妝品,大白兔奶糖,等等。總之,上海產品就是「高精尖」的代名詞。
我青少年時期去過的城市不多,而上海算是和我比較有緣的城市之一。
浦東看浦西
記得第一次去上海是我參加工作後不久,大約是上世紀80年代初,單位的領導是個很疼愛我的阿姨,給我了一個押送火車到杭州的美差,並特許我和另一位同伴返回途中可以到上海玩兩天。
上海中心看上海
一下火車,我們就到車站裡專門負責給外地來上海旅客安排住宿的窗口,開了一張條子,拿著條子按圖索驥,跑了大半天總算找到了住的地方。那是一間大倉庫或大教室,上下兩層床,幾十人住在一起。白天四處遊玩,晚上滿屋的人談天說地倒也熱鬧。
霓虹燈下的白渡橋
浦西看浦東
那次的上海一游還是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高樓大廈,公交車大馬路,黃浦江白渡橋等。感覺比我常去的濟南繁華了許多。還有上海的小吃,生煎包子、炒年糕、小麻糕…… 特別是兩毛錢一碗的三鮮小餛飩,真是又便宜又好吃啊!在那之後,好像就沒有吃過那麼香的餛飩了。
上海的另一角
以後去上海的機會就少了。直到女兒長大了,在上海上學、工作、成家,再加上在上海有一幫很鐵的影友,這些年去上海的機會又多了起來。感覺現在的上海真是太大了,看不透摸不著,認識只停留在浮光掠影的狀態中。
老上海的味道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上海既有高樓大廈的宏偉,又有老街坊小弄堂,是屬於古老歷史留下的濃濃鄉愁。再講到上海人,人的性格形成,是與他所生長的環境分不開的,所謂「環境決定人」。
謹慎、精細、悄聲細語、自我保護意識等,這些上海人的特性都帶有他所成長環境的烙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上海人這種性情已經改變了許多。
上海的精緻,體現在每個細微處
上海風情:中規中矩的鑰匙鋪子
我喜歡上海的宏大時尚和精緻,一房一園,一草一木等小節細微處,鵝卵石鋪設的小路,竹竿扎的籬笆……,都能體現出上海的時尚講究。
上海老工匠
我也喜歡上海的踏實和規矩。在上海,你如果辦事,只要政策有規定的,一般都能順利辦成。政策不允許的,你找人托面子也不好使。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上海朱家角
其實,我對上海的感情,並不只在這些表象。更多的是被這座城市的內涵所折服。她沒有北京那般厚重的歷史,也沒有像蘇杭那樣柔美的景緻,但上海有屬於自己的特色。
石庫門,靜安寺,城隍廟,豫園,這些老上海的代表,歷經歲月的洗禮,在古樸的市井氣息中又融合了現代的成分,有了另一種時尚的感覺。這其中透露出來的氣質,或許,是和上海與生俱來優雅的海派文化有關。
新魔都,新上海!拍攝於浦東陸家嘴
古老和現代的交織,使上海這隻古老的萬花筒里呈現出了嶄新的內容。二十世紀初,上海被日本作家村松梢風稱作「魔都」——「摩登都市」。今日的魔都又被現在人理解為英語「MAGIC CITY」,意為魔幻之都或者魔力之城。
的確,現在的上海的確是魔力無窮。她以出人意料的速度,發展成了一個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城市。
上海圖書館
有人說,中國在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城市:2000年前是西安,1000年前是開封,500年前是北京,現在是上海。對於上海,我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但更多的是一種愕然:上海,一座似夢似幻的城市,如今亦然是一座國際大都市的模樣,魔都上海,實至名歸!
>> 左右滑動可查看完整圖片
馳名中外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2018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
5月17日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