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腦科學家:一家只能有一套育兒方式,最終決定權應在媽媽身上!
Grandparents
【爸媽營說】
本文是今天【隔代教育專題】
的第
1
篇
關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
隔代
」
可查看113篇
【
隔代教育專題
】好文
OK媽
爸媽營特邀作者
公眾號:媽咪OK(mami-ok),港大教育學博士創辦、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成員指導。關注0-6歲寶寶大腦發育、早期發展。
經常會有媽媽來和我「吐槽」家裡的老人或者老公會和自己唱反調,特別是自己正在教育娃兒的時候老人或者老公突然來「橫插一腳」,不但大大降低媽媽在娃兒面前的威信,更糟糕的是娃兒還會因為變得「勢利」。在小娃兒還不成熟的認知里,誰的聲音大、誰說出的話對他有利他就聽誰。
這樣的情況太普遍,我自己家裡也有,所以一直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家庭中教養規則不一致的問題。正好前兩天朋友轉我一個視頻,是我很喜歡的洪蘭教授的一段講話,其中說到這個問題教授說了幾句非常精闢的話:
1) 全家只能有一套教養方式,最終的決定權應該在媽媽身上。
2)孩子的未來好不好責任在媽媽身上,媽媽有責任,就有相應的權力。
簡直拍手叫好有沒有~ 視頻只有48秒,大家可以點擊觀看↓↓↓
當然即使洪蘭教授道出了「只能有一套規則」和「決定權在媽媽」的真理,我們很多家庭在現實中要實施起來還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我想和大家再深入地分享一下,
關於家庭中教養規則不一致會對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不一致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為什麼規則制定者應該是媽媽。
當孩子面對兩種以上的聲音,
他會陷入困惑和認知的混亂
孩子從出生起就在不斷建立認知 ,他們建立認知的渠道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從大人們與他的溝通方式,對他說什麼話,對他做出的行為的回應,以及生氣、喜歡等情緒的表達方式;
二是從他們自己對外界的觀察,比如大人們之間在談論的內容、大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別的孩子的做事方式。
所以,無論我們對娃兒說什麼、我們在他的面前做什麼,都會成為他建立認知的「信息來源」。
當小娃兒剛開始學習吃飯時,他並不知道吃飯這件事正確的方式是什麼的,媽媽告訴他要自己吃,並且堅持不給喂,即使在他不肯吃的時候只會收走飯菜而不是妥協,娃兒就會認為吃飯就是自己的事。而如果爺爺奶奶總是餵給他吃,即使娃兒想要搶過勺子要自己吃的時候,爺爺奶奶還要擋住他伸過來的手繼續餵給他吃,娃兒就會認為吃飯就應該是喂的。
我們給娃什麼樣的規則,娃兒就形成什麼樣的認知。
也正因為如此,當孩子面前有兩種規則時,他就會混亂,這時就會出現兩種可能:
小點兒的娃不知道應該聽誰的。通常孩子會以為勝利的
一
方、或者聲音更大的一方的觀點是正確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大點兒的娃會開始選擇哪一方對他有利,慢慢就失去了對規則的意識。他會認為所有的規則都是可以被改變的,也會慢慢在心理上開始依賴總是有對他有利的條件。
所以,越是家庭中缺乏規則一致性的孩子,越是容易發脾氣、抗挫折能力差。
而更壞的影響是,當家庭規則不一致的程度發展到,當著孩子的面大人之間發生爭執、甚至吵架時,孩子會產生消極的情緒,也會因為失去安全感而變得暴躁。
這樣的傷害是隱形卻是巨大的!
制定統一規則的人
為什麼應該是媽媽
洪蘭老師一直是比較接地氣的腦科學家,
在她看來,因為在社會的認知和評價體系里,孩子管教得好不好,和媽媽最相關。
也就是說孩子未來很有出息,大家大體會說,媽媽教育得好;而如果孩子一塌糊塗,大家一定會說,媽媽沒教育好。而不會說這個孩子的爸爸、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失職,沒把娃帶好。
所以既然給媽媽提出了那麼高的要求,那麼媽媽自然也應該是孩子教養的主要決策者,媽媽的責任大,相應也更有資格去制定家庭里教育孩子的統一規則。
我想當媽的一定有同感,平時我們管娃累死累活,但是正在給娃定規則和做規矩的時候,老公持有反面建議,或者唧唧歪歪,那一刻你一定很想說,你平時管娃時不在,這會兒來插話幹嘛。評頭論足總是
容易的,真正日日夜夜去陪伴,去帶領娃是非常難的。
而事實上,不僅僅這一點,
從大腦科學的角度看,男人女人存在著天然的不同,當我們成為媽媽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天然聯結要強於任何人和孩子的關係。
所以媽媽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或許完全超過了我們自身的影響。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換個角度做父母》,書中有俞敏洪、徐小平在內的12位大咖談了自己所受父母的教育和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無一例外提到了母親對他們的影響。無論母親是能力很強的、會給孩子很多指引的,還是媽媽看似在成長路上並不多言、在家裡也不怎麼做主,但是依然在他們記憶中、或者無形間帶給了他們許多。
(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比如俞敏洪談及母親兒時為他做的兩件事,給了他重要的幫助,他從中獲得了無比的力量,學到了媽媽身上的堅韌努力與善良。而徐小平的媽媽從來沒有對他提出過什麼要求,也不逼迫他做什麼,但卻一直感受著媽媽性格中的積極、樂觀和明朗。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任何情況非得是媽媽來制定規則,倘若媽媽在家裡並不是孩子的主要引領者,那個制定規則的人就未必一定就是她。
總而言之,
制定規則的人一定是家裡對孩子管教更多、更用心、也更有能力的人。
實在避免不了兩套規則,
媽媽可以這樣做
當然,媽媽為成為家庭中的規則制定者,也是蠻挑戰的,尤其是有老人在一起帶娃的家庭中。
老人往往會認為自己更有經驗,有些老人甚至是拉扯大過好多個子女的。所以相比起一個娃都沒有帶過的新手媽媽,他們會出於好心的認為自己的經驗可以幫到我們。而有些老人還會有一種小輩應該聽從長輩的心態,認為媽媽也應該尊重她的任何養育方式。無論是哪種情況,媽媽的地位都會有點像職場上的「空降兵」。
所以如果真的家裡沒法避免老人一定要堅持用自己的一套方式管孩子、或者是插手媽媽的管教方式,我認為
媽媽們的做法還是應該先維持基本的平和,最基本的原則是不能當著孩子的面有兩種意見,以及當著孩子的面爭執。
家庭的和諧氣氛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為了爭個誰對誰錯在孩子面前吵起來、黑起臉,一定是不值當的。媽媽在管教孩子時如果老人作了干涉,媽媽可以選擇先作退讓,爭取表面上的平靜和氣,同時也給老人留足「面子」,事後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媽媽儘可能心平氣和地和老人去就事論事地交換一下想法。
當然和老人就管教孩子的問題溝通也要視事態程度。
如果已經收集了充足的證據可以說服老人接受自己意見的,認真談;如果只是一些零碎的小事,並不會對孩子造成深遠影響的,也不必事事和老人說太多,退一萬步講,老人幫忙帶孩子也不容易,也是需要一些存在感的,是不?
最後,有一點還是想特彆強調,
當媽的永遠不要小看自己對娃的影響,只要你平時對孩子不是不聞不問,在教養方面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對娃影響最大的一定是你!
結語
家庭從來都是既充滿愛又存在不少矛盾的地方。咱們處理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難度可能並不亞於在職場上的各種關係。但也因此,我們需要變得更成熟,學會為了擔負起孩子的教養責任,自己去學習更多知識,也讓自己學會妥協。
帶孩子的過程也讓我深知,不要總是以理想狀態來要求自己,這樣會把自己「逼死」。只要我們足夠努力,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一直在成長,就可以影響到孩子,孩子最親近的人一定是爸媽,也只有爸媽會是指引、培養、影響他們時間最久的。
~ 大家都喜歡的
好物
/
親子游
推薦 ~
點擊
?
大胸增強型?穿過就會回購的日本內衣,降低乳腺癌風險!比不穿還舒服~~
點
擊
?
田亮家葉一茜和森碟,竟然吃這個補鈣?
點擊
?
刮油神器!歐美明星們PK小肚腩的秘訣!寶潔王牌,萬千好評,能吸腸道油膩的吸油纖維粉!
點擊
?
青島紅樹林度假世界!一線海景5星酒店、4000㎡室內樂園,德國風情小鎮、奧特萊斯!
開學了!開學了!還有啥沒買?
298件爆款,雙11同價,全場4折起!
【爸媽營嚴選】開學季專場!
還有專享優惠券!
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進入
頁面領取優惠券
▼ 點擊
閱讀原文
,嚴選好物,特價ing!
※好吃到舔碗!0添加的有機黑芝麻糊!補鈣、養顏又滋補!孩子、孕婦、老人都愛吃!
※美國國家地理,兒童顯微鏡!40-640倍成像,可連手機拍照!開啟微觀世界,還贈35片標本!
TAG:爸媽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