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妓陳圓圓最終魂歸何處?終於真相大白
陳圓圓的一縷芳魂,究竟歸於何處?歷來存在著多種說法,有的說她葬在蘇州;有的說她葬在山海關;還有的說得更玄乎,說她葬在日本。過去,昆明的蓮花池有一尊墳墓,清朝末年立的,上書「陳圓圓疑塚」,可見,她葬於昆明何處,在清朝就持懷疑態度;還有的說陳圓圓葬於曇華寺。那麼,陳圓圓究竟葬於何處?這是一樁至今懸而未決的公案。
偶翻網路,在主題詞「岑鞏縣」里,有文章說陳圓圓葬於貴州岑鞏縣馬家寨,那裡有她的墳墓。這倒是新穎的說法,這篇文章說,由於發現了陳圓圓之墓,它足以撩開300年來陳圓圓葬於何處的神秘面紗。這篇文章有些語焉不詳。這裡僅就我知,姑妄言之,讀者諸君,不妨姑妄聽之。
岑鞏縣
岑鞏縣在貴州東部,屬黔東南地區,它西距貴陽300公里,東距黔東南自治州首府凱里150公里。這樣一個湘黔交界的偏僻縣份,怎麼會有陳圓圓之墓?而且,還有吳三桂後人也在那裡繁衍生息,現在有1200人之多。看來,當年清軍攻破昆明,欲將吳三桂一門斬盡殺絕,沒有做到,還是有少數吳氏後人僥倖逃脫,一些主要的吳氏人物,還是趁亂保住性命,其中一部分,流落到了貴州岑鞏縣。
據這些吳氏後人口口相傳,說當年清軍破城之際,陳圓圓和他的兒子吳啟華在部將馬寶的護衛下,避開清軍的嚴密搜捕,輾轉來到古思州,也就是今天的岑鞏縣,看到這裡有一個小河谷平原,與世隔絕,便於隱居,也就留下不走。
為了避人耳目,陳圓圓到鄰縣——玉屏縣的天罡寺繼續為尼,一如她在昆明的瓦倉庄三聖寺為尼一樣,馬寶則在岑鞏縣的鰲山寺為僧,吳啟華則在這個小河谷平原建立馬家寨。三人死後,吳氏後人悄悄把三人的遺骨運回馬家寨分別埋葬,但未立碑。直到光緒年間,清朝已走向衰亡,無力他顧,吳氏後人才給三人的墳墓前立碑。但依然用的是隱語。
陳圓圓墓前的碑文是:「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只看這句話,怎麼也不會和陳圓圓聯繫起來。吳氏後人是這樣解釋的:「先妣」指的是陳圓圓為吳氏一世祖;「吳門」系陳圓圓夫家姓吳,她是嫁給吳三桂的,另一層意思,是陳圓圓為蘇州人,蘇州,又稱吳門;「聶氏」隱喻更深,「聶」字底下的雙耳,暗指陳圓圓姓陳的陳字的是雙抱耳旁;「位席」是清朝王妃墓碑的專用語,表明陳圓圓的身份高貴可以入宗祠。這個墓表,用現代語講,就是:「先祖母蘇州陳圓圓王妃之墓」。
再說吳三桂之子吳啟華墓和馬寶的墳墓,不知是後人還是在他們死時為他們的墳墓分別撰寫了對聯,吳啟華墓前的對聯是:
「隱姓於斯,上承一代統序;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
馬寶墓前是對聯是:
「重壘土塋人祖即己祖;復修石台若翁如吾翁。」
從這兩副對聯隱約可以看出這些地下長眠的人身世確實不凡。那麼,怎麼確定他們就是吳三桂、陳圓圓的後裔呢?
由於歷史原因,岑鞏縣馬家寨的吳姓氏族從來不修家譜、族譜、村譜。只是從每一代人中挑選1、2人作為「秘傳人」,把吳氏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進行口口相傳。至今,已傳到第12代到第13代。
第12代吳氏「秘傳人」是馬家寨小學校長吳能江先生。「文革」中,岑鞏縣的縣委書記被押送至馬家寨實行「群眾專政」,住到馬家寨小學。這位書記和吳能江談得挺投機。
一次兩人喝夜酒,酒酣耳熱之際,各人直抒胸臆,吳能江說出了馬家寨吳姓系陳圓圓、吳三桂的後人的秘密,令這位縣委書記驚訝不已。縣委書記復職後,指示縣政協挖掘這個秘密,馬家寨的吳姓淵源才昭示於天下。馬家寨也成為岑鞏縣的一個旅遊景點。
至今,馬家寨的男女老幼都尊稱吳三桂為「太公」,尊稱陳圓圓為「太婆」。他們對報刊、雜誌和學術界關於吳三桂、陳圓圓的評判感到無可奈何。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里,他們極力為吳三桂、陳圓圓辯護。導遊帶隊到馬家寨旅遊,都要告誡遊客,不要議論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歷史,不然,會遭到馬家寨的居民的怨恨,甚至會遭到肢體衝突。
近年,隨著國家實事求是的作風逐漸恢復,思想禁錮也在減少,吳氏12代秘傳人吳能江等宣布:吳氏家族的秘史已公開,沒有必要再設「秘傳人」,後傳的形式將採取家譜或其它文字形式。陳圓圓等的墳墓將重修。很不幸,這個消息一經傳出,陳圓圓的墳墓就被盜。文物部門和馬家寨共同將陳圓圓的殘骸重新收拾好,並重修了她的墓,每年清明,馬家寨的人都來祭祀。祭祀陳圓圓已成為馬家寨一項重要的集體活動。見到陳圓圓遺骨的人說,陳圓圓腿骨修長,牙齒呈細米狀,十足十美人坯子。
貴州岑鞏縣馬家寨的吳氏後人以及陳圓圓之墓,究竟孰真孰假,尚無定論。還是早在1933年周鍾岳《後圓圓曲 序》里的說法比較客觀,就用它,作為本文的結束吧:
「蓋易代之際,諱莫如深,傳聞異詞,日久難定。」
※東晉名士王徽之,書法不及父親王羲之,但名士風度卻當仁不讓!
※袁天罡李淳風不算什麼,真正洞曉天機的是風水鼻祖郭璞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