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戰國五霸的神話,誰會成為最終的霸主?國家與戰爭的發展!

春秋戰國五霸的神話,誰會成為最終的霸主?國家與戰爭的發展!

前不久,在杭州見到了社會學家趙鼎新老師,既然見面,總得有見面禮,他就送給我一本文集,叫《國家、戰爭與歷史發展》,裡面有一篇小文章叫做《霸權迭興的神話》,很有意思,推薦給大家。這篇文章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說起春秋戰國,大家會有一個總體印象,就是打仗,國家越打越少,從幾百個打成了戰國七雄,然後統一。但是趙鼎新老師這篇文章說,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問題的關鍵在於春秋時期。我們都聽說過「春秋五霸」這個概念,給人的感覺就是,五個國家先後成為國際上的老大,什麼齊桓公、晉文公,陸續宣布自己是「霸主」,其他國家都承認他們的霸權。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你看,齊桓公第一個稱霸,但當時跟隨齊國的主要國家,也就是陳國、宋國、蔡國之類的小國家,其他大國基本不來摻和。晉文公也號稱是霸主,但他當初可是靠秦國幫忙,才當上晉國國君的。而且他在位期間,晉國和秦國是平等的同盟關係,還互相通婚,關係膩得不行,叫做「秦晉之好」。

楚莊王爭霸,曾經打敗過晉國,但晉國並沒有傷到元氣,並沒有向他臣服。而且為了對付晉國,楚國還不得不和齊國結盟。所以,說是說「春秋五霸」,但五霸之間好像誰也沒把誰給整服帖了。從沒有哪個所謂的霸主,能夠獨霸中國。其實這些現象,很多人在讀歷史的時候也關注到了,只是沒有不疑處生疑,沒有深想而已。趙鼎新老師對這段歷史重新做了解釋。

他說,春秋時期所謂的「霸主」,都只是區域性的。當時的中國大地上存在四個主要的戰爭區域,分別是以齊國為中心的東方地區,以楚國為中心的南方地區,以晉國為中心的北方地區,以及以秦國為中心的西方地區。所謂的霸主,其實都是各自區域內部的霸主。用現代體育比賽來打比方,這個時期就好比在打「小組賽」。齊、楚、晉、秦這四個大國,都是小組賽里湧現出來的「第一名」。而這四個大國之間,基本上是勢均力敵,互相誰也不服誰。之所以它稱為一霸,可能是在某個階段,戰功比較卓著,新聞報道比較多而已。

這裡就又冒出來一個更奇怪的問題。按我們的一般常識,小組賽打完了,各小組的第一名也產生了,那就該馬上進入半決賽了吧?春秋時期偏偏發生了一件怪事,小組賽打完了,多長時間才開始打半決賽?隔了100多年,沒想到吧?小組賽打完是在公元前546年。這一年,晉國和楚國帶著一群小國開了一次會,叫做「弭兵會盟」。弭,就是弓箭的弓字邊加一個耳朵的耳,平息的意思。就是大家坐下來開個會,有話好好說,別再打了。說不打還就真不打了,直到143年後,公元前403年,以趙、魏、韓三家分晉,就是把晉國分成三個國家,這才又開始大打出手,這就進入了戰國時代。

說到這兒,可能又能解釋你心中早就有的一個疑問。春秋五霸的最後一霸,有個說法是越王勾踐。但是越國,就是今天浙江一帶,當時很偏僻的,而且越國後來也沒啥影響力。為啥越國能稱霸?按照趙鼎新老師的這個解釋,就是因為主要戰場沒有什麼大戰了,所以才把吳越之爭這個局部戰爭的重要性給凸顯出來了。歷史舞台上沒有什麼大事發生,這樣的小爭鬥才能被當成個事兒。

好,我們就要來回答兩個問題了。第一,公元前546年「弭兵大會」,為什麼要停戰?第二,公元前403年,過了一百四十多年,又為什麼要重新開打?要看透這段歷史,必須要注意到另外一根線索,那就是普遍的封建危機。就是國君把土地分封給國內的貴族,結果國內的貴族坐大,反過來危及了國君的統治。

公元前546年「弭兵大會」,晉國為什麼想要停戰呢?就是這個原因。趙、魏、韓還有其他晉國貴族矛盾深化,內部都搞不定,對外戰爭當然就不想打了。正好當時楚國也正忙著對付東邊的吳國,也想停戰。所以兩邊一拍即合,吹了個哨,暫時不打了。我從趙鼎新老師的這篇文章里得出來的啟發,還不止於這段歷史本身,它其實還告訴了我看歷史的一種方法。過去,我們看歷史,要麼是高屋建瓴,談宏觀趨勢。要麼是糾纏細節,說微觀的故事。但在這二者之間,其實還有一種視角,就稱之為「中觀視角」吧。過去我們經常說,歷史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歷史發展走向又不這麼簡單,需要找到推動它發展的具體動力,以及不同動力之間的轉換,這才算看透這段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頭蒜有話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獨頭蒜有話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