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7歲」的老教授——記國際關係學家倪世雄

「7歲」的老教授——記國際關係學家倪世雄

早在2014年12月19日,在慶祝從教五十周年的師生聚會上,倪世雄曾深情地回憶起了自己的老師——上海市嘉定二中原校長張昌革,並現場背誦了學者郭紹虞教授九十歲高齡時給張老手書的條幅:「園丁辛苦育新苗,樹木樹人一例勞。待到百花齊放日,滿門桃李出英豪。」

五十年,桃李滿園。半世紀,師恩難忘。這首七言也正是倪世雄幾十年來辛勤耕耘的真實寫照。

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的奠基人

倪世雄是改革開放後首批被哈佛—燕京項目錄取的中國大陸學者之一。1980年夏天,倪世雄抵達哈佛大學,師從斯坦利·霍夫曼、約瑟夫·奈、塞繆爾·亨廷頓、卡爾·多伊奇等美國國際關係理論家。

在哈佛求學期間,當時已屆不惑之年的倪世雄仍然像年輕人一般如饑似渴地學習,虛心向老師們求教,從而打下了學術研究的功底。1981年秋季,倪世雄學成歸國,帶回了一箱箱省吃儉用購買的英文書籍,從此開始了借鑒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和探索創建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的歷程。

三十多年來,倪世雄筆耕不輟,先後出版了《美國國際關係理論流派文選》《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國際關係理論比較研究》等介紹和研究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開創性著作。其中,2001年出版的《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是倪世雄對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系統化概述與總結,業已成為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國際關係學科的主要參考書之一。用倪世雄的學生、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教授的話來說:「中國沒有哪位國際關係研究學者,尤其是中青年學者沒有讀過倪老師的書,不曾受惠於倪老師的思想和教導。」

除了譯介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倪世雄也在不斷探索創建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2007年,倪世雄和他的學生趙可金博士合作出版了《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一書。這是國內第一本比較全面、系統地闡釋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的著作。在此基礎上,倪世雄進一步提出了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中國化應當堅持的五點基本要求。2013年,他出版了《國際關係理論探索文集》,對畢生鑽研的國際關係理論研究作了回顧、梳理與總結。

難能可貴的是,儘管已取得很多成就,倪世雄也毫不避諱自己在學術上的缺憾。比如,2014年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提到:「我最大的不足就是我的基礎差……構建一個國際關係理論需要很深的歷史、哲學、經濟等理論功底,但在這方面我一直就顯得比較薄弱。」倪世雄在跟我們交談時也多次感慨:「我直到40歲才有機會出國深造,然後才開始慢慢摸索如何做研究、怎樣寫論文,條件和基礎比你們差多了。所以你們要抓住機遇,加倍努力,爭取更大的成就。」

中美關係風雲變幻的見證人

除了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倪世雄還是國內知名的中美關係研究學者。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倪世雄數十次赴美訪問交流,與包括學界和政界在內的美國各界人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親歷了中美關係中的一些大事件。

2009年,倪世雄出版了學術回憶錄《結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一個中國學者眼中的中美建交30年》。為了寫這本書,他花費了30年時間積累材料,整理資料佔用了3年時間,61萬字的初稿全系手寫。他對該書用力之深、感情之切,由此可見一斑。該書既是一部記錄中美建交30年非凡歷程的歷史書,也是倪世雄作為「民間外交家」的回憶錄。書中大量穿插了他的親身經歷和深刻體會,出版以來深受讀者歡迎。比如,1984年4月30日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對復旦大學的短暫訪問在國內許多中美關係史著作中被一筆帶過,甚至付之闕如,然而在倪世雄的書中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倪世雄當時在復旦大學外事處工作,直接參与接待里根總統訪問復旦。無論是里根在3108教室與學生即興互動,還是在大禮堂發表演講,在他的筆下都顯得栩栩如生,恍然如昨日。里根對復旦大學的訪問取得圓滿成功,也使致力於中美友好事業的倪世雄深受感染。

2013年5月,以倪世雄命名的「上海世雄國際關係交流中心」正式成立。年逾古稀的倪世雄繼續為中美關係研究與兩國間的學術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莘莘學子的引路人

倪世雄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共指導碩士研究生28人、博士研究生50人、博士後2人,得到過他教誨的其他學子更是不計其數。倪世雄經常講,做老師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學生不斷成長和成熟,在不同崗位上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如今,倪世雄的學生遍及各個領域,可謂桃李滿園。

儘管倪世雄一度身兼數職,學術研究和社會活動也佔據了他大量時間,但他始終把一顆真心放在教學上,放在學生身上。他的學生都說,老師就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知識之書、智慧之書、人生之書。

年輕的學生喜歡稱呼倪世雄為「倪爺爺」,但一開始上他的課時還是會戰戰兢兢,生怕發言時講出外行話貽笑大方。其實時間一長,學生們就知道倪世雄為人特別和藹可親,而且非常重視學術自由和學術平等。每次學生作學術報告或即興發言,他總是一絲不苟地做記錄,並且在學生髮言之後及時點評,對學生思想中的閃光點不吝讚美之辭,同時委婉地指出不足之處,讓學生既深受鼓舞又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

倪世雄不只在一個場合提到過他的「三觀論」和「五心說」。「三觀論」:一是人生觀。他引用季羨林先生的話說,做人要質樸,醇厚,誠懇,平易;骨頭硬,心腸軟,懷真情,講真話。二是學問觀。他認為做學問要認真嚴謹,持之以恆,不斷深入。三是專業觀。他認為應當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運用科學研究方法,並且使理論聯繫實際。簡言之,就是做人要求真,學問要求深,事業要求實。「五心說」:一是對人、專業和國家要有「愛心」;二是對人對己都要有「信心」;三是對事業和感情需「專心」;四是對同事、同學和普通人要「熱心」;五是辦事為人都要「細心」。在學生們的心目中,倪老本人就是這「三觀論」和「五心說」的忠實踐行者。

除了課堂內外的言傳身教,倪世雄對學生的影響有時潤物無聲,但意味久遠。比如,倪世雄辦公室里有一塊他從國外帶回來的不那麼起眼的銘牌,上面寫道:「Great people talk about ideas. Average people talk about things. Small people talk about other people.」(賢者論思,凡者論事,庸者論人。)每天來辦公室找他的學生絡繹不絕,相信一定會有人注意到那塊銘牌,從而接受一次無聲的教育。他從來沒有跟我們談論過那塊銘牌和上面的文字,但其良苦用心不難理解。

「淡泊名利,只爭朝夕」是倪世雄現在最喜歡的格言。他說「淡泊名利」指的是與歷史長河和我們偉大的事業相比,個人的名與利不值得一提。要把工作和事業看得很重,要把他人、人民和國家看得很重。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無論是2009年策劃其從教四十五周年慶典還是2014年組織其從教五十周年紀念活動,他都多次叮囑我們不要突出個人,不要給學生增加負擔,也不要給領導添麻煩。

「只爭朝夕」指的是雖年事已高,但繼續奮鬥在教學和研究的前沿,擔當一名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這麼多年來,他幾乎從來沒有為自己的私利向組織上提過任何要求,但在退休之前卻破了戒:請求學校允許他再多招幾個學生,再為國家多培養幾個人才。退休之後,倪世雄仍然誨人不倦、筆耕不輟。講台前和報告席前經常可以見到他的身影。2014年9月和2015年7月,他先後出版了新著《美國政治的理論研究》和《我國的地緣政治及其戰略研究》,展示了其旺盛的學術生命力。

「7歲」的老教授

倪世雄最喜歡講的一個故事發生在他第一次赴美訪學期間。他去美國時正好40歲,有一天進入電影院,剛好在放映榮獲198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電影里的女主人公卡茜婭當年也是40歲,經歷坎坷,但她始終沒有泄氣過,經過努力最後獲得了成功。電影里有句台詞,「Life begins at 40」。這句話對他的震動和鼓舞非常大:原來人生可以在40歲重新開始!

此後,倪世雄每過十年便獲得一次新生。2010年,他七十壽誕,life begins at 70。2014年12月19日,他在從教五十周年的聚會上高興地告訴學生,我現在只有「4歲」!學生們集體起立鼓掌。

前不久,我們專程拜訪了「7歲」的倪世雄,只爭朝夕的他仍像往常一樣忙碌著。他沒有辜負其前輩老師的期望,相信他的學生們也一定不會辜負他的期望。祝願只有「7歲」的倪世雄生命之樹常青。

(作者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貴州省松桃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原標題:「7歲」的老教授——記國際關係學家倪世雄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9月18日第1294期

責任編輯:劉淼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社會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綜述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經濟哲學反思學術研討會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