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派代表人物王韜對中國報業的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張晶
王韜是近代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香港創辦的《循環日報》是中國人創辦報刊的第一次成功嘗試,王韜也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新聞報刊之父」。
(王韜)
19世紀50年代,王韜前往上海,供職於墨海書館。太平軍進軍江南後,王韜多次化名向太平天國政權進言,宣傳政治改革、向西方學習等思想,但並未得到重視。1862年,清政府發現並追捕王韜,王韜在英國外交官的庇護下逃亡香港,在香港居住近二十年。1867年開始,王韜花費兩年多時間遊歷歐洲。王韜在歐洲深深地被那裡的工業文明所吸引,火車、輪船、電報,各種工業品給王韜帶來深深地震撼。在對比了中外後,王韜認為中國士人埋頭於儒家經典之中,視野不夠開闊,對世界情勢缺乏了解。王韜因而對歐洲的報紙非常關注,他認為報紙將政治、地理、風俗等詳加介紹,有利於各地、各國互通信息,使人們了解外界。
(《循環日報》)
儘管此前在上海、香港已經對西方文明有所認識,但歐洲之行還是極大地影響了王韜的思想,他回到香港後即著手籌備辦報。1874年《循環日報》正式發行,這是一份以政論時評為主的報紙,由王韜任主筆,留學生伍廷芳、黃勝等人做助手,每日發表對時事的評論見解。在《循環日報》的評論中,王韜積極宣傳他的變法思想,他反對士人鑽研嚴重脫離實際的八股,主張學習自然科學和發展工商業,改革政治體制,設立議會使上情下達等。此外,《循環日報》還登載中外各地的重要新聞,北京、廣州、香港等城市的消息,主要是政治和社會新聞,王韜希望藉助報紙改變中國信息閉塞的情況,充分反映民情,形成社會輿論。《循環日報》取得了成功,在香港、廣州、澳門甚至東南亞等地發行數量頗大。
(《循環日報》)
19世紀70年代,中國的報紙不僅數量不多,且大都為外國教會出資辦理,日後大名鼎鼎的上海《申報》也是由外國人主辦的,外國人主辦的報紙在傾向性上自然偏向於外人。《循環日報》則完全由中國人辦理和經營,是當時所僅有的。因而王韜不僅在報紙的形式、題材上,也在報紙的創辦經營上為中國近代報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參考文獻:
張海林:《王韜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方曉紅:《中國新聞史》,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楊培超
※明朝為何會有眾多農民起義?看看明史研究專家提出的七點原因
※馬嘉理事件是什麼?由此簽訂的《煙台條約》有什麼內容?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