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正芳心縈老莊助推中國現代化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蔣豐
或許,已經沒有人記得了。1910年3月12日,在日本香川縣三豐郡和田村的一個農家裡,一個男孩呱呱落地了。所謂的農家,就是與「窮」字聯繫在一起的。所謂的「窮」,一定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貧窮,還要與「窮得無法讀書」聯繫在一起。這個孩子的父親叫大平利吉,從小因為這個「窮」字,沒有讀過什麼書,也沒有什麼學歷,成年後卻因為肚子裡面有一點點墨水,而成為村議會的議員,還負責村裡的水利工程。
這位「窮」父親飽嘗了「知識改變命運」的澀果,他決心讓這個孩子一定要好好讀書。於是,在孩子漸漸長大以後,他不但自己教給孩子一些淺顯的漢字,還把孩子送進小學。那個時候的日本,檢測一個人是否有學識修養,常常是看他掌握多少漢字。就因為這個風氣,這個孩子從喜歡漢字到漸漸地喜歡上了漢學。在小學升入中學的考試中,這個孩子的漢語成績僅僅比國語(日語)成績低了兩分。從那以後,這個孩子更是如饑似渴般地讀了大量的漢學著作,這其中包括《老子》、《莊子》等。
也許有人會問,一個日本人,在青少年時代就熟讀中國的《老子》和《莊子》,對他日後的成長有什麼益處呢? 別急,容我慢慢道來。
這個從鄉村裡面走出來的孩子,大學畢業一年後就升任橫濱稅務署署長,從此一路順風順水高歌猛進。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他有幸走到中央閣僚池田勇人的身邊工作,並且深受信任。
由於他熟讀老莊,深刻的明白「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的處世之道,早在1938年就提出了「橢圓哲學」的處世理論。「行政有如橢圓,有兩個中心,使兩個中心保持平衡而緊張的關係,便可說是高明的行政」,當時,他負責稅務署的工作,就把這套哲學推廣到稅務工作上,後來他又推而廣之地用「橢圓哲學」處理了派系關係、國際關係。在日本,有人稱他為「哲人政治家」。
但是,他在池田勇人當選為首相之後,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進入內閣。多年苦心孤詣的經營,在接近成功的時候遭遇滑鐵盧。偏偏天意弄人,他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不久,最喜歡的長男大平正樹英年早逝,這個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半年之後的1965年1月,他給自己後援會會報《東京通信》編輯部寫了一封親筆信,題目就是《禍生得意,福育隱微》,顯然這是從中國的《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轉化而來的,他認為這句話最能夠表露自己的心境。
其實,在知天命之年冷不防從平步青雲的高台上猝然跌落,事業受阻、至親痛失,幾十年的生命建構統統被摧毀,這段時期可以算是異常艱難。能夠幫助他從痛苦中走出來的,是他少年時代就愛不釋手的中國老莊哲學。他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真正讀懂了禍福相依的辯證關係,用了三年時間的蟄伏,做足充分的準備,再一次回到政壇。
現在,我可以告訴你了,這個從讀書時就喜歡老莊哲學的人叫大平正芳。在成為日本政治家以後,他把《老子》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在成為日本政治家以後,他經常書寫的內容有「水深川靜」、「天道無親,大巧若拙」、「真味是淡,至人是常」、「明靜止水」等等,這幾乎都是中國「老莊」的點化。
1972年,已經擔任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與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一起訪華,與中國的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一起實現了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中國啟動了改革開放的大幕,有幸的是,中國的「小平」遇到了日本的「大平」。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中國北京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他把中國追求的「四個現代化量」具體量化,表示到二十世紀末,中國要爭取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人均1000美元,實現小康水平。 鄧小平自己把這個目標稱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即「小康之家」。大平正芳呢,對此心領神會,決定日本政府將向中國提供日元貸款和技術合作。「兩平相遇」,一個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個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助推者。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的紀念年頭。今年10月23日,更是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問日本40周年的日子。在這樣一個歷史時分,我們不應該忘記已故的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他內心中盤纏縈繞的「老莊」或許就是他推動中日友好大業的一份思想和情感的動力。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