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長安城改造計劃:宮城間的政治威儀

漢武帝長安城改造計劃:宮城間的政治威儀

在武帝以前,長安只有三組宮殿:長樂、未央、北宮。而武帝基於王朝的繁盛與自己對宮殿作用的重視,大力增築新宮殿,主要有桂宮、明光宮、建章宮,令長安宮殿佔地面積擴大了將近一倍。相應的,長安城城牆範圍內的居民區則大幅度減小。長安城皇帝宮殿的極度擴充,與武帝個人的政治威權的增長相對應,這一點很像秦始皇的時代。在武帝看來,宮殿比城市更重要,建章宮與明光宮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城牆的否定。他的龐大的建章宮可以無視城牆界線的存在而坐落在西城牆的外邊,建章與未央之間,有閣道跨越城牆相聯通。明光宮的修建,必然將大面積的居民遷到城牆之外,這也是否定了城牆的分隔意義。建章宮的修建,起因是要起「大屋」,以方術之法去鎮勝火災,但實際修建出來的建章宮,卻是在滿足皇帝的奢華慾望和對仙境的模仿。建章宮似乎與朝政沒有關係,主要是武帝迷信方術觀念的反映,後來的王莽在營造更加儒家禮制化的京師時,將其拆除。

漢武帝像

武帝時期的長安城

武帝沒有像秦始皇那樣提出對都城總格局的構想,但這並非意味著武帝缺乏對象徵意義的追求,除了模仿方士們宣揚的海中山、神明台以外,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武帝曾有在長安城南建立明堂的計劃。這是一項儒家禮制建築規劃,可能是長安城第一座有意體現儒家思想的建築。由於這座純粹的意識形態建築選址於城南,將使原來缺乏都城重要內容的長安之南顯現出異乎尋常的意義,而在長安城的南北空間比重上,出現轉變。不過,《史記》《漢書》中都沒有武帝的明堂在長安被實施建成的記載。可以確定的是,他建成的另一個明堂是在泰山。

秦始皇像

武帝是一位具有高度意識形態信仰的皇帝,但他的一些重要的王朝信仰活動並沒有匯聚在都城,在都城的景觀建設上,也沒有充分展現這些信仰活動的內容。漢武帝的禮儀空間視野寬廣,很重要的一些祭祀,如雍畤、后土、泰一等都不在長安,不少祭祀活動場所還未能脫離實際的山川場地(如封禪)。對比後來形成的都城郊祀(重要的祭祀活動收縮在都城近郊),武帝的祭祀活動空間幾乎要覆蓋整個帝國。對於武帝來說,作為場所的都城屬於皇帝,還不是屬於神祇,至少不是神祇的重要場所。都城主要是皇帝居住、施政、展現自己威儀的權力基地,所以宮殿是最重要的,其餘的寰宇山河信仰均表達在都城範疇之外。在這種情形下,都城體制即宮室體制,都城並沒有多少超越宮室的意義。

廣東人民出版社委託宣傳

( 唐曉峰:《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卷》,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斯諾為何稱讚「1937年的中國陸軍」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強的?
一邊倒的反對之聲,傳統禮教觀念成為覲見禮制難以跨越的門檻?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