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那麼抽象,官府是如何抓到犯人的?有三大竅門

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那麼抽象,官府是如何抓到犯人的?有三大竅門

古代信息傳遞慢,很多消息都是由官府在城牆上貼告示來昭告全城百姓的,這告示也分很多種,有的是傳達聖旨的東西,還有一部分就是貼通緝令,古代的通緝令上跟現在的通緝令形式很像,都是一張照片然後下邊寫上罪犯的姓名、籍貫和性別等,不過古代的畫像其實是漏洞很多的,首先畫師又沒見過罪犯,只能根據別人的描述來畫,準確度低,辨識度低,如果罪犯是大眾臉,這畫像豈不是更不可靠么?可就算是這麼多困難,古代的捕快們照樣能抓到罪犯,這是為何呢?其實啊,無非是因為三個竅門罷了。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那麼抽象,官府是如何抓到犯人的?有三大竅門

首先就是身份證,早在戰國時期,商鞅就在秦國發明了貼身照,後來又出現了僧侶遊方時用的度牒,商家、學子外出用的路引等,這些都是古代的身份證明,沒有這些住店都住不了。在講究宵禁的古代社會,大晚上就你一個人在外面溜達,不抓你住誰。所以還不文書上的畫像作用並不大,主要就是讓各地的鋪快知道要抓的人叫什麼、男的女的、哪裡人,這樣稍加盤查就能查到。那有沒有可能造假呢?難!古代又沒有那麼多辦假證的,僅憑個人技術很難從材質、字體等方面造出一個以假亂真的身份。

其次就是保甲制度,古代人沒有大城市觀念,很多人一輩子都只在一個地方生活,從秦朝開始,朝廷就設置了「保甲制度」,保甲制度主要就是以保為單位實行連坐,意思就是說如果某個地方有人犯罪卻無人檢舉,這個地方的人都會受到懲罰,再加上古代人口流動小,如果罪犯跑到一個地方,很容易被人所檢舉,因為生面孔意味著來路不明,當地人肯定會報告給官府的。

最後靠的就是懸賞。設定了不告奸的懲處,自然也要有告奸的獎勵。春秋時,楚平王拘捕伍子胥就曾懸賞五萬石糧食,宋朝也曾明確規定:「詔天下有能告殺人者,賞錢五萬」,明朝的規定更絕:抓到重犯直接授官,而且罪犯的全部財產獎勵給舉報人。正因為有了這3種方式,所以古代的海捕文書很多時候是不用配圖。

所以有此三大法寶,通緝令上有沒有畫像,就算畫像很醜那還重要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妞的生活 的精彩文章:

整編74師全軍覆沒,李天霞見死不救?其實他已盡了全力!
內蒙古一口枯井中,專家意外發現王莽登基詔書,內容令人震驚

TAG:小妞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