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國粹文化 振興吳氏版畫藝術 記吳氏版畫藝術的守望者吳雪銀
木版年畫是中國特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節慶民俗的載體,擁有千餘年傳承發展歷史,產地遍布全國各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應用地區廣泛、文化信息密集、地域風格豐富、民族心理鮮明、具有世界文化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年畫已不僅是節日的裝飾品,它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它成為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駐馬店的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便利的交通運輸基礎,濃厚的民族文化基礎。各種文化並存,相融相互影響,共同發展,文化積澱豐厚。多種木板年畫在此基礎上也迅速發展著,地理區域給木版年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吳氏版畫就是其中的一個文化符號,以其有序的傳承一舉成為天中文化的一張名片。
吳雪銀 吳氏版畫藝術的守望者
【天中商界訊】(朱劍鋒 李鵬飛)神采奕奕的灶王爺、富態十足的財神爺……很久以來,為了祈求來年的美好生活,人們過新年都有張貼年畫的習俗,在農村過新年貼年畫更是非常盛行。流行於上蔡縣華坡寨、小岳寺鄉趙集、西洪鄉坡吳村以及駐馬店驛城區吳氏版畫年畫已有100多年歷史,為了讓老手藝流傳下來,吳氏版畫傳人吳雪銀在延續版吳氏畫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讓吳氏版畫暢銷國內外。
學藝經歷:七八歲開始學印年畫
昨天,記者來到駐馬店市金頂山路金雀路交叉口同信繽紛之窗十號樓2619號吳氏版畫第四代傳人吳雪銀公司里採訪,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滿滿當當擺放著各種木版年畫,既有神氣十足的《財神爺》《灶王爺》,又有寓意「金玉滿堂」伸手在缸里摸魚的白胖小子,更有吳雪銀自己創作的各類題材作品,人物畫形象纖毫畢現,神態逼真,花鳥畫逼真傳神,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純凈安詳的水墨意境畫。
「那時候我年齡小,大概有七八歲,家裡怕我印刷時弄壞年畫,所以不讓我靠前。我就偷著學,慢慢地掌握了其中的奧妙,也很少印錯,家人就再也沒有反對,後來在父親的指點下開始系統地學習起木版年畫印刷和雕刻來。」吳雪銀告訴記者,吳氏木版年畫始於清朝末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她家是木版年畫世家,因為年畫製作質量高,早在清朝時就在當地最為出名。每到過年時,附近一些商販便會涌到她家裡大量購買年畫。
選材故事:走遍鄉村尋找好板材
在另外一個房間里,記者看到擺滿了刻有《一家之主》《金玉滿堂》《連年有魚》《門童》等各種各樣的木刻印版。「你們可別小看了這些印版,這可都是寶貝啊。儘管已有100多年歷史了,但沒有損壞,依然可以使用。」吳雪銀告訴記者,這些印版都是當年祖上用野生梨木雕刻成的。每一個印版都有年歲了,曾印出了無數張年畫。「木版年畫模板的選材必須用梨木,尤其是野生梨木更是木版年畫原材的上品。」吳雪銀說,梨木質地堅硬、細膩、不易變形,自古以來作為木版年畫的藝人為能找到一塊野生梨木作為原材而非常高興。從她開始從事木版年畫至今,每年空暇時他都會到鄉間和果園尋找好木材。這些年來,附近的鄉村以及果園都被他搜尋了個遍,現在他手中存有可以製作年畫模板的梨木和野生梨木有幾百斤之多。
工藝複雜:一套年畫要20道工序
吳氏版畫是繪畫的主要品類之一,它以板為媒介,運用刀和筆以及其他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上刻畫,通過印刷可複印多份原作。後發展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即現代版畫創作。版畫作品精鍊獨特,易於保存和收藏,傳播深受人們喜愛。版畫創作極為重視工具和材料處理。不同板材,技法的處理創作出的版畫風格也各有不同。印製木版主要有桃木與梨木板。吳氏版畫主要以凸版(木版)為主,綜合版、粉印版、拓印、套畫色版印,套色絕版印等。版材主要有桃木、梨木、銀杏木、棗木板等,經過100多年的傳承與發展,一大批現代的材料,如塑膠板、石膏板、紙板等也加入了板材的序列。所需刀具主要有三角刀、圓口刀、平口刀、斜口刀等,每種都有小大不同型號,剪刀、油墨、磙、拓包、墨鏟、裁紙刀、直尺、電腦等等……「從選木版的材質,到構思畫出年畫的底稿,再到後期細雕細刻,雕刻一塊木版一般需要兩個多月時間。印製一張木版年畫,至少需要至少4塊版逐一印刷才行。」吳雪銀說,年畫的製作工藝頗為複雜,刻版時要先刻線版,即把年畫的墨線稿反貼在梨木上,把輪廓線部分刻掉,然後再按照線版的樣子和設計好的色彩刻出數塊色版,這樣才能製成一整套的年畫版。印刷年畫時,首先要找出一套所需要圖案的印版,然後用刷子蘸上顏料刷到版上,再將宣紙壓在第一張印版上,用不帶顏色的刷子輕輕一刷,印出圖案的大體輪廓。接著,換另一張版,用刷子蘸另一種顏色刷到版上,再將年畫圖案與印版對齊後,再輕輕一刷,印出第二種顏色的圖案。通常一張年畫中最多用到黑、大紅、桃紅、紫、綠、黃共6種顏色,而年畫的製作程序細分起來有20多道工序,大的工序主要有製版、印刷、晾曬。
吳雪銀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現場製作了一幅年畫給記者看,他先從100多個已經刻好的木版中掏出來幾個,這些木版都是硬度適中、紋理細密的野生棠梨木,都是上輩老人留下來的老版,上面刻著各種各樣的圖案。吳雪銀先在一個木版上刷上黑色的顏料,隨後將畫紙蓋在木版上,用工具一壓便套上了色。「這只是上了一種色,這幅年畫需要上6種顏色。」吳雪銀說。僅僅10分鐘的時間,一幅惟妙惟肖的《麒麟送子圖》印刷完成了。
面對記者的刨根問底,吳雪銀如數家珍:一百多年前在上蔡縣小岳寺鄉坡吳村土生土長的她的高祖吳發天,受師傅的口口相傳手把手相教,潛心學習木版畫製作,並以此作為養家糊口維持生活的本領,他是目前吳氏木版畫有譜可查的先祖,吳發天的兒子特別是到了吳發天的孫子吳志珍這一代木版畫雕刻更加精緻,表現力更加獨特,刀法更加多樣。但局限於黑白木刻,也就是只有黑白兩色,色是用手工描上的。到了吳雪銀這一代不僅傳承了前幾代的木刻凸版畫,而且學會了綜合版畫,凹版畫,粉印版畫還有拓印,套畫色版印,套色絕版印等。更難能可貴的是吳雪銀把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梳理,創造性的與現代畫科學技術結合設計生產製作了吳氏版印機,在版畫中融入科學技術,達到傳承創新,創新發展,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的目的。
獨門秘技:推陳出新讓吳氏版畫煥發生機
「我們現在既保留了老年畫的製作工藝,又在這個基礎上開始創新,最終讓年畫成為藝術品並被收藏者所喜愛。」吳雪銀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貼年畫已不僅僅是一種風俗,現在更多的是人們將年畫當成一種藝術品收藏,但傳統年畫繪畫方式存在一些局限,這種老年畫逐步失寵。為此,從前幾年開始,她便對木版年畫進行了創新,首先選出符合當今人們審美觀、符合現代居住環境的新品種。「比如,居室畫可以精細一些,迎合懷舊的時尚趣味。」吳雪銀告訴記者,木版年畫除了傳統的木版套印,還有一種新的工藝半印半畫,即先印出底稿,再用手工添色,從效果看,前者是青一塊,紅一塊,綠一塊,無過渡色,而後者有層次,不但有過渡色且更加細緻。「這幅畫人物中眼睫毛都是用毛筆一筆一筆畫的,讓年畫更加傳神有韻味。」吳雪銀指著牆上一幅裝框的《金玉滿堂》版畫說,這就是「半印半畫」的手法,使用國畫顏料,不但圖案是新的,通過改變工藝畫面更加細緻、精美,也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所以很受消費者歡迎。再則,她大膽創新,把山水畫、花鳥畫題材加入到木板年畫的範疇,徹底解決了木版年畫題材形式單一的瓶頸,既發揚光大的祖傳木版年華技藝,又開闢了吳氏版畫的新天地。
「以前周圍村莊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貼年畫,圖個喜氣。現在年畫實用功能逐漸減弱,貼的人少了,干我們這行的也都紛紛轉行。」提到木版年畫的現狀,吳雪銀神色黯然顯得非常無奈。她告訴記者,為了保護這項老手藝,她成立了雅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版畫公司,並已投入68萬元用於吳氏版畫的製作,同時加強傳承人隊伍建設,走出去到高等院校進修學習提高,請進來專家指導現場培訓。她深知,吳氏版畫是傳統技藝學習難度大時間長經濟效益低,如果沒有耐心和責任心很難傳承下去並且有滅絕的危險。為了不讓手藝失傳,兒子齊思源在7歲時,她便開始教授他雕刻和印製木版年畫。經過10多年的培養,兒子已經大致掌握了木版年畫的各種技法。雖然購買木版年畫的人在逐年減少,但為了宣傳這門老手藝,吳雪銀每年過年時仍然親自製作年畫,他還將木版年畫做成成套畫集或者將木版年畫模板縮小進行雕刻,製成特色工藝品出售。讓她感到欣慰的是,一些收藏者通過各種途徑向她訂貨購買。
「新時代年畫內容的創新要確保在傳統年畫固有藝術風範、人文內涵、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做自然延伸,更重要的是外在形式上的創新,內容還應該是傳統的,所謂「新瓶裝舊酒」。正因為年畫在形式上的創新還不夠,所以還不能適應市場多樣需求。」談起吳氏版畫的下一步傳承,吳雪銀一臉凝重地說。
TAG:劍鋒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