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追風一百年:風球的前世今生

追風一百年:風球的前世今生

近幾天香港落雨頻繁,相信不少小夥伴每天晚上都會和無限君有相同的經歷:

20:00開始下雨,默默祈禱,雨勢持續並且不斷加大,晚上23:00發現掛了「黃雨」

GIF

過了兩個小時掛了「紅雨」

GIF

一覺醒來後,雨停了……哦,老天,說好的黑雨呢,我的假期呢?

(無限君說:香港勞工處《颶風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守則》規定,在黑色暴雨警告、八號風球、九號或是十號颶風警告生效的時候,僱主不應該要求僱員上班,除非雙方有事先協定的工作安排)

說起「天氣假」,不少人還是對於「三號波」或是「八號波」更熟悉,因為香港臨海,夏季低氣壓時常形成熱帶氣旋(香港稱風球),經過香港的機會非常大。

但是,為什麼叫「掛風球」呢?這段來歷是如何來的呢,今天無限君和大家科普一下

以往颶風襲港時,需於信號站掛起鐵質風球信號,向市民告知颶風消息,「掛風球」因此得名。

早於1884年,本港已使用圓柱形、球形、圓錐形組成的信號標誌,向港內船隻發布熱帶氣旋的消息。每當熱帶氣旋逼近,天文台均鳴炮示警,但囿於風速變化,對市民的警示作用難免不足。

為了提高市民對颱風的警覺性,天文台於1917年首次使用數字信號,由一號至七號,顯示熱帶氣旋的風向和風力,並於1931年正式採用一號至十號颶風信號。當時,五至八號風球,代表風向不同的四種烈風,其中五號代表西北、六號代表西南、七號代表東北、八號代表東南。

天文台科學主任蔡振榮

數字有異,但代表的風力相同,容易產生誤解。比如,八號風球改為六號風球時,市民可能以為風力減弱,其實只是風向改變而已。

為免混淆,天文台在1973年1月1日作出變革,五至八號風球分別由八號西北、八號西南、八號東北、八號東南四個信號代替,此系統沿用至今。

(圖片:香港天文台)

除了用數字顯示風力強度,天文台也自1917年起,在信號站懸掛不同形狀的黑色標誌,俗稱風球,讓市民得知風暴消息。

風球標誌原為方便航海人士,懸掛地點最初設於離島和沿岸地區。後來人口增長,風球信號應用日廣,信號站逐漸增加,遍布全港。

在60年代的高峰期,信號站多達42個,大部分設於警務處和海事處所屬範圍,風球由部門人員掛上和除下。

無限君

掛風球是怎樣的工作?很辛苦嗎?

天文台總科學助理馮國柱:加入天文台30餘年,曾經在長洲信號站當值,掛風球正是他當年的職責之一。

掛風球通常需要兩三人合力,有人負責控制升降,也有人負責拉緊繩子,固定位置。風球重約25公斤,拉起了,同事都渾身濕透。

天文台總科學助理馮國柱:加入天文台30餘年,曾經在長洲信號站當值,掛風球正是他當年的職責之一。

如果風力變了,我們要調整標誌,往往需要十多分鐘。例如本來掛三號風球,改為一號,我們就要先把原來的標誌卸下來,解開繩子,將標誌反過來,綁牢後再掛上去。

無限君

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經歷呢?

天文台總科學助理馮國柱:加入天文台30餘年,曾經在長洲信號站當值,掛風球正是他當年的職責之一。

有一次,我在凌晨兩點一個人掛風球。由於風力太大,掛上去時,聽到一聲巨響,最初還以為風球撞上東西了,原來強風把閘門也關上了。

無限君

哇,掛風球原來也這麼危險,感謝您們的努力!

隨著科技發展,市民可從電台和電視台接收風暴消息,到了70年代,天文台開始陸續關閉各個信號站。

最後,長洲信號站在2002年1月1日關閉,標誌懸掛信號時代的終結。該信號站擺放香港最後一批風球,並有珍貴歷史圖片。

(圖片:香港天文台)

天文台有時會舉辦導賞團,讓公眾了解數字信號的百年歷史,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finitySmartChoice 的精彩文章:

朴敏英瘦了10kg才能駕馭的衣服你敢嗎?

TAG:InfinitySmartChoice |