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刀的特點(三)——南北朝時期

日本刀的特點(三)——南北朝時期

由百度 KATANA吧的金龜旭翻譯,翰龍論壇一氧化碳轉載。文章取自《日本刀講座》概論篇

到了南北朝時代,見於前時代末期的身幅寬且豪壯的太刀姿,其身幅、長度有了更進一步的增加,成為了很誇張的太刀姿,鋒大幅度延長,其中有較大的是普通鋒的兩、三倍,重比較薄,意外的出現了反較淺的趨勢,使武器浮有一種很豪壯的氣氛。但在典雅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以至於讓人感覺多少有些粗野的傾向。其中還有被稱為大太刀或背負太刀、還有野太刀長度達到四、五尺的長大作品。這也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出現的。

地鐵自然也有柾目,不過還是板目鍛居多,其中既有非常細膩緊密的作品,也有粗雜的。還有體現出精彩鍛目的大板目肌作品。刃文,雖然有各種各樣,但在鎌倉時代看到的那種複雜而華麗的丁子亂之類的幾乎沒有了,總的來說比起前一時期的作品,感覺美觀多少有所減少了。但說起刃文的美觀,未必是刃文的大小或是形狀,而是動態,也就是其中韻味。說起韻味則是高雅、動態富於變化、且能用高明的手法表現出其深邃的意境、有著讓人無法看透的意味和很值得玩味的內涵。還有被稱作皆燒的刃文,是表現出地刃一起被燒刃的刃文,這樣的作品從這個時代之初就開始盛行了,以上這些從刃文的大小來說,是非常熱鬧的。說到美觀的話,倒也並非不美觀,只是覺得韻味不足。但要說到這個時期作品的實用性方面,無可挑剔的作品真的很多,南北朝對立,諸國的豪族武士們各為其主不得不相互爭鬥,令人回想起當時的武士氣質。刀身雕刻越發流行,都到了短刀、小脅指中沒有雕刻花紋的作品反而比較少的程度,這之中甚至可以見到雕物色彩非常濃重、誇張的作品

莖比前時代有更加堅固的感覺,莖的鎬筋明顯直通至莖先的作品大概就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出現的。銘文方面,二字銘還有少量的存在,筆畫也越發規整起來,刻長銘以及年號的作品增多,其中有被稱為書下銘的,就是在刻銘的下方繼續刻上年月日,還有在年月日的下方刻銘的,這種刻銘方法承接於前時代末期,隨後逐漸發展到在諸國都很多見。

圖:日本刀 寸延短刀 南北朝

短刀整體上尺寸進一步延長,形成了所謂的寸延, 重薄、身幅寬的作品比較多,帶反的短刀是典型之作,和太刀也有細身、小鋒的作品出現一樣,短刀中也有在前一時代完全看不到的小振(小型)的作品。而且和長度相比身幅較為寬裕,同時帶反這一點也是特色。

然後是這個時期短刀的莖,大體上莖尻很寬、很粗而且還非常短。如以上所述,從進入南北朝時代開始,整體上太刀身幅變寬,反則表現出減弱的跡象刃文普遍帶有規則性乏於變化,皆燒也被簡單化、變得很冷清。像這樣的反變弱、身幅變寬,當然都是出於實用角度的要求。就是說,原來戰爭中主要是騎馬戰,所以比較適合使用深反的刀,到了這個時代,騎馬戰雖然還有,但徒步戰變的更為激烈了,所以深反自然顯得沒有必要了,幅寬、結實的作品也更受歡迎。

圖:南北朝時代 相伝備前

還有刃文變得很冷清這一點,毫不忌諱的說,體現出了技術水平的低下,這是把實用放在了第一位、也就是把重點全都放在了切味上的結果。然後,短刀身幅變寬、重變薄、還產生了帶反的作品,有一種說法是這都是諸國的刀工仰慕相州正宗的聲名、並師從於他,結果就是相州伝法廣為傳播,之後才開始大量出現那種作品。但實際上不一定都是受相州伝法影響的作品,即使是和相州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作品,也有很多都表現出了這種形相,從這一點來看,是世間風潮、也就是世人的嗜好才是形成這一風格的主要原因。個人感覺這種說法更為較妥當。就把這些作為一個顯著的時代特色來看好了。

圖:黑漆銀銅蛭卷太刀拵 南北朝時代,14世紀

總之,從這個時代的中期開始造刀之道終於顯現出不振的徵兆,在此後的歲月里,越發呈現出衰退之狀。現在把這個時期初期的作品和末期的作品比較來看,從作風、到品質都有很大變化,隨著接近末期,水平與品位也漸漸低劣,普遍給人以粗野的感覺。這也是由於南北兩朝的對抗、戰爭持續長達七十餘年,民力極度疲敝,美術工藝以及其他所有行業皆受其影響而發生倒退,鍛刀界也同樣深受其害,被妨礙發展。而且在當時,就像承元·承久的時代那樣,因為刺激獎勵的巨大威力已不存在,所以守身護國的刀劍也和世運一樣,不得不走向退步的命運吧。

圖:黑漆銀銅蛭卷太刀拵 南北朝時代,14世紀

圖:黑漆銀銅蛭卷太刀拵 南北朝時代,14世紀

圖:打刀(仿古)

圖:現代刀劍上的刃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揭秘 的精彩文章:

法國南部小城Saumur的騎兵博物館「冷兵器」
日本吉原義人鍛刀過程一覽,一把正宗日本武士刀是這樣製成的!

TAG:冷兵器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